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混合生源结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口生源院校

谢 菊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如何完善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都提出“培养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措施。“到2035年,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扩大办学规模,招生途径也开始呈多样化。

一、高职院校班级生源结构特点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通过普通高考的招生途经也发生了变化,生源结构呈多样化趋势。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通过普通高考升学;二是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升学;三是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校就读。据笔者调查,部分高职院校对三种类型生源采取混合编班模式,以笔者所在二级院系为例,生源结构比例为:普通高考生源占45.6%,单独招生生源占31.8%,对口招生生源占22.4%,各班生源比例,对口占最大比例的班级为54.3%,最低为2%,其中较为集中为25%-40%。由此可见,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对口学生人数占据一定比例,多数院校采取混合制编班。

二、混合生源结构班级存在的问题

通过普通高考和单独考试升学的高中起点学生,他们的文化水平与基础条件比较好,素养较高;单独招生学生在高考前通过职业院校的单独考试,无需再参加高考,他们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自信,自我约束力较差。

(一)班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大

1.自卑心理。对口生源学生,即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职进行三年深造,无需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一般情况下,对口学生在高职所就读专业与中职专业相对应或相似,以中职二年和高职三年时长安排教学活动,即“2+3”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两年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开设不如高中阶段全面,此外对口生源学习在中职阶段只学习两年,学习时长较普高学生短。学习设置上,中职培养模式更自由、更灵活,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发展,普通高考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较为紧凑,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口生源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较普通高考生源薄弱。当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时,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畏难情绪。新生入学初,普通高考生源学生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新鲜感强烈,不管对课程学习还是校园文化活动都表现得较为积极,充满向往和活力。因此,高中起点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大多能积极参与。中职起点学生由于已经度过两年的职业教育学习,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中职时期有类似甚至是重复,对大学生活缺乏新鲜感,在面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时,因为基础薄弱,自觉跟不上,内心的挫败感开始显现,对大学丧失了目标和期待,且尚未找到合理的克服方法,此时部分同学会出现休学、退学等念头。

(二)班级凝聚力差,容易出现“小群体”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采取混合编班制。据调查数据显现,普高生源、单独招生生源(高中起点)仍是招生的重点,对口招生所占比例分布在25%-40%之间,对口生源学生从人数上相对少些,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这就容易导致这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中不自觉地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同学交往,他们在班级生活中融入性较差,容易出现“小群体”,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混合生源结构班级管理策略

(一)正视学生心理差异,培养学生自信

对口生源学生虽然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不及普高生源学生,但他们经过二年专业技能的学习,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多数选择对口升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基础处于较为优势的位置。作为班级管理者,应正视班级学生心理差异,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尤其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从学生已有的优势入手,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技能型学习,利用职业技能比赛的机会,重建自信心。

(二)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早在18世纪初就被提及,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也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合作学习理论除了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适用。当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需要依靠的是所有个体相互团结的力量。此时,个体之间的优点、团结、互助、爱,会在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和混合生源制班级一样,采取混合结构,即每个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班级,不仅能以小组为蓝本,发现并解决整个班级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小组中尽可能地将普高生源学习的基础课程学习优势、对口生源学生的技能水平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以课堂学习、班级活动为载体,为小组成员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小组合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优势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培养自信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小组合作实现了班级的多向交往、多边信息的沟通,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就消除了因不同群体组建班级而导致部分“特殊”情况难以融入的矛盾,在团体互助中让团体的优势尽量凸显,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实现自我认同,不再是班级的“特殊”群体,而是一个完整的团体。

(三)打造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同学们长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统一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打造班级文化,形成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班级,对个体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认识到混合生源结构班级的特点及学生特点,针对学生有自卑心理、畏难情绪大、自我约束力不强、班级出现“小群体”等问题,打造班级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文化虽然是非正式的规矩,但是可以发挥柔性的、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效果。依托班级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等,在日常管理中规范班级成员的语言、行为、习惯,又从文明礼仪、个人修养、建立信心、强化自我意识等方面入手,打造班级品牌,提升班级影响力,用班级品牌活动反哺学生个人,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中提升自信,增强荣誉感,会对班级成员产生正向作用,激励同学乐观积极、开拓创新,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也能达到对学生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

(四)以仁爱促发展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四有教师的标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班级管理上,尤其是生源结构多样化背景下的班级,对口生源学生,不能将他们定义为后进生,但他们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注。放眼整个班级,由于高职学生大多存在自我约束力不强这一特点,在没有人监督管理的时候,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语言、行为上都存在松懈的情况,特别是在新生入学初,班级组建时间还不长的情况下,班主任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学生联系更紧密,使他们感觉到关爱,目的是缓解甚至是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对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使班级达到均衡发展。

混合生源招生、编班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班级的管理者,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增强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以学生为本,促进班级均衡发展,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对口生源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