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研究

2019-01-20尹萌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尹萌萌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一、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老年人预期寿命得到延长,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表现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之相伴的是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又格外受关注。

根据2010年11月民政部会议报告,在我国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这些空巢家庭部分老人可以独立生活,有些老人处于难以自理的状态,他们不仅在生活照料上需要帮助,在精神慰藉上也需要关注,养老难度大。而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完善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更加大了养老服务的压力。本文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路径进行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提供一些建议,具有较明显的实务意义。

现有研究多关注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而忽视了城市中的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的严峻性,因此本文将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路径。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论,将理论与社会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最初是由贝塔朗菲于1971年提出的,他强调要用整体的视角来看人与社会。赫恩开创了对系统理论的应用,20世纪初,里士满和亚当斯在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中所采取的“人在情境中”模式成为生态系统理论的先导。到20世纪80年代,“生态模型”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人与他人及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能力,个人是存在于环境中的,理解人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生态系统理论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布朗芬布伦纳将社会生态系统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系统。而美国的查尔斯·扎斯特罗教授则对此划分得更加直观、简洁,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独立的个体;中观系统是指与个体紧密联系的小范围内的群体,例如家庭、邻里朋友和社区等;宏观系统指的是更大的社会系统,如组织、文化、政策等。

本文所采用的是扎斯特罗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的整合生态系统角度,对城市空巢老人老年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更系统化的建议,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在我国,按照大多数学者所定义的,空巢家庭是指家庭中无子女或者子女已成年另立门户,家中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刘晓静认为,空巢家庭界定关键是看子女与老人居住的距离,不在一个居住地时,看子女是否能经常照料老人。国际普遍认同的是60周岁以上即步入老年阶段,因此本文所说的空巢老人即指60周岁以上家中无子女一同居住并且子女难以经常照料的老年人。

三、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照料方面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城市老人的子女都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更别提起到生活照料的功能。因此,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退化,现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生活照料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生活照料包括基本的日常起居、医疗陪护、居家安全三方面。与农村空巢老人相比,城市空巢老人不管在日常生活还是医疗的便利度上都比农村老人要方便。但是老年人都会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受慢性病等疾病的困扰,疾病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有人帮忙采购生活用品,有些老人穿衣、饮食方面还需要协助;在医疗陪护方面,虽然城市空巢老人拥有更优质和丰富的医疗资源,但是城市相对于农村可能存在着更多危险或者复杂情况,所以大多数老人外出就医时是需要有人陪同的,同时需要有人做好后期护理工作;在居家安全方面,居住在城市的空巢老人大多生活在封闭的多层小区中,他们不论在上下楼还是在家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更多,一旦发生意外却没人及时发现,尤其对于独居的单身空巢老人更为危险。

(二)物质经济方面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靠退休金生活,但是仍然有很多老人在年轻时无工作或者没有正式工作,导致他们现在没有退休金,只能靠低保、政府救济或者子女补贴生活。他们的支出主要是日常生活支出和医疗支出,而医疗支出占了他们大部分的生活支出,这对于靠救济金生活的老人来说,医疗支付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对于无子女的空巢老人,则更为艰难。

(三)精神慰藉方面

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较缺乏。首先,城市空巢老人的子女忙于工作,能够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已经难得,更别提时刻关注老人的精神健康。这些空巢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而对于单身、丧偶或者无子女的老人来说,精神需求则更大。其次,城市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变化大,老年人可能由于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感到焦虑、烦躁与不安。最后,和农村空巢老人相比,城市空巢老人生活在更加封闭的社区环境中,邻里之间的交流较少,他们缺少倾诉和沟通的对象,精神的孤独感更强烈。

四、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原因分析

(一)微观角度

微观是指老年人自身,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地缘关系和家的重要性,他们不愿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社区生活,而且养儿防老的观念让他们把自己的养老任务托付于自己的子女。因此他们愿意选择独自居住,依靠家庭养老,这是他们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

从老人的生理上来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不断退化,视力、听力不断衰弱,易患老年常见的疾病,导致他们自理能力的丧失,使空巢老人生活质量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也要依靠他人的照护。

其中,Structurei,t表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Convergi,t表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Mediatori,t表示中介变量,包括文化与旅游消费需求(Demandi,t)、技术创新(Techi,t)、文化与旅游业协同集聚(Clusteri,t);Controlsi,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市场化水平(Marketi,t)、人力资本(Labori,t)、政府支出(Governi,t)、贸易开放(Openi,t);α、β、γ、φ为系数向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

