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2019-01-2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院校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 300350)

“互联网+”一词最早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随后7月份,我国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了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互联网+可以当作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平台,让传统行业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作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互联网对德育教育、对中职生学习的影响。中职教育阶段,是培养中职学生德育养成的最佳时期,新的时代需要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去了解互联网,学会运用互联网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一、“互联网+”时代对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挑战

(一)多元复杂互联网信息导致中职生价值迷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学校新媒体课程的改革,虽然让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不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导致的照本宣科等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学生都是00后,他们基本上从小就接触网络,能够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获取信息,但他们又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信息的影响。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形形色色各种价值观的传递、国内政治氛围下的信息与国外不同政治下的信息的对冲、多元文化的传播等,让学生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中迷失自己,让学生的思想出现迷茫与困惑。甚至有些中职生在收到恐怖、邪恶信息后,被吸引会出现排斥主流意识,甚至采取极端措施自残或者伤害他人。再有,虽然我国非常重视网络净化,但很多网站还是添加有色情、敏感信息,对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讲,很难抵抗这些信息。我在上网的过程中发现尤其是中职生爱玩的微博、QQ空间上,贩卖色情信息或诈骗的行为尤为猖獗,不时有学生反映被网络诈骗,虽然数额都不大,但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中职生对互联网多元化信息和价值观的辨别能力,德育工作者如何为中职生上好互联网的德育课程,如果通过教授学生辨别是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中职生能够健康、积极的使用互联网,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给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提出的最大难题。

(二)监测中职学生日常学习及上网行为会触犯教育伦理的尺度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新闻被同学们在班级热议,现在教室内上课开的监控可以实时观察学生们的听课状态,如果不认真听课则会改变颜色报警。我在课堂上向同学咨询意向,所有同学几乎都异常反感这种监测行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一方,老师们都是朝着教育三好青年的目标对中职生进行教育,平时对中职生的要求也是力求完美。但人无完人,如果使用互联网的手段时刻监控中职生的一言一行,观察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这种行为,虽然一时能够获得成效,让学生们不敢触犯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水至清则无鱼,在长期的高压政策下,中职生不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这种行为在日常上课或休息时间使用,还存在侵犯学生隐私的伦理纠纷。当前互联网时代,本身学生与老师之前就不再像传统的师生关系一样,一旦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那么老师的权威性会进一步下降,影响到师生关系。

(三)对德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全新考验

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德育老师们可以从自己共建的资源库,甚至互联网上下载到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这不代表德育老师们可以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和对课程的准备。反而由于中职生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国内外各大学校的在线优质课程,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内容,中职生们自己都能够自学了,德育老师不需要再照本宣科从基本概念讲起。此外,也由于中职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其他优质课程,这对德育老师的教学课件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需要老师们主动在互联网上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学生,成为中职生们在互联网上的引路者。

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习惯了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行为,在课堂上就会不习惯这种由老师主导教学的模式。因此,德育老师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一方面,从传统的道德权威角色转向德育学习的引导者和分享者上,鼓励中职生多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也引导中职生明白互联网和生活之间的区别,让中职生们不要沉浸在互联网的自由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肆意发泄情绪或传达极端思想。

二、“互联网+”时代为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为改变德育的刻板印象提供契机

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通常都是老师们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讲课,学生们一脸无趣的昏昏欲睡。这也是由于德育内容通常是理论说教为主,与中职生的生活行为联系不紧密,仅有的几个德育案例也比较老旧,学生们不能理解。除了课堂授课以外,学校其它德育教育形式也不外乎是开全员大会、班主任开班会等,形式老套,主题严肃,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们几乎课余时间都在拿着手机接收外界消息,学生们也是最乐于参与互联网活动的群体。他们喜欢在微博、QQ、微信等公开平台发布自己的生活信息,写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讨论最新的热点等。互联网德育,这是一个很大的德育教育空缺地带,也是一改德育刻板印象的最好契机。中职德育课可以结合中职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在介绍理论的时候引用最新的社会或明星事件,并分析事件中网民的行为,引导中职生们辨别信息的真假,提高中职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中职生们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其公民意思和民族自豪感。

除了将理论结合案例之外,自从互联网进入德育课堂之后,中职德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出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老师们可以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和课堂进行互动,扮演一个事件里的两方,让学生们讨论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行为是错误的,让中职生们表达自己的观念,让教育也更加接地气。

