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支教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反思
——以陇南师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赴礼县农村实习支教为例
2019-01-20唐建怀
唐建怀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它是推进师范教育发展、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资培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即将毕业的师范生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了解和熟悉基础教育现状、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是加强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联系、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也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习支教对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陇南市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辖29个乡镇,地理环境落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农村教育发展缓慢。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师知识层次较低、年龄偏大,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很多学校课程无法开齐开足。为改变礼县乡村教育现状,解决偏远乡村教育发展瓶颈,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工作,陇南师专师范类专业学生已连续三年在礼县50多所乡村中小学实施“精准扶贫爱心支教”计划。
2017年上半年,笔者利用安排实习学生、指导实习的机会,走访了礼县15所农村中小学。这些学校大多远离城镇,信息闭塞,交通、生活不便,教学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下。由于以上原因,很多老师不愿长久留下来,一有机会就外调进城;在岗的老师有的也不满现状,缺乏激情和活力,职业生涯出现倦怠。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如火如荼推行的今天,如何让贫困地区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享受优质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习学生在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在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要真正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就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力求改进。
(一)实习生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缺乏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高师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受传统的“重学科、轻实践”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影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处于脱节状态。目前,从事教师教育的大多数管理者和教师很少有机会深入农村学校,去了解基础教育现状,致使教学未有针对性。从师范生就业形势来看,近年来各市县区的中小学教师已趋于饱和,学生就业逐渐转向偏远农村小学。要适应农村教育,首先要了解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而目前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二)实习生教学任务繁重,所上课程非所学课程
一方面,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术业专攻”,接受的是专业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实习生所上课程大都与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比如让英语专业的学生上数学课或其他课程,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上英语课等。在跨学科教学中,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远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短缺等因素,实习生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多数实习生周课时都在20节以上,导致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和精心备课。这些都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育实习缺乏有效的过程性指导
一方面,实习生能否从教育实习中提高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生尤其是指导教师的个人素质。在礼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组成参差不齐,有的教师长期从事小学和中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他们在指导实习生备课、教学,或作为班主任工作时,主要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实习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很难用教育理论进行解释,也难以帮助实习生反思他们的教学行为,不能让学生大胆开展班级工作。而新参加工作的老师,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长期没有进驻实习学校,更难以及时反馈和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习生的教学技能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实习生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课程进度,而对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教学效果如何关注很少;课堂上往往讲授多而练习少;教学侧重于课堂的整体特征,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注重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内容要么头重脚轻,要么纠缠在细节中;对于教学整体结构把握不合理、课堂时间安排不恰当。有些实习生课堂教学方法枯燥,缺乏活力,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对高师院校教师培养及教育教学的思考
面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及其在实习教学中反映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高师院校应该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模式研究
彻底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作为课程设置目标,结合专业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知识、能力和质量三个功能的协调与整合。研究教育的共性,兼顾个性,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和人文素质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实践教学比例;努力提升专业核心知识、写作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实践课程中,除了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理论外,重点加强英语课堂用语、英语教学课件制作等实践操练。
(二)努力探索有效机制,强化实习支教指导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已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因此学校应重视未来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专业课程和教学技能实践课程中,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着重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学生管理技能,尤其要培养他们服务中小学教育的思想意识。在教育实习指导方面,组建由实习生所在学校教师、不定期巡逻领导和实习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实习的管理机制;选择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基础教育的专业教师作为实习指导员,参与教育实习全过程管理,进行听评课、座谈、指导和评估,全面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三)密切联系基础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就目前礼县农村中小学师资来看,部分教师观念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这无疑是一种阻碍。从师范生实习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的用不上,有的不够用。这与农村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中小学教师是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陇南师专,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重视输送最新的教育理论到中小学;加强与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中小学校的联系,并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将职前教师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在两者互动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教学质量反馈,培养学生反思性教学能力
实习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获得经验、专业化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只有对这一过程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不断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教师通过实践获得教育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去对这些经验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经验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实习生教学质量反馈,教会学生去分析和发现教的问题、学的问题、学生管理问题等存在的根源,督促其及时反思和总结,使实习成为学生专业化成长和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
对于师范生而言,通过实施实习教学,他们将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时,通过这一途径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锻炼和提高其从事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实现了师范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培养师范生获得教师职业所需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