APP下载

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的构建

2019-01-2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籍培训工作

吴 婧

(南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南通 2260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高校对外籍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大。外籍教师群体有着文化背景多元化、学科背景多样性等特征,在聘请外籍教师时要规范培训、管理等制度,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是重中之重。但就现状来看,高校针对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深入,缺乏全面性,导致无法获得预期培训效果。如何加强外籍教师岗前培训,使其在高校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外籍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岗前培训是外籍教师正式上岗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外籍教师来自不同国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行为等都缺乏必要了解,若聘用后即上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通过岗前培训,则能够有效缩短外籍教师的教学工作适应期。具体来讲,首先,高校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可让外籍教师更深入了解我国国情、学校情况、国际项目发展等内容,对我国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各方面认知得到提升,对工作任务目标的理解更为清晰,更利于他们履行合同,实现安教、乐教。其次,岗前培训可让外籍教师了解中国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掌握教学差异性,进而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教学。此外,针对高校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可更好地解决外籍教师在中国跨文化差异问题以及跨文化教学中所出现的难题。总之,高校外籍教师是高校跨文化教学的实践者,行之有效的高校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确保其尽快适应相关教学工作,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与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问题

高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外籍教师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代沟”使外籍教师难以很好地融入中国教师团队与学生群体,也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就现状来看,许多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成为截然分开的两个不同群体。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与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许多新入职外籍教师不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外教学在体制上的差异性,导致无法第一时间实现与中国教师团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在高校中只能够充当外语教师的角色。其次,外籍教师与中国师生存在交流沟通上的困难,由于文化、语言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外籍教师与高校沟通不畅,缺乏归属感,容易产生文化冲突与误解,进而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此外,由于教学背景、专业限制,许多外籍教师没有进行对教学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对进入高校后的自身定位较为模糊,甚至存在迷茫、恐慌心态,如何强化对外籍教师的角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外籍教师的跨文化教学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了岗前培训重要性,岗前培训是教师走上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外籍教师而言,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有利于跨越中外文化差异带来的鸿沟,也有利于让外籍教师快速掌握校情、学情,更有利于规范外籍教师教学活动。

(二)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常而言,高校在外籍教师入职前都会组织短期培训,让外籍教师尽快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但针对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多时间不长,难以系统性、全面性地展开,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外籍教师难以在岗前培训中熟悉高校教学以及科研等体系。具体来讲,高校针对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岗前培训流于形式。部分高校针对外籍教师的岗前培训时间跨度较短,形式大于内容,因此培训对外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帮助有限。第二,培训内容缺乏丰富性。外籍教师在高校任职所需获得的信息较为多元化,具体包括校园概况、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汉语应用以及生活常识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应当在岗前培训中有所涉及,但一些高校的培训内容只包含其中的小部分,不够全面与丰富。第三,培训针对性较差,培训较为笼统,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差异性,没有结合外籍教师国籍、专业、教学经验等各方面差异性展开针对性培训,导致培训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培训缺乏系统性。除了基础性培训内容,缺乏岗前培训反馈以及岗前培训考核机制。长期以来,高校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监督与评价考核机制处在无标准化与边缘化状态。外籍教师培训监督与评价大多套用学校对中国教师的评价体系实施。由于被评价群体差异性,导致培训监督考核难以获得应有效果。

三、外籍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目标

传统的外籍教师岗前培训主要为课堂教学式培训,已难以适应当前外籍教师自身发展需求,需要树立起全新的培训理念。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应培养外籍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引导其转变只承担教学任务的观念,认识到自身在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外籍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引导外籍教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自主性,丰富自我发展形式,加强总结与反思。具体可通过自我记录、撰写培训日记等方式,促进教学意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应确立岗前培训目标。高校国际交流处应协同教务办、教研室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大纲,负责组织外籍教师上岗前培训工作,拟定详细要求,向外籍教师明确各学校教学实际条件以及各个阶段教学要求,为外籍教师制定起短、中、长期性发展计划,规划教学目标,激发其工作潜力。此外,培训模式应当确保针对性与选择性。外籍教师岗前培训的具体模式应始终围绕外籍教师自身实际情形以及高校教学工作具体情况而定,培训应深入、具体;同时岗前培训需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导,设计出符合外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

(二)完善岗前培训内容

首先,应加强对外籍教师进行中国法律法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法》《外国公民在华管理条例》《高等教育法》等,培训外籍教师遵守中国法律,不得从事与外籍教师身份不符的任何活动,不可干预我国内部事务,尊重我国民族政策以及中国人民的道德习俗;同时确保外籍教师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尊重其宗教信仰。其次,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培训,具体需要求外籍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与工作制度,接受合同中所约定的业务指导、工作安排等内容,严禁兼任任何同聘方不相关的其他劳务工作。此外,外籍教师岗前培训中,汉语文化培训内容不可或缺。许多新进外籍教师初来乍到,对陌生环境极不适应,文化语言的培训此时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开设中国语言文化双语课程,让外籍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汉语语言,具体应从汉语拼音等基础入手,使其掌握基础生活用语。同时,加强对饮食文化、餐桌礼仪、民俗文化等文化培训,帮助和引导外籍教师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并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三)丰富岗前培训模式

针对传统岗前培训模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高校可针对性丰富岗前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率。首先,应注重外籍教师岗前培训机构的协调性与配合性,实现高校行政机构与岗前培训机构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出各自优势,既保持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共同助力外籍教师发展。其次,培训者除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还可以安排在本校任教时间较长的外籍教师参与培训工作,不但更容易获得外籍教师理解,增强信心与认同感,也可更大程度上消除文化语言差异等因素影响,使外籍教师对培训内容更快地消化。最后,打通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院系教研分析、学生评课等相关活动,引导外籍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熟悉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模式等。此外,可构建行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针对岗前培训表现优异的外籍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

(四)强化岗前培训反馈

岗前培训的目的在于协助外籍教师融合适应工作与生活,促进其自主发展,因此岗前培训反馈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可组织专门工作人员,定期与外籍教师沟通交流,深入掌握其实际需求,了解其反馈信息,进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更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内容与目标规划,有效调动外籍教师岗前培训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自我发展主动性。其次,外籍教师岗前培训考评也需做到多元化。考评工作中除了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也需加强对外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考评,丰富考评体系,进而使考评真正达到促进外籍教师快速融入、综合发展的目标。此外,高校应通过反馈机制构建,实现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结合。具体可对外籍教师安排督导,成立协助外籍教师发展的专门团体,由岗前培训开始,定期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等工作展开监督,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列入培训计划,促进外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可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模式,让学生与教师对外籍教师进行评估,反馈外籍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整体上结合学生与教学督导所反馈的外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在岗培训工作。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外籍教师岗前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岗前培训目标理念、岗前培训内容体系与岗前培训反馈评价等多方面予以完善,促进外籍教师教学发展、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进而能够更合理地利用好现有外籍教师资源,吸收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做好外教资源与国内教师资源的互补,提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外籍培训工作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外籍将军——洪水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