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2019-01-20田程
田 程
(秦皇岛市环境监控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引言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受工艺工况的独特性,废气组分复杂、易扩散,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监测条件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成为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样品监测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合理性。
1 人员设备因素分析
废气现场监测质量首先取决于监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参与监测工作的所有人员均需根据各自的岗位和所承担的项目经过相关的监测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对环境监测的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足够熟悉,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
合理的仪器配备是现场监测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在监测过程中,只有保证仪器设备的状态良好,才能为监测数据准确性提供保障。因此,要提高对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检验合格的仪器设备,才允许在现场使用,并定期开展计量校验工作。应细化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责任,指派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根据仪器设备的维护规程,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避免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2 监测前准备工作
2.1 勘查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
在实施污染源废气监测之前,监测人员需要对污染源废气现场和综合情况进行了解,选定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处理工艺、排放规律等因素确定监测因子、频次、方法和质控措施,编制监测方案。其中,点位的布设可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及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等规范要求进行。
2.2 监测器具准备
开始监测前,要对采样介质、试剂等进行仔细检查,使用的试剂要符合相应处理规定,保证试剂使用时限。对于滤筒等器具,应将针孔、碎屑、挂毛等问题处理好,满足使用要求。
2.3 采样仪器检查
在监测仪器选用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的范围、精度要求等进行选择,并保证仪器功能正常,在有效检定期内。同时需要对仪器气密性、采样流量控制、气体容量校准、干燥剂等进行检查。
3 固定污染源工况控制
3.1 颗粒物监测质量控制
颗粒物监测主要包括滤筒集尘情况、采样点流速以及烟粉尘浓度三点。首先,在采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采集量,在监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其次,采样点流速质量控制,采样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在采样结束后,监测人员要根据采样前后流速差判断采样的有效性,若采样前后流速差在20%以上则需要重新监测,以此提高样品的可靠性。最后,监测结果控制,当颗粒物浓度太低时,会因集尘过少、采集过程损失、误差等因素,造成结果出现负值现象,对此监测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采集时间。另外在采集过程中还需要尽量降低物理损耗现象,从而为监测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1]。
在样品采集中,每批样品应包含一个全程序空白,并对监测过程的环境变化进行记录,以校正监测误差。
3.2 气态废气监测质量控制
气态废气监测关注一下三个方面:首先,保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采用吸收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先查验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并且尽可能的缩短收集瓶与采样管之间的距离,在开始采样前还需要采用旁路吸收瓶,将收集瓶中的前路空气排除。同时将流量的波动幅度控制在10%以内,采样结束后需要立即切断气路。其次,对于特殊天气,应避免因为样品中存在水蒸气引起的误差,监测人员需要在接触输气管路前对其进行加护保温。最后,在利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氮氧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测定仪要在使用前校准,每季度对测氧仪进行一次校准;采集的气体浓度稳定后才可进行读数;监测时要待传感器稳定后读数,监测人员需要采用探头进行二次测试;在监测时尽量避免相关仪器的重启或关机,以此提高气体监测的精准度[2]。
3.3 废气排放参数质量控制
监测前,重点检查采样系统密封性。可参照仪器说明书,对系统密封性技术参数进行判断,确保其满足要求。进行测温时,应将监测点控制在烟道中心附近。使用的温度计辨识度应在1℃以上,且实测温度最好在全量程的10%-90%范围内,以保证量程的适用性。如果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对烟气成分进行测定,应先测CO2、再测O2、最后测CO,控制好操作顺序,并做好记录。测量排气压力过程中,应调好零点,并对系统的气密性进行复查。使用S型皮托管时,全压孔应正对着气流方向,将偏差控制在10度以内[3]。
结语
废气污染源样品,因其时间性、空间性、复杂性的特点,应对现场监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正确评估污染状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