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影响

2019-01-20矫福军杨雪琪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二语显性隐性

矫福军,杨雪琪

在应用语言学界,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即“语误(mistake)”和“错误(error)”。虽然很多时候,这两个词都交叉使用,有些作者也用“过错”来模糊二者的界限。《朗文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曾对二词进行过辨析,书中指出,错误由知识不完整引起,语误则出现在学习者说、写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语言行为的其他方面造成。[1]

文化与语言相互交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赋予语言的象征意义。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精神文明成果,包含知识、信仰、艺术、文学、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而广义的文化则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在此,影响二语习得错误产生的文化因素多是狭义的文化,即影响语言习得者学习二语的其母语文化中语言知识、风俗习惯及传统规章等因素。跨文化交际学奠基人,文化学家HALL E T将文化分成了三个层次——显性、隐形和技术层次。[3]由于习得者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理解与学习出现偏差,因此产出词汇、发音、语法和语用等语言错误。

教育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者ELLIS R将二语习得定义为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在二语环境中,习得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其文化。在中国,由于英语教学的普及和对外交往的拓宽,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我国,一般谈及二语习得多以英语作为二语进行研究。我国研究者文秋芳、戴炜栋等人也都对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相比前人研究,笔者着重对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中语言错误的影响进行剖析,借此研究引起习得者对文化因素的重视,并且为提高其语言能力提供方法。

一、显性层次文化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影响

在人类学家借鉴的诸多理论中,显性层次的文化指的是能看见且容易描述的文化。文化活动包括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学习包含教师及家庭传授民族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一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教育学生,中国的老师会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在分词的使用”,美国的老师则会说“同学们,今天由你们来讨论‘的’的用法”。因此,若进入英语语言课堂,一些中国学生则会很难适应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因为中国崇尚“权威”,学生们是听从老师对具体语法条目的分析和讲解,而美国学生则是偏好探索性学习,老师只是引入主题,学生们自己探索。倘若习得者难以适应两种文化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即便学生们已初步掌握“现在分词”的使用规律,他们也不敢贸然在课堂提出自己的观点,所学的语法知识只是机械地识记,并不会灵活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倘若只应用在试卷上,不应用于实际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不会有所提升。

家庭教育同样也会给学生灌输本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常常通过口述传递。在中国,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称谓语的使用规则,见到熟识的老师通常要以“姓氏+老师”的称谓,譬如“李老师、张老师”。然而在美国和诸多英语国家则不然,“Teacher Li,Teacher Zhang”会给人一种刻意强调对方职业的感觉,“Mr.Li,Ms.Zhang”则更为合适。一部分习得者会错误地将汉语的“张老师、李老师”直接翻译成英语,但是其实早已违反英语的称谓语使用规则。受文化的显性层次影响,习得者把本民族文化的规则视为理所当然,直接将这些规则应用于第二外语的运用中,产生了词汇错误和语用错误。

汉语和英语都是历史悠久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都有着它独特的图腾和吉祥物。这些物体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人类赋予了它不同的语义,并且将其嵌入各种神话和民间故事中。“龙”这一生物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它所象征的意义却是真实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中国自古以来就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样的理念一代一代地传播,人们一提起“龙”这个词语就会联想到那个蜿蜒盘旋、色彩艳丽、胡须飘飘的生物,想起“腾飞”“成功”等吉利的事情。然而很多说英语的民族一提起龙,就会想到“邪恶”“阴谋”,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只黑灰色、有翅膀、喷火、带着恶毒眼神的生物。一些习得者的脑海中早已拥有寓意吉祥的“龙”的印记,在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时出于祝愿他们可能会误用“龙”这一象征,造成双方摩擦。其他的一些动物象征在两种文化当中的意义也大相径庭,诸如“蝙蝠”因其汉语发音与“福”近似因而带有吉祥意,然而在英语文化中因其吸血的习性被认为是贪婪的象征。学习对方的语言不等于学习对方的文化,但是要想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必须深究语言中词汇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二、隐性层次文化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影响

隐性层次的文化指的是人们视为自然,但是可以隐约感觉到的文化。有时候隐性的文化看不见,连训练有素的观察者都难以觉察。文化就如冰山一样,露在水面上面的五分之一是显性文化,而剩余的大部分则是不易看见的、藏在水面下面的隐性文化。

