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0福建省尤溪县第二中学廖绍作
■福建省尤溪县第二中学 廖绍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发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方面内容,而“史料实证”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运用图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在众多史料中,图片史料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它能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片段、某个现象锁定,以最直接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它比文字史料更加准确、直观、全面,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在上到“火烧圆明园”这一环节时。我在讲解完《天津条约》后,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多张圆明园复原图及艺术奇珍图片,看完图片,学生已经被圆明园的美丽、豪华和无数的奇珍异宝所震撼,学生们张大着嘴巴,发出一阵一阵的惊叹。见此情景,我便设置了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中国哪里的建筑吗?”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圆明园”,接着教师系统介绍了圆明园的具体情况,学生听完对圆明园有了大致了解。然后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却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学生看完图片情绪低落,发出阵阵惋惜之声。然后我提出第二个问题:“通过圆明园毁坏前后的图片对比,你们知道这么美丽的皇家园林是谁毁坏的呢?又是怎么毁坏的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英法联军”“那他们是怎么毁坏圆明园的?又抢走了哪些奇珍异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学,了解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大致过程,然后得出结论“圆明园的毁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最后设置问题讨论“当你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完成本环节授课。
二、运用实物史料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尊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尽量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传授知识。
例如:在上到《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时,对于北京人形态特征,很多学生认识不足,分不清北京人和现代人特征的不同,造成区分困难,虽然教材中提供了北京人复原图,但不足以提起学生太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也理解了远古人类进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实物史料中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三、运用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最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上看,文献史料比重逐年增加,这种趋势的发展促使初中历史教师们越发重视培养学生从史料中,特别是文献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从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也是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之一。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我便展示出两则与之相关的文献史料。材料一展示的文献史料是土地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其积极的评价。材料二展示的是当时《人民日报》对浙江省嘉兴县高照乡贫农、雇农、中农人口的比例,突出贫下中农比例高,他们没有农具,卖房卖子现象严重等。材料展示完,我引导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情境,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针对材料一,学生便结合《土地改革》的学习以及材料一对土地改革的积极评价的有效信息得出:土改的成功给农民带来了希望;针对材料二,学生根据材料中展示的贫下中农人口占比得出农民虽然得到了土地,当依然贫穷,而且数量庞大。
总之,史料实证是中学生最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史料的价值为课堂教学服务,并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有效信息的提取、辩证辨析以及论从史出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