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什莫林博物馆之我见

2019-01-21刘钊

收藏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什克什米尔合金

□ 刘钊

金缕歌·岁月

枫叶长亭晚,

忆未央、大风歌处,朱帘半卷。

何人曾绘池中月?举酒相邀影自怜。

思黛娥恰在人间,

广寒无曲星寂寥,窗外谁人撑桂船?

案前烛,把心乱。

西路又醉葡萄樽。

千山劫、煌煌昆仑,萧萧琴断。

料峭古格万重影,菩提暂忘苏州慢。

向天问、繁花如旧?

总怀古蕃相思泪,更堪舍漠漠羌笛远。

旧唐书,赋新传。

图1 阿什莫林博物馆外景

牛津位于伦敦西北方向90多公里处,搭乘城际火车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2018年夏天,笔者满怀期望踏上了前往牛津的旅程,目的地—阿什莫林博物馆。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的全称为“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大学所属博物馆,同时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大学博物馆(图1)。起初藏品大多为自然学家 John Tradescant(1570~1638)父子的收藏,包括各种化石、矿石标本;武器、钱币与纪念章;雕刻、绘画、手工艺品等,当时最为著名的藏品之一就是最后一只渡渡鸟的填充标本。

图2 11世纪 银质文殊菩萨坐像西藏西部 高约12厘米

图3 约11世纪 合金铜金刚萨埵坐像印度东部 高约18厘米

图4 10~11世纪 石雕毗湿奴像东北印度帕拉 高约120厘米

图5 13~14世纪 红铜鎏金莲花手观音坐像尼泊尔 高约15厘米

图6 约8~9世纪 合金铜文殊菩萨坐像西藏 高约18厘米

图7 14世纪 红铜鎏金金刚手菩萨立像尼泊尔 高约20厘米

1678年John Tradescant家族的藏品被阿什莫(E.Ashmore)所继承。阿什莫博才多能,是英国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队首领,同时又是天文学家及收藏家,他还潜心于炼金术的研究。阿什莫在研究中奉行培根主义,认为世间不存在神灵,这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主导了他一生的研究和生活。阿什莫还是当时英国共济会的重要成员。

1683年阿什莫将他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为之专门建造新楼储藏,并于1845年将藏品迁入到如今所在的博蒙特街(Beaumont Street)上的新馆。直到今天仍然是牛津大学所有五个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

对阿什莫本人的研究一直延续不断,著名历史学家维多利亚·菲欧拉在2013年发表著述《阿什莫和他的收藏价值》一书,文中把阿什莫的收藏研究置于其诸多贡献和成就的首位,“他深刻了解新科技的价值,并且通过以他命名的博物馆推动科技的推广和进步……”

阿什莫林博物馆现设古器物部、西方艺术部、东方艺术部、赫伯登钱币室四个部门,展出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还有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以及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各国绘画、陶器、雕刻、工艺品等。该博物馆最为著名的是版画与素描的收藏,藏有3万多件欧洲版画与素描,包括大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伦勃朗等古典大师的手稿真迹。

阿什莫林博物馆中收藏有亚洲佛教艺术雕塑及建筑构件几百件,是英国仅次于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第三大佛教雕塑艺术收藏机构(图2)。混合在博物馆最为出名的钱币收藏以及各种欧洲绘画收藏之中,这批佛教艺术精品仍然堪称熠熠生辉(图3)。

1686年东印度公司第一任管理人威廉姆·海杰斯爵士回到英国后向牛津大学捐献了一尊毗湿奴石雕造像(图4),从而开启了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东亚宗教艺术品的先河。1962年以后,关于印度各种宗教的造像艺术以及东南亚、中国内陆(包括西藏及其周边)的艺术品源源不断的进入博物馆的收藏序列(图5)。目前博物馆总计有400多件东亚宗教造像艺术收藏,尤以佛教金铜造像、石雕造像,印度教以及耆那教造像为主。

笔者将参观这批佛教雕塑艺术的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艺术植根的文化土壤,同时细细品味这种宽容、举善、不争、自律的修行带给世人的和谐生活和心灵的满足。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佛教艺术造像都被集中陈列在博物馆的二楼,沿着中庭新建的楼梯拾级而上,一拐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原始石雕构件模拟原始状态和位置摆放的一座类庙堂时建筑,暗红的背景颜料,黝黑又散发出神秘光泽的各式古老石雕很好地衬托出宗教场所的肃穆庄严。

经过这处精心装饰的殿堂,前面的展柜简洁而又现代,中规中矩中显示出佛教艺术品与自然生活的完整一体,密不可分。

图8 约10~11世纪 合金铜内修阎魔立像东北印度帕拉 高约15厘米

图9 约11世纪 合金铜印度教阎魔立像印度东部 高约60厘米

图10 8世纪 合金铜嵌银嵌红铜莲花手观音坐像斯瓦特 高约23厘米

展出的藏品中佛教和印度教的题材数量基本相当,另外还有少量耆那教的造像。在佛教造像中虽缺乏大型的馆藏重器,但是在早期高古造像中,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值得称道(图6)。下面就选择其中几件简略说明。

