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俗文化的莆田木雕的工艺发展研究

2019-01-20郑志杰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莆田木雕民俗文化

文 郑志杰

一、莆田木雕工艺的生活性与人文性

为了满足生产与生活中的需要,人们习惯于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寄托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莆田木雕工艺的形成与发展彰显了莆田地区人们对生活的探索和生命的热爱。中国人以“衣食住行”作为日常活动的要点。在莆田地区的民间观念中,“住”是首要追求的。直到现在,盖房子仍然是兴化人最为注重的一件大事。在这种强盛的意识指导下,莆田人民格外注重房屋建设工艺的发展,并将莆田木雕融入了建筑工艺之中,在房屋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技艺上下了很多工夫。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清朝,莆田木雕技艺从祭祀崇拜、风俗礼葬等仪式性活动变成了供人民大众欣赏、收藏、娱乐的文化奢侈品。而莆田木雕的这种变化与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突起有着直接的关系,市民阶层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后,对于情操、审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在莆田地区,几乎每一座宗祠都会有一所学堂,而宗族的各种福利资源也会优先分配给读书学习的人。现如今,莆田的古代民居中依然有很多不同朝代留下来的书院,且刻有大量精致美观的浮雕,其题材从梅兰竹菊到飞禽走兽,十分丰富,巧妙地将各种传统文化的元素以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

二、莆田木雕工艺的神秘性与超越性

莆田地区的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孔孟之道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民间信仰人们上对鬼神有着崇拜心理。在宋朝时期,妈祖信仰逐渐兴起,在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周围的国家传播,也连带着增强了莆田木雕的影响范围。现在莆田市博物馆和文峰宫中还藏有几尊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妈祖木雕像,尽管经过千年的时间,但仍然有着神秘的光芒。蕴藏着民俗信仰的莆田木雕工艺对普通民众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他们平淡琐碎的生活增添几分快意与美好,引发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缓解生活与劳动过程中缠身的疲乏,使得心灵得以慰藉通过木雕打造出的“神圣艺术空间”,以实现放松身心、净化灵魂的目的,提升个体的满足感,构建出群体认同的理念,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民间信仰与莆田木雕工艺融合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力量,对莆田以及其他地区的人们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莆田木雕工艺的融合性与民族性

莆田当地的民俗文化是儒、释、道三种文化体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不同宗教文化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与艺术观念等互相渗透和浸染,最终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局面。在莆田地域文化中,人们关心的重点通常在于通过一定的艺术方式来承载祈福禳灾、增福增寿的愿望,但祈求的对象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各种宗教和平发展,且都对木雕工艺有着大量的需求,因此促进了多种文化在莆田木雕工艺中的融合与渗透,这是莆田人民在木雕工艺发展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反过来说,莆田木雕工艺是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比如莆仙戏,主要是以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传奇等为主要内容,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尽管现代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但莆田人民对于传统的莆仙戏仍是情有独钟,每每逢年过节、家逢喜事,都要请来戏班,只要锣鼓响起,人们就会各自带着椅子板凳,一同去看戏。莆仙戏为木雕艺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题材。莆田木雕艺人根据莆仙戏的内容,在建筑物或日常生活用具上雕刻出各种人物、场景、情节等。新婚夫妻,也有互赠雕满各种民间故事的家具的习惯,从中也可以看到,莆田木雕工艺中文化的混融性。

民俗文化是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思想主张、审美倾向、文化习俗等方面形成的心理认同现象,民间美术则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吃穿住行及节日庆典等各种日常娱乐活动表现出来的。同样,莆田木雕中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当前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欣赏莆田木雕时,不仅要欣赏其外形、色彩,还要深入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从而对其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以便深入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莆田木雕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木雕鱼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木雕创作随想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