在二语习得中,隐性的学习全然不同于技术性的学习或显性的学习。其主要的中介是一种可供人们模仿的模式,这种模式由成串的相关学习活动构成。大多数习得者在掌握了基本的语音、语法等知识后都会初步尝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这种练习十分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却又屡屡碰壁。即便说的是英语,一些习得者还是愿意采取“中式思维”,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一般不喜欢正面冲突。说英语的一些民族常常因此认为中国人是“难以捉摸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说话时不会采取直白的表达“I am not convenient today”,我们会给出一堆理由“My boss told me I have to finish this re-port today,and I also have a meeting,therefore...”,交际进行到最后可能对方也不知道我们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因为英语民族虽然重视人际关系,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更重视如何把事情办成,他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绕圈子”。这种语用失误并不少见,虽然两种文化都注重“礼貌”和“和睦”,但是这两个观念背后的侧重意义有所不同,中国人的礼貌和和睦是注重人际之间的和谐,避免冲突是首要的,然而英语民族却更重视理想结果的实现。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在词汇上有诸多体现,汉语中“您”不仅可以用于长辈还可以用于不熟悉的人,尤其是拒绝他人或者是请求他人帮忙,在一些有损他人“面子”的事情上“您”这一词语的使用更是有很高的频率。但是在英语中,“you”可以指任何人,不论长辈还是晚辈。许多习得者面临称呼来自英语国家的长辈,比如外籍教授时就会比较慌张,因为英语中没有“您”这一敬称,直接称呼对方为“you”又不太合乎礼仪。并且,在与外籍人士交流过程中,由于习得者过于注重“礼貌”,很简单的事情也会讲得十分复杂,让对方一头雾水,甚至会给他人留下“摆架子”的印象。讲究礼貌,维护人际和谐是人类遵从的美德,但是不同文化对这二者定义却很不一样,谈及为何习得者会采取“罗列”理由的方式婉拒对方的要求,他可能知道应该这么做,但是具体原因说不明白,而遭到对方不理解的时候,习得者将会更为困惑。一些习得者或许会想“我已经表述清楚了,而且很礼貌,还有理有据,为什么对方不明白我呢?”,但是习得者虽然说的是英语,可是英语文化背后这种对于“礼貌、和睦”的不同理解却未理解透彻,即便词汇选择没有问题,语义传达的却并不明了。

隐性层次的文化无所不在,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中国我们谈论历史,回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们避免谈论“性”,教育、家庭这些话题经常充斥于我们的交谈中;在英语社会,人们更多地是展望未来,他们不忌讳“性”,但是他们很注重隐私,甚少谈论家庭。许多习得者尚未觉察这些隐性规则,可能见到一个说英语的人便问“Have you eaten yet?”在中国稀疏平常的打招呼可能就会被视为窥探隐私。习得者只有仔细观察英语文化,用心去体会每一点差异,才能更好地学习隐性文化。

三、技术性层次文化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影响

技术性层次的文化更强调应用领域上的文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技术性的层次更近似于单行道,即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语言明快。显性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习得者尝试、犯错误、然后被纠正,与显性学习不同的是,技术性学习更倚重老师的教学技巧,他的教学能力是他的知识和分析能力的用武之地。

习得者在课堂学习中最容易犯的一类语言错误就是因为技术性层次的文化在课堂中显现得最为明显。自初中开始,英语课堂中总强调写作文要使用“in my opinion,personally speaking”等词,但是实际与英语民族通信时,这一类措辞会给他人留下你对此事不重视,只以个人的视角看待整个事情的印象。很多习得者很苦恼,因为这是教师教给我们的“固定句式”的使用。其实,汉语写作和英语写作有相同之处:深刻地把握主题,缜密的构思篇章,谨慎的选择材料,客观又精确地表达思想。理想的写作是“像衣着一样尽量不引人注意”。可是自始至终,教师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强调的写作规则的确适用于汉语写作,比如使用形容词和比喻,让文章更为生动有趣。

“I walked joyfully along the path that was lit up by the golden rays of the morning sun.Beautifully flowers of many colors were blooming.”

