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2019-01-20四川省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四川省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唐 芳
数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具有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对于学生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其涵盖的知识体系与逻辑思维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学科,而且数学与数量、空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并且相对于新课改前的教材,新课改后的教材难度有所增大,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长的教师认为“灌输式”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较为生涩,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教师将课堂上大部分的实践用来讲解课程,学生则是处于听课、记笔记的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师生互动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知变通的思维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引入生活案例,促进师生互动
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要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为师生交流创造条件,如某学校为改善学生及教师的课余生活,准备建一个面积为1280平方米的长方形游泳池,长和宽之差是8米,那么这个游泳池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数学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共同将游泳池的简易图形画出来,把长或者宽设置为字母来代替,利用等量关系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数学教学课堂,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一些学生想象不出来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数学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从三个方向看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动画,促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待学生初步了解了课堂内容后,数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组,就教材中的“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多少个内角”等问题进行讨论,数学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利用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谈论和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待讨论结束后再进行总结评价,这样就是会加深对于n变形有n个内角n条边n个顶点这一规律的理解。
三、结语
在新课改形势下,已逐步完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变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