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吟诵教学 提高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效率
2019-01-20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图南小学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图南小学 陈 洪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吟诵作为一门绝学重新回归,并进入中小学校园。少数语文教师善用吟诵教学,带来了古诗文教学的一场革命运动,近十年来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曾经普遍如今罕见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我国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误区,大都还停留在“讲解+跟读+背诵”的阶段,重讲解、轻赏析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使原本最具语文气息的古诗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该有的“语文味”,从而对古诗文课堂感到厌恶。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问题分析,并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古诗词中的“押韵”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提高教学效果。
一、“吟诵教学法”概述
古诗文作为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涵盖的文化精髓极多。通过我对古诗文及相关资料研究发现,针对古诗文的核心内涵及其影响作用,古人通常采用一种特殊的诵读形式呈现,即“吟诵”。吟诵不是片面的简单朗读,而是需要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声韵特点和规律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音律调整与押韵应用。吟诵是指根据汉诗文的本身特征及内容,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抑扬顿挫”地诵读,在吟诵过程中需要对其声调进行节奏感融入,整体感觉好似歌唱中的“拉长音”。
另外,吟诵需要吟诵者注入大量的自身感情,只有感情到位才能起到吟诵的效果。因此,吟诵方法的特殊性在于感情的投入。从“吟诵法”方法结构的整体组织来看,在对其进行应用中一定要注重“规则、体验、感情”的三者融入。“规则”是指吟诵者必须遵循古诗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其中“体验”主要是指对诵读氛围及吟诵环境的深入感受,而“感情”顾名思义是指吟诵者要将自身的感情融入诵读之中。通过三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与作者的“共鸣”,进而“身临其境”,提升吟诵的效果。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古诗文教学问题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古诗文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对部分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分析研究发现,部分中小学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并未能认清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形式上缺乏创新突破,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依然采用教师课堂讲解,朗诵跟读等、死记硬背的形式方法,这种过分强调讲解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其整体性而言对教学效率提升极为不利,学生在朗诵跟读过程中主要是“念一句、背一句”,缺乏对古诗文的整体诵读及内涵理解,使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化、过场化表现,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效率。二是在古诗文朗读过程中无法与其内在含义进行融合,即感情投入的缺乏。朗读是由话剧衍生而来,而吟诵则是汉诗文的本来读法,用朗读的方式始终无法将感情真正融入诗文意境之中。感情投入恰好是古诗文诵读中最为重要的根本所在,但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逐渐变成一种应付,朗读过程中严重缺乏感情投入,一字一句的“硬记、硬读”,导致教学过程中问题频出,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古诗文“吟诵法”的教学应用中,教师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吟诵法”应用方面具有极高的影响作用。但通过我分析研究发现,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综合素质较差,无法将吟诵法进行合理应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缺乏对古诗文及吟诵法的领悟理解,“兴趣源于爱好、爱好形成习惯”,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文功底较差,对古诗文缺乏最基本的爱好兴趣,更无法接受拖长腔调的“吟诵法”,既不愿学也怕学不会,直接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无法使用“吟诵法”,影响了教学效率提升。第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受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主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缺乏教学经验、实践技巧,更缺乏课堂氛围及学习兴趣的调动能力。
三、借助吟诵法提高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随着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的终结,全国小学和初中全面推广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文言文的占比大幅提升。这为吟诵教学法的普及推广也奠定了基础。“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专门指出:“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学古典文学要多吟诵,放手去读,不必泥古,能边读边沉浸其中就好。”面对数量众多的古诗文,我们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的盛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古诗文,无论是从规则、体例、内容还是从创作结构、难度等方面都很难吸引现代青少年的兴趣。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借助“吟诵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让学生可以热爱古诗文、了解古诗词。一是教师可以采用“吟诵法”进行示范,并将规则、体验、感情在“古诗文吟诵”中的作用发挥进行诠释,通过吟诵教学法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及诱惑,将传统认知中“呆板僵化诗文”进行思维转换。二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相互评分”方式,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古诗文吟诵,根据吟诵结果相互打分,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小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也提升了对古诗文学习的诵读能力,使学生可以主动接受并喜爱古诗文吟诵,将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进而提升了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效率。
(二)加强古诗文中的“押韵”学习
“押韵”作为古诗词吟诵重要技巧方法,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对“押韵”技巧进行掌握了解,而不是盲目肆意吟诵。一是可以根据诗文内容类型等进行押韵方法采用,主要类型包括: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抒情诗、写景诗等。不同类型诗歌需要不同的押韵技巧应用。二是根据诗词格律进行押韵方式选择,这主要是针对格律诗。主要形式包括: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律诗、近体诗等,例如:在“五绝”中一般将一、二、四句最后一字作为押韵;在“五律”中将四联中的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作为押韵。具体如:在《登鹳雀楼》中采用的是平水韵之下平十一尤部,在其吟诵到“流”和“楼”时,就需要对“流”及“楼”字音进行针对拉长,让该诗的韵味更加饱满、丰富及圆润。在其押仄声韵时,需要注意语气衔接,同时保持音色短促且激切,如在《春晓》中应采用仄声韵,该诗主要描述的作者清晨醒来的切身感受,从其感觉到听觉,在从回忆到现在,最后从时间到空间的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变化。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身临体会。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要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出发,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一是定期、定时对教师举行古诗文教学专题培训,首先让教师明白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并了解掌握其核心实质,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完全融入到教师脑海中。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以古诗文“吟诵法”为基础,提升教师对吟诵法的应用发挥。从技巧、押韵、形式等方面全面进行专业提升。三是转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幕后及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确定为教学主导、教学核心,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融入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核心素养等现代教学理念,为提升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