(我在小路上愉快地散步。朝阳金色的光芒把小路照亮。绚丽多彩的花儿正在盛开。)

在这篇英语作文中,习得者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形容词用得过多。在好文章里形容词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使文章生色,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多彩的画面。但是如果过多使用形容词,则会适得其反。纵使这段文字在译为汉语时生动有趣,在英语中却是有些乏味。在习得者的英语文体构造上,一些教师或许由于汉语文化的干扰形成了思维范式,或许学生受汉语教师的写作教学的影响,习得者写出的英语文章很多都十分空泛,过多的形容词反而无法体现中心思想。

形容词用得过多不好,使用不当也是语言错误的表现。这不仅是学习外语的学生的写作特点,也是习得者初出茅庐的通病。他们往往借助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来装饰自己的作品,诸如great,excellent,very等空泛的形容词总出现在他们的文章中。这是因为汉语教学的深刻影响,以及习得者接触的“不纯正”的英语语料,可能一些作者本身母语也是汉语,写作风格也有一些问题。研究一下英国优秀的作品就可以看出,真正的作家遣词造句都十分有力,字字珠玑,毫不浪费每一个字母,尤其是动词的选用更耐人寻味。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例子就不胜枚举:

A poorer player/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托马斯佩恩的《危机》也是经典之作: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这是触及人们灵魂的时刻。)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类文章,英语写作都讲究“精炼”二字。优秀的英语论文一般要列出令人信服的事实,作者不作结论,留给读者去评判,文章中甚少有“强加的观点”,也很少告诉他人如何去思考问题。习得者长期以来浸入在母语文化当中,尤其是在学校里,母语教学告诉我们如何遣词造句,如何修饰文章,然而在二语习得中,这一类的规则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习得者在选择学习材料时也应该谨慎,选择英语佳作来作为学习范例。要想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思想,除需要在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相当坚实的基础之外,还知道如何模仿英语的写作方式,学习语言的得体表达,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显性、隐性、技术性三个层次的学习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相互交融。只是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三者的重要性有所差异。习得者在学习固有知识,进行反馈时显性文化较为重要,在感受文化习俗和思维模式方面隐性文化较为重要,在学习范例并实际运用某些具体技能方面技术性文化较为重要。三者之中有任何一个层次习得者的理解出现偏差,运用不当,并且不及时改正,都会导致语言错误,有时则会引起冲突。

四、文化中的追认观与语言错误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于根元曾经在其《应用语言学概论》中讨论过“人文性”这一概念,此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追认观”。“追认观”指的是,倘若一种语言现象用的时间长了,用的人多了,往往就被认为是规范的;反之,语言现象的应用范围若十分有限,不被大多数人广泛接受,就不被认为是规范的。[4]162-163文化的三个层次中都有追认观的体现。无论是显性、隐性还是技术性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元素,这些元素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命名、定义并分类,这些元素的意义用语言来传达。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传递着文化的涵义。人们不自觉地接受自己文化的一切,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文化,他们都在不断遵循着这一层次的要求和规章,他们不自觉地拥护自己的文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习得者对本民族文化追认观的存在,他们很难理解、学习并且完全接受另一文化,语言运用有所偏差,语言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或多或少在某一个层面会产生语言错误。但是习得者并非为英语母语者,他们也没有必要完全塑造成对方的样子,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构筑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珍惜自己文化的同时也去尊重并拥抱他人的语言和文化。

五、结语

由于中西文化在文化的显性、隐性以及技术性层面上均有差异,因此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因对三个层次的理解偏差和无意识运用相关文化知识,在语言产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语言错误,这些错误在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等层面展现出来。

文化的显性、隐性以及技术性层面相互交融,正因为它们的存在语言才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显性层次的文化为习得者指明那些语言运用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它告诉习得者什么是合适的表达,什么是不合适的表达,条例十分明晰。隐性层次的文化是语言深层的价值表达,是“隐含”的规则,人们不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些规则是什么,但是人们知道他们所运用的语言是有什么价值的,这个层次的文化对于习得者来说稍有困难,倘若他们不深入了解其背景和传统,语言表达便会不得体甚至引发冲突。技术性层次的文化传授给习得者语言的规范性使用,它依靠习得者高度自觉性地运用语言,因此习得者需尽力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行文规则,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二语习得虽然指的是除母语以外的语言学习,并且主要是在二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但是如今英语在中国的使用日益广泛,国家大力推行英语教育并且很多场合下英语的使用也日益普及,且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紧密,研究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影响十分有必要。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下的互动观察,以及诸多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调查可以看出文化在二语习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更好地探究并学习文化,有目的地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理解力和思考力,习得者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加深对英语的理解。

猜你喜欢

二语显性隐性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