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诸葛亮“观大略”
2019-01-21巧玉
文/巧玉
在勉县天荡山脚下,有一个高约30米的小土坡,传言就是诸葛亮当年的读书台。坡顶有一座简陋的碑亭,上书“诸葛亮读书处”六个大字,碑背镌刻杜甫绝句一首,其中一句“丞相当年读何书”耐人寻味。
诸葛亮之才,可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禁让人生出他读过哪些书的疑问。据说,诸葛亮死后留下了不少书,后人据此整理了一份书目(一说是诸葛亮传给姜维的兵书),是为:
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军令下第二十四。共24篇,凡104112字。
这张书单里的书,涉及齐家治国、外交礼仪、土木工程、军事法律、天文地理、算术训导等方面,内容庞杂,日理万机的诸葛亮,是怎样看这么多书的呢?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这段话说的是诸葛亮与石广元、徐庶(元直)、孟公威等人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其他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大略”。徐庶等人,在三国时代也是风云人物,诸葛亮说他们能“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事实上也真做到了。什么是“务于精熟”呢?它是指认真细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而“观大略”,是指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注意观察和吸收书中的重点和精华,不被枝蔓问题纠缠,有“不求甚解”的意味。具体说来,“大”即“重大”,指的是书中的重点;“略”即“策略”,指的是书中的精华。
在平日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怎样运用“观大略法”呢?
为此,我们至少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广泛涉猎各门类知识;第二,要学有所专;第三,要学会归纳总结;第四,辩证地对待书中的观点,学会独立思考;第五,关注时代、社会和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