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9-01-20唐桂宁
唐桂宁
(哈尔滨市南岗区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如何有效地将这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1]。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并不理想,这既存在政策导向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市场、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信息交流与传递不畅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汇集与传播的重要职能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同时也有义务、有责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此来实现自身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2]。
1 公共图书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的角色
科技成果属于知识集成型产品,科技成果的转化体现了信息流动性的特征。公共图书馆有效地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交流的基本保障。国外一些知名公共图书馆普遍都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例如,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为社会人士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英国国家图书馆专门设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情报服务的部门。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发展态势来看,公共图书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基础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有着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源供给体系。在这一文献资源供给体系中,既包括了基础文献数据库,同时也有着科技成果市场数据库、区域科技项目数据库等特色化数字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上述数字化馆藏资源,参与到商业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不仅有助于将馆藏的技术、专利等知识型信息资源面向需求者推送,而且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3]。
1.2 公共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多元化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些新兴的模式,如嵌入式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等逐步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主流模式。这些现代化信息服务模式,使得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充,部分服务项目己嵌入到科研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这意味着信息服务馆员不仅可以面向一线科研工作者进行科技情报服务,而且与科研过程紧密相连的立项分析、科技查新、专利分析、成果推广等服务内容都可以在现代化信息服务模式框架下得以实现[4]。
1.3 公共图书馆是科技成果转化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能否顺利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能否顺利地实现市场需求信息与市场供给信息之间有效的匹配是关键。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的信息服务优势,完全可以作为科技成果信息汇集、分析、加工与传递的全产业链服务中介。结合当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发展情况,公共图书馆要想全方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必须有效掌握企业与科研院所两大主体的全要素信息。公共图书馆通过与上述两大主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两个角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实现:一是在掌握企业的科技需求信息之后,及时向科研院所进行反馈,促进双方达成科技合作意向;二是在掌握科研院所已形成的科技成果之后,主动帮其匹配适合成果转化的企业,进而实现科技成果的即时转化。
2 公共图书馆开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的主要过程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主要分为3 个阶段,即嵌入服务阶段、实践对接阶段以及市场运行阶段[5]。
2.1 嵌入服务阶段
该阶段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阶段,科研人员应扮演主导角色,基于实验数据以及科学理论,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实践机制,随后对相关数据以及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完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推动工作有序进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必须积极调整工作内容,将工作重点聚焦于提供专题信息检索、科技查新以及学科咨询等方向,与科研人员共同展开可行性分析,确立信息服务的主题,拓展主题信息的采集范围,并且及时梳理现有项目,对采集完成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与标引,不断更新包括专题数据库在内的基础信息,从而实现优势资源服务面向科研人员的全方位供给。
2.2 实践对接阶段
该阶段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阶段,科研人员、企业工程师以及产品运营团队扮演着主导角色,他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协作,实现“理论+实践”的融合,这也是科技成果产出产品真正落地并进驻目标市场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团队需要借助不同形式的产品测试以及实验,对产品相关的成本、市场需求以及可行性进行全面挖掘,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投入与效益模型,为科研成果转变为市场产品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开展信息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帮助科研人员梳理市场推广计划以及具体流程,并且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分配,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适时紧跟和挖掘涉及项目的信息资源,将学术界对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全面剖析与归纳,确保该项目能够不偏离原有的研究路径。
2.3 市场运行阶段
该阶段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期阶段,企业取代科研团队,成为了工作的主导者。企业应与科研人员进行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逐步应用于目标市场,根据前期市场推广的转化率,调整市场投放策略,以扩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同时将一部分利润再作为资金应用于产品的迭代以及创新,最终形成良好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循环体系,实现生态化的“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目标。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应积极进行角色转变与定位,即在开展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专利信息采集等相关事务,为企业搭建高效的专利检索与反馈体系,强力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检索以及其他科研活动。同时,对同行产品情况的搜集也应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市场环境,不断基于市场变化调整产品以及应用策略,增强产品市场的认可度[6]。
3 公共图书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目标构建
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以学科馆员团队为服务主体,利用开放式网络途径与各类现代化信息服务工具,通过有效汇集区域内的科技成果资源,来实现不同主体间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的构建需要实现信息服务的时代性、平衡性、融合性、快捷性与动态性[7]。