金刚手菩萨立像(图7)造像形象独特,菩萨身披人头茎蔓,左手当胸捧颅碗,脚踩大梵天及乌玛天妃,以示佛教对印度教的降伏。这种造像在藏地传承中十分少见,有专属名称为楼阁金刚手,是藏地扎巴恩协大师所传承。

内修阎魔立像(图8)亦为帕拉风格造像中非常少见的题材,阎魔一面六臂左展战斗姿势立于一头水牛之上,阎魔的形象并非常见的牛头而是与大黑天的形象相仿,这是内修阎魔的典型形象。造像面部的刻画以及配饰,上扬怒发的处理都彰显着帕拉艺术的纯正韵味,尤其台座莲瓣形制标志性地突出帕拉王朝10~11世纪的纯正血统。

图11 约7世纪 合金铜莲花手观音坐像克什米尔 高约20厘米

图12 8世纪 合金铜莲花嵌银飞天坐像斯瓦特 高约10厘米

图13 约11世纪 合金铜莲花手观音并肋侍坐像克什米尔 高约25厘米

阎魔又称阎魔天,是密教从印度教中最早吸收的尊神之一,位列十天之一。他的形象多见,按照不同的传承又分为外修、内修和密修三种,外修阎魔比较常见,而内修阎魔非常少见,他的形象应该是直接源自印度教中的阎魔形象(图9),他在印度以及藏地的传播十分诡秘,更多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实体铜造像十分罕见。

对比斯瓦特风格观音坐像(图10)和克米什尔风格观音坐像(图11)两件莲花手观音,我们可以更直观的认识西北印度斯瓦特风格造像和克什米尔风格造像的异同。这两种早期金铜造像风格非常近似而又各有生命活力,初学者极易混淆不易辨识,但只要认真对比,细致揣摩,其实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我们下面就以这两件题材相同的莲花手观音菩萨造像为例,细致剖析一下两种风格的异同:

头饰 斯瓦特造像中菩萨的装饰相对繁复,头戴花冠,发髻的顶部是一个扇形的装饰物。这种扇形装饰是斯瓦特菩萨像的常见形式,典型是源于犍陀罗式菩萨像头饰。比较而言,克什米尔风格的造像花冠形制略为简朴,尺寸也比斯瓦特风格造像的略小且向内微收。克什米尔风格中的发髻一般为高塔状,与斯瓦特可以盘成扇形的装饰截然不同。另外恰如此例克什米尔莲花手菩萨的形象中经常会出现不佩戴花冠的形象,而斯瓦特造像中皆有花冠配饰。

面部特征 两种风格的脸型都为卵圆形且脸庞圆润肉感。不同之处为斯瓦特风格的开脸及眼神更为严肃,不露微笑,贵族王者气质更浓;而克什米尔风格肌肤的肉感更浓,表情也更为丰富,显得更为生活化和世俗化。

裙饰 二者都身着极富织物感觉的衣裙,不同之处是克什米尔风格中衣物更为贴体且常常为中短裙,常见细密刻痕表现衣褶,此为典型受印度本土艺术秣吐罗艺术的影响;而斯瓦特艺术风格中除细密衣褶外还经常出现如图10所现的相对厚重的衣裙样式,且往往衣裙较长延至脚踝附近。这是北方相对寒冷地域生活化风格的再现。

铜质 二者的铜质皆为富含锌、锡、铅、砷等的合金铜,其中以含锌比例为第二高的合金黄铜材质为多,这类原生铜质地圆润,光泽细腻。因生产地域不同,偶尔也会发现以含锡比例为第二高的合金青铜材质。相对而言,斯瓦特造像的铜质略为粗糙,色泽略生晦暗,颜色较深,加工工艺也相对较粗犷;而克什米尔地区的铜质更加莹润有光泽,工艺细节也更为细腻。

阿什莫林博物馆中的金铜造像数量虽不是非常之多,但涵盖了亚洲宗教艺术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学院背景博物馆的气质显现。这批造像绝大多数都没有出版过,非常值得佛教艺术的爱好者参观学习(图12、图13)。

博物馆对于爱好文化艺术收藏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去处,但我们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参观才能更好的理解接收这些文化艺术精华所富含的能量。我们更要用客观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艺术表象的背后所富含的历史、人文、政治甚至的精神世界的问题。这样的收藏经历才更饶有乐趣,也才更充实丰富。

猜你喜欢

阿什克什米尔合金
奥科宁克与NASA联合研发3D打印用Al-Cu-Zn-Mg合金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钼钨合金烧结致密化行为
克什米尔冰屋
最美湖泊被污染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偷”面包
我的橡皮会说话
为什么锡铋合金被称为最突出的焊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