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路径
2019-01-20马长安
马长安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学区,甘肃 天水 741506)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趋势
(一)农村学校规模化和小规模学校重心上移
我国农村小学、乡镇初中小学的学校产生与布局是从20 世纪60、70 年代就形成的,这个时期农村学校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值。但是之后的近20 年,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政策导致人民再生育意识发生转变,也就让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又因为城乡户籍制度的转变,农村人口转向城市政府从之前的严格把控变为放开,并且地域教育水平发展不协调,使很多家长被城市的优质教育吸引,农村人口集聚的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学校逐渐转变为小规模化。首次出现小规模学校的地区为人口很少的自然村,之后在小的行政村和大的行政村出现,一些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也出现了小规模的学校。随着这种发展轨迹,导致农村学校规模化和小规模学校重心上移。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
农村人口特征为地域广、人口稀少,这些特征直接决定着农村学校规模会比较小。想要扩大学校的规模,首先就要解决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在距离上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已经有寄宿制的学校。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交通设施发展越来越快,越发便利,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已经有校车专送的制度,这些就使农村学校在规模上有了一定提升。但增加入学半径与国家政策和教育制度上产生冲突,入学半径发展受到阻碍。
对于那些农村地区的孩子尤其是家里有困难的孩子和其他的农村孩子相比较会更加愿意选择离家很近的学校上学,希望受到关注。因此农村发展教育的同时必须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农村学龄人口的特征、制定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和为农村困难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保存符合要求的小规模学校,这样也就导致小规模学校会在农村长久存在下去。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困境
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识别度的精准程度比较低,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于自身的定位没有明确的体现出来。国家在2015 年出台了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的政策。一年之后,又出台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教学需求、办学机制和管理方法等包含各个方面的文件。
从这些出台的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定义为,一种是对农村乡镇以下的办学学校称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另一种是对全部的农村教学机构称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但是这两种解释还是没有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标准上不够明确的问题。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没有独立法人的,就导致学校在工作的开展时受到了中心学校的限制,管理主体不明确。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经费、资源采购、师资配备和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考核都要受制于中心学校,而中心学校又对小规模学校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其的发展规划不够清晰,没有实质性地解决小规模学校出现的问题,就会形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需求和供给时不能及时提供援助。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师资结构上存在不良现象,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好的教师流动性又比较高,教师供给不及时,代课教师较多,这些都对教师团队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质量不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专业度很低,对学生开展的教学大多都是以语文、数学等主要考试科目展开,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识别农村小规模学校,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
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和标准需要统一,可以根据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作为当地小规模学校指标制定的标准。由各地政府部门行使小规模学校标准设置的权利,政府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评判的标准。
其实小规模学校不只是中国具有,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学校规模和教学标注作为评判小规模学校的两个方面,而我国大多数农村对于小规模的评判只是以教学规模的方向出发进行评判,对于规模具体画的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各地区在实施手段上的差异比较明显。
制定统一标准的同时各个地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地方标准,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发展地区特色教育,切实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顺利发展。
(二)减少管理内容,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独特性、发展特色教育
实现对小规模学校在经费上的独立,确保学校稳定发展,解决小规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最大化地激发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具有的灵活性进行创新,提升发展速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特色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特点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人魅力,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在创新型的特色教学活动中体会教学的趣味性。在组织管理工作上,学校校长可以和参与的人员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降低因为传达信息出现的信息不完整和不正确的效率,开展组织活动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做到随时调整。
(三)提高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完善小规模学校师资分配机制
提高教师的岗位吸引力不单单只是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还要为教师的日常工作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教学硬件设施,提升校园氛围,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些都是可以让教师认真积极工作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四)推进地区学校评价制度,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因为小规模学校是为农村中的困难群体提供服务,这些群体在家庭经济地位与文化知识方面都是比较低的,就需要利用评价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努力进行肯定。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班级中无法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教研氛围,这时候就要对教研管理和教研制度进行创新,激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活力。
(五)改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面积规模较小,不可能做到每个学校都能聘请专业的艺术教师;并且,艺术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其他学科的教师无法担任。所以,距离近的小规模学校可以共享一位艺术教师,提高专业对口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班级数量少、学生不多无法形成班级竞争、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可以打破传统的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的单个班级的教学,定期开展小规模学校的校外交流活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加不同班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六)改进学校教研管理制度,提高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
对于小规模学校在教师数量上较少的问题,可以开展小规模学校之间的教研跨校合作,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利用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农村小规模学校为最基层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小规模学校的生存让这些孩子能够行使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与学生受到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性的联系,确保小规模学校的良好发展将就是保障农村儿童得到公平教育质量义务的基础,是更好推进农村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