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上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9-01-19赵小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祖冲之圆周率数学课

赵小慧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学生只有对我们的民族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使命。我国数千年历史上涌现出的优秀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成就,在数学课上该如何有效地渗透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数学课的育人功能,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名人故事学科融合历史成就学习形式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时时在耳畔回响。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认识到,学生只有对我们的民族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使命。而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通过传统文化在课内课外的融通与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精神家园。

长时间以来,提及传统文化,人们立马能想到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在科学方面尤其是数学方面的东西却知之甚少。事实上,我国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科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课堂内外渗透本学科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或感人故事,补齐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短板。我在课堂上就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用故事传承民族精神

在講到“认识无理数”一节时,学生都知道圆周率 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也就是无理数。此时我提问学生:“我国古代有一位数学家,他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兴奋的说:“祖冲之。”我接着提问:“可你们想过吗,祖冲之生活的年代,既没有电脑和计算器,也没有算盘,甚至连计算用的笔和纸都没有,他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们一脸疑惑,个别调皮一些的学生说是猜的,我接着说:“当时有一种用于计算的工具叫算筹。其实就是一根一根的小木棍,算出一个数据就要拿一个小木棍计上,再用不同的摆放方式来记录不同的运算方式,计算之后,算筹还要进行不断的移动,计算的小数位越多,移动的及用到的算筹就越多,要是不小心碰到了任意一个算筹,就有可能还要从新再来一遍。相传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自己家的庭院里摆满了算筹,家人路过都要小心翼翼地绕着走,一直持续很长时间,祖冲之硬是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坚持,终于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领先国外千余年。”学生们一片惊叹,有的赞叹祖冲之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则为我国的数学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位文采较好的学生说:“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生们掌声一片。他们通过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对民族精神的认可更加坚定。

二、让实例点燃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就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而言,学科整合应该是创新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在历史上有许多典型的文学作品,就是巧妙地使用数字编排完成的。比如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两地书》,通篇只有十三个数字,却将自己意欲表达而又不好直说的话显露无遗,而卓文君的回信《怨郎诗》,更是通过数字与文字的结合,将自己多年的真情实感倾泻而出,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完全可以让他们从数学角度分析数字在这两首诗中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方面,我们也可以挖掘到不少学科融合的内容,比如在讲到“轴对称图形”时,我会准备大量的民族特色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文化。从一个个亭台楼阁到宏伟的故宫建筑群,从一幅幅极具民族风味的剪纸艺术品到喜庆红火的中国结,从一件件叹为观止的瓷器上的图案到民族古装上的精美花纹,处处体现出我国各行业人民应用数学知识创造美好生活,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数学与其他学科或行业结合,能发生奇妙反应的思想,而且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创新意识。

三、知数学成就增民族自信

长久以来,我们过多的重视数学的知识价值,而忽略了数学课的育人功能。实际上,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教会解题就行了,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她也承载着自己的育人要求。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学成就灿若星河,有许多在历史上和近代都处于世界数学界的前列。我认为在课堂上适时地拓展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比单纯地要求学生对某种类型题反复练习要有意义得多。在数学课上,我总会抽时间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数学史,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在科技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会利用寒暑假布置一项特殊的数学作业:读一本书写我国科学家的传记,或者读一本向《哥德巴赫猜想》、《飞向太空港》等类型的纪实文学,通过网络搜索、阅读资料等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位我国的科学家,形式不限,可以是开学后在数学课前为大家讲述自己查到的资料故事,也可以办成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展示,还可以将自己读过书后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贴在教室,供大家阅读。这些课后的深度参与,使学生更加细致的走进历史,走入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百花园,感受我国历经千年文化不倒的原因,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变学习形式激学习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综合与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的契机,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讲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根据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基本代数知识的学情,我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中国和外国历史上在方程研究方面的对比,形成研究报告。原本一提方程,学生想到的都是抽象的字母、数字和计算,是没有生命的,换一种形式后,在学生看来枯燥的计算就变成活生生的人和事,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对方程感觉到亲近,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会发现我国历史上在代数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增加民族自豪感。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祖冲之圆周率数学课
让祖冲之死不瞑目的《大明历》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祖冲之
说说圆周率
有趣的数学课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