当然,想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需要德育老师时刻关注网络的最新热点,观察学生们喜欢看的新闻类型,尽量让案例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还需要老师们时刻关注中职生的上网动态,提高网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拓展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途径

互联网+有效拓展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途径,互联网的广泛性、传播性和实效性,让德育课教育资源选择面更广。信息化全球的当前,对于理论内容较多的德育课来讲,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丰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

此外,运用互联网进行德育教育的另一大拓展,是在教育场景方面的真实化。传统的德育教育多是由老师自己讲述的方式进行。在互联网时代,则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甚至VR等设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老师想要讲述的场景。比如,可以通过提前录制视频,由老师分饰一个事件里面的两个角色,由学生们分析、讨论哪一方是正确的,以及在遇到事情时如何正确处理。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上对互联网中的虚拟人物、事件的评论和分析,可以促进中职生分清互联网和真实生活,让中职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言行。

三、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一)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师生平等对话机制

前文已述,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们从小生活在能够畅所欲言的互联网中,公平交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如果中职院校老师们不能及时摆正心态,调整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出现矛盾,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师生构建关系。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因此在德育方面,他们更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基于互联网的微信、微博、QQ等中职生广泛使用的软件,为中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互联网上,老师们的传统说教角色被弱化,学生们也能够更加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老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德育老师也可以创建微博、抖音、微信等账号,采用幽默的方式在平台发表一些对热门或者敏感事件的见解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给中职生一个引导作用。比如微博平台的博物杂志公众号,我经常推荐给相关专业的同学看,这个账号就采用一种黑幽默的方法像大家科普一些动物、植物,大家也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接受了这些信息,这比枯燥的说教更为有效。

(二)丰富德育课堂活动,增加新鲜感

新媒体课堂改革之后,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授课了。但多数老师只是刻板的使用课件,其内核还是说教教育。偶有采用漫画或动画做的案例讨论,也不是贴近学生现实的,或不是学生们关心的内容。如何让中职生能够从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中转移目光投向德育课堂呢,只有提高中职生们对德育课堂的新鲜感。为此,可以结合互联网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轻理论,重案例分析。老师们深入调研学生们当前最关注的热点新闻或明星,从中挖掘可以当作德育教育的知识点,将其制作成案例进行分析,让中职生们当堂分组讨论,引发思想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需要进行引导,由学生们在辩论后汇总一个观点。最后由老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不能踩一捧一,而是客观的讨论不同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这样学生们觉得课程很实用,也愿意参与讨论,对课程的兴趣也越多。

(三)拓展德育思维,重视网络德育教育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可知,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网民平均每个人要上网长达27.7个小时,平均每天将近4个小时,学生群体甚至会超过这个值。可以说,中职生除了上课接收老师的信息外,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互联网。因此,德育老师应开拓视野,拓宽德育教育思维,重视中职生的网络德育教育。具体来讲,首先,需要构建信息防火墙,对于一些极端或反动言论进行过滤,尽量让中职生的互联网健康、干净。其次,需要提高德育老师的信息化素养,能够养成对互联网新闻的敏锐度,时刻关注中职生们关心的热点事件,及时利用微信、微博、QQ等的时效性进行引导,充分发挥这些网络平台对主流价值的引导作用,让中职生可以时刻清醒,明辨是非。最后,堵不如疏,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老师应多引用一些互联网的热点新闻作为案例,比如学校出现几次明星新闻导致的学生情绪崩溃事件,笔者在日常德育教育中,会以一些明星进行对比,引导中职生的价值观回归主流意识。

(四)结合互联网技术,将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借助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比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播放过几次《感动中国》的节目,让中职生们了解到这个社会上有这么多甘愿为人民奉献、为祖国牺牲青春的人在保驾护航,可以让中职生在观看视频节目的时候受到熏陶和教育。再比如我观察到中职生都喜欢使用抖音这个软件,我下载后发现其实里面也有很多在展示书法、舞蹈、健身、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视频。因此,有次课堂我就把这些视频整合在一起给中职生做介绍,让他们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自然而然就不会过度关注“社会摇”、“抖音神曲”等。

总之,互联网+时代给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很多机遇。中职院校德育老师应努力学习互联网知识,拓宽视野,在使用互联网提高德育教育手段的同时,也注重引导中职生的网络德育教育,提高中职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全方位的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