从老人的心理来说,身体上的变化使有些老人难以接受,他们可能对他人的帮助产生抗拒,这时候需要子女的陪伴与安慰,而空巢老人的这一需求却很难实现。从意志方面来看,由于城市发展变化的速度更快,城市空巢老人有更大的几率会感觉自己被时代所抛弃,从而否认自己的价值,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的心理需求尤其需要家人的支持,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亟待解决与满足。

(二)中观角度

在空巢老人的配偶方面,配偶是能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精神陪伴需要的人。然而,配偶也有可能因为观念不同而为不同的养老方式而争吵,影响家庭和谐。对于单身独居的空巢老人来说,没有配偶的陪伴和支持,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相对于有配偶的老人会更低。

从城市空巢老人的子女方面来看,有些子女和老人生活在一个城市,能够给予老人较多的情感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都是在异地工作求学,他们除了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外,很难做到精神慰藉,也不能在意外发生之时及时救援。与此同时,还有些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去世,他们的物质和情感支持都难以获得,可能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他们的心灵更脆弱,心态较差。

对于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由于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邻里关系相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更为生疏,邻居很难给予空巢老人生活与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

与农村空巢老人不同的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在年轻时有自己的工作单位,退休后依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单位是他们的生活依靠,同时有的工作单位还会提供一些娱乐活动。但是不同的单位会提供不同的养老补贴,收入高的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收入低的老人只能选择家庭养老。

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虽然逐步形成,可以提供基本的日间照料服务和情感支持,但是我国社区养老仍然不完善,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照料人员,养老服务设施也不够健全。

(三)宏观角度

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养儿防老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认为子女应该承担他们的养老任务。而现代社会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工作很难时刻关注父母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模式逐步形成。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支持,机构养老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仍然出现社会养老需求巨大,但是养老机构中仍有空床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的传统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养老机构花费较大,一般的老年人很难负担。

五、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路径

面对上文的分析结果,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看,要从整合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将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相结合,整合各系统内的资源,形成一个合力去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微观系统

老年人自身的观念对他的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应该要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首先,老年人要改变自己的养老观,这需要家庭、社区和机构的共同努力,让老年人能够接受不同形式的养老模式。其次,理解子女的艰辛,改变完全依赖子女的思想,学会自我照料和寻求外界帮助。最后,生活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应该有更多的活动机会和丰富的活动形式,他们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广泛交友,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和寂寞。有能力的老年人还可以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给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二)中观系统

城市空巢老人的中观系统主要包括亲属在内的家庭系统、邻里和朋友、社区和机构等,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必须发挥中观系统的作用。

1.家庭

家庭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偶,另一方面是子女。首先,配偶是起到陪伴的作用,空巢老人的夫妻更应该要相互扶持、相互照料,能够有效缓解生活问题和精神慰藉问题。其次,子女应该要传承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给父母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之外,也应该给予他们心灵的关怀。在外工作的子女应该固定时间每周与父母通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子女也应该与父母的邻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防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子女。

2.邻里亲友

“远亲不如近邻”是我国的一句古话,农村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正是印证了这点,然而在城市,邻居之间的关系普遍较生疏,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很难有所交流。老年人及家属应该主动与邻居沟通交流,处理好邻里关系,邻居之间相互帮助。这对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大有裨益,一方面邻居可以起到一定的照护作用,提供简单的生活帮助,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对外寻求帮助;另一方面,邻居可以起到一定的精神慰藉作用,陪伴空巢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寂寞。

3.社区和社会组织

社区和社会机构要发挥自身助力作用。随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衰弱,居家养老逐渐兴起。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社区内的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而社区在其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这是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然而居家养老服务处于发展阶段,不够成熟,仍然有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社区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社区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服务队伍,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扩大宣传力度,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社区内的养老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人力支持。社区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上门走访活动,关注空巢老人生活,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逐步接受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社会组织要鼓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到养老服务中。一方面,专业的社工可以向老年人传输正确的老年知识,帮助他们正视自身身体变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社工可以为社区链接社会资源,为他们的养老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为空巢老人家庭寻找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协会也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社区中,为空巢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服务,开展有趣合宜的活动丰富空闲生活。

(三)宏观系统

1.社会政策

在宏观系统上,重要的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政府是空巢老人权益保护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因此要制定合理保障空巢老人健康养老的政策,维护他们的权益。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社会化养老项目,鼓励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并提供财政补贴使更多的老人能够承担起费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完善医疗方面的政策,使空巢老人老有所医。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对他们开展的相关活动给予协助。社会工作者要发挥“政策影响人”的作用,以自己的经验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社会文化

全社会要传播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忽视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文化的传播关键还在于教育,因此社会要高度重视教育,对成年人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关键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处理好老年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