从时代性的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所汇集的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前瞻性,能够体现学科的尖端发展方向,在实现转化之后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从平衡性的角度来看,平台要致力于实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使科技成果转出主体能够准确地把握成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科技成果转入主体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意向转入成果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实践转化途径;从融合性的角度来看,学科馆员团队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能够利用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主动嵌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双方当中,并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多元化信息需求;从快捷性的角度来看,平台需要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的网络优势,强化面向不同主体间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使科技成果转化双方都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最新的信息;从动态性的角度来看,平台收集、发布的科技成果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推送也要具有时效性。与此同时,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技术支持手段也要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而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
4 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
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特定服务对象所搭建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因此,该平台的构成框架也与公共图书馆日常运营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类似,主要包括基础运行部分、技术支持部分以及服务实现部分3个方面。
4.1 基础运行部分
主要由个性化用户模块、门户网站以及硬件支持体系组成。个性化用户模块采用分类注册的组织方式,将会员区分为行业会员、企业会员以及项目会员3 种类型,以便于做好个性化服务。其中,行业会员主要包括公益性科技情报部门以及盈利性科技咨询服务组织等;企业会员主要指区域内具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科技型企业;项目会员主要是指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研发团队。门户网站是用户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集成界面,应当具有搜索引擎、各类功能化链接等。硬件支持体系主要是指维护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交换机、适配器以及计算机等。
4.2 技术支持部分
主要是指平台技术服务馆员利用各类技术工具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处理,从而为满足用户的多元化诉求构建网络基础。现阶段,常见的技术工具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工具、云存储工具等。
4.3 服务实现部分
主要包括展示交流系统、科技金融服务系统、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系统以及政策法规咨询系统。其中,展示交流系统主要以建立科技成果资源库的形式,汇集来自行业会员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并通过平台中的在线科技成果展示模块与信息检索模块面向各类用户进行展示;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在全方位汇集信托、担保、银行、政府基金等多方位的投融资资源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金融行业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来解决具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企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慢问题。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系统是公共图书馆在与区域内具有科技成果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合作的基础上,以有效实现科研院所与评价机构对接为目标,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成熟度的鉴定问题。科技成果政策法规咨询系统是平台在汇集和整理各级政府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政策法规信息库和政策咨询团队的方式,面向各类用户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宣传与培训服务,从而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方均可以获得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8]。
5 公共图书馆平台构建与运营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5.1 以先进技术为向导,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的整合
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通力协作。除此之外,必要的技术推动是保证有效转化的基础与前提,这也是实现科研成本资源整合的关键。一方面,无论是数据平台的搭建还是科研成果资源整合,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数据库、数据指引库等的支持,查新检索以及归档归类服务等技术服务内容也必须紧跟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在平台管理系统维护以及科技成果资源的准入确认方面也需要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此外,平台管理者还应持续强化开放存取技术的更新,推动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数字归档仓库。
5.2 以人才储备为根本,培育适应现代化平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公共图书馆以在线平台的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时间并不长,这就导致公共图书馆中既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化平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9]。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强化人才储备,培育适应现代化平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培育专业信息搜集能力,以适应科研工作中信息检索的动态需求;二是培育市场信息调研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服务;三是培育商业信息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对科研成本的市场转化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从而为科研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四是培育沟通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展开与各个服务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5.3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平台运行整体效能的提升
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平台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也能够促进服务馆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增强工作效能。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制度的建设更应当侧重于与市场规则结合,培养馆员的市场规则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够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方,还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规律。此外,还应当着手构建具有可执行性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详细制定平台运行相关岗位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将经济层面、产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的相关指标科学合理地融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从而对馆员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平台运行整体效能的提升[10]。
5.4 以共享共赢为目标,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无缝衔接
在信息开放性日益加剧的总体环境下,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满足与不同用户供需之间的对接。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环节,不断强化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与联络,如政府、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同时还需加深与大学科技园以及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等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推动馆藏资源的拓展与应用的无缝对接。合作框架下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相关资源数据库也应得到及时维护以及更新,通过为使用者提供便捷化、统一性的信息检索路径,使协作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立项初期就可以借助信息检索平台更加准确地了解相近项目的研究现状以及市场前景,避免重复立项以及成果转化效益不理想情况的出现[11]。
6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公共图书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导向,致力于将更多的网络技术集成于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