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

2019-01-19邓丽喻培元李辉蔡勇陈曦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全过程输电线路

邓丽 喻培元 李辉 蔡勇 陈曦

摘要:以湖北省正在实施的十堰一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的为研究对象,从其全过程入手,提出了电网建设企业在开展不同阶段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保护工作过程中,可采取的环境管理手段以及具体环水保工程设计、施工要点,以期为后续其他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生态保护;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160-03

1 引言

自2015年初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國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中国开启了“环境执法”的新范式,随着生态文明路线图的具体化和高效化,生态监管将呈现更加严格和规范的态势[1]。

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其对线路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输变电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工程,在选址选线阶段由于要考虑避让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居民分布密集区等,导致工程极易进入生态环境复杂区域,导致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十堰~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是起点为500kV十堰变,讫点为500 kV卧龙变,途径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和襄阳市襄州区、老河口市,路径长度225 km。该工程途径区域环境敏感,生态现状复杂,穿越多个生态敏感区,是湖北省截止目前负责实施的线路沿线最复杂,穿越生态敏感区最多的输电线路工程(表1)。

本文以该工程的实施过程作为分析对象,从其实施全过程人手,总结其实施过程中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以供电网企业实施类似电网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2 不同阶段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2.1 设计阶段

2.1.1 多方案比选,优选设计合理、经济可行、生态环

保的最优方案

由于工程途径区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工程的决策及设计阶段,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针对避让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定了北方案、西方案、东方案以及东北方案等多种绕避方案,并结合工程进出线、交通条件、城市规划、电力设施规划、地形及地质条件、地震台网、机场、文物及矿产、相关生态敏感区规划范围以及在路径意见征集过程中,收到的相关意见与建议,最终确定项目穿越保护区实验区,避开敏感的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同样,针对线路穿越的大西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丹江口库区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设计单位也拟定了多种方案进行环保、技术、经济论证,力求在经济可行的同时,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区域,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2.1.2 及时开展相关专题论证及意见征集工作,保障

项目合法合规

在确定工程具体走线方案后,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开展了项目的环评、水保方案等专题的编制工作,并结合工程涉及敏感区的特点,单独组织开展了涉及各类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生物多样性专题以及景观专题等,及时征求环保、林业、规划、国土、水利、农业、文物、旅游等主管部门意见及建议,并将其纳入相关专题论证工作中,为项目的合法合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程序保障[3]。

2.1.3 融合前期环水保及其他专题要求,开展环水保

措施的专项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均强调,在生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设施)与水土保持措施,均应与主体工程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因此,充分吸收前期环评、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其他各类生态专题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相关要求,将其融人工程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中,针对重点措施或设施开展必要的专项设计,并在工程投资中列出必须的环水保措施实施费用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的基础[4]。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该项目在施工前,针对线路通道的清理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绿色施工方案设计等多维度的专题研究与设计,提出了线路通道内林木采用高塔跨越、修建,以及更换树种等方案,确定导线(导线最大弧垂)对林区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的垂直距离大于7m的树木可不砍伐;导线(导线风偏10度内)对林区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的净空距离大于7m或导线(导线风偏10度以外)对林区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的净空距离大于7m的树木可不砍伐等原则,尽量减少与林区林木的砍伐以及干扰;提出对位于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塔位采用索道运输、马帮运输及人力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施工道路建设产生的大面积扰动以及植被破坏等施工方案(索道运输工艺见图1)。根据统计,在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15基杆塔中,采用索道方式运输距离约10. 15 km,采用畜力运输距离约2. 65 km,大幅度减少了由于施工道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现场运输实际图见图2)。另外,针对敏感区内放线施工,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牵引场以及张力场设置于敏感区外,避免放线施工对线路通道内土地占用以及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影响[5]。

(2)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十堰一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环保措施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专门针对穿越生态敏感区内工程部分开展了专项设计,提出了设置野生保护植物的保护宣传牌、古树围栏以及标识牌,标注施工范围及作业面并禁止越线施工,将风景名胜区内杆塔颜色调整为灰暗色,预留充足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补偿费用等环境保护的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6]。

(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另外,为充分降低工程的水土流失,设计单位根据不同地形选择合理的杆塔塔型,在平原地区一般选择平腿铁塔,坡度小于15。丘陵地区塔位选择高低腿铁塔,即铁塔高腿与低腿按左右方向成对出现的塔型,山丘地区选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等,充分减少施工基面开挖量,对塔位附近地形地貌植被的损坏程度可降到最低,减少水土流失。而在基础设计方面,根据施工区地质类型尽量采用掏挖式基础、原状土基础等,以减少土石方开挖。适当加高基础主柱,以便余土就地堆放在塔基基面上,避免或减少余土外运。除此之外,充分采用浆砌石护坡、植草护坡、挡土墙以及截排水沟等工程及植物措施,降低工程水土流失[7]。

2.2 实施阶段

2.2.1 开工前,开展环境保护要求及建议的宣贯与培训,传递工程环水保工作要求

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召集设计单位、环水保及生态等专题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开展工程的环保、水保技术交底工作,梳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水保措施要求,并重点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及保护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向下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及管理要求、工程施工要点。

2.2.2 加强施工过程中参与单位环境保护管理

依据该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等文件,充分落实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及时完成相关监理、监测单位的招标工作,保障施工过程环水保管控单位的及时进场以及相关工作有序展开;另外,以该项目为管控对象,发布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各参与单位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责任划分以及工作奖惩机制,对各施工参与方进行有效管理,并保障工程环水保措施的充分落实。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环保隐蔽工程、临时防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查验,相关监测季报、监理季报材料的编制及报送等[8]。

2.2.3 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进行植被恢复

工程周边植被恢复除考虑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在塔基及塔基施工区、临时施工道路区采取撒播种草的方式恢复植被,并采用根植土进行表面覆盖,以利于保水保墒,促进草籽发芽生长,提高其成活率。

2.3 运行管理阶段

输电线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其在运行管理阶段的环水保工作重点在于塔基以及临时占地区的生态恢复措施的后续维护、野生动植物监测计划实施以及工程验收手续完善等。

3 结语

随着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长距离的高压、特高压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的付诸实施,考虑其安全性以及邻避效应,输电线路通道的选择可能会进一步向生态复杂区域深入,因此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收到日趋严格的限制以及监管。目前水利部正在推行“天地一体化”监督执法工作,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生态环境部也在逐渐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开展环境监督检查,使得监管面更广、时效性更强,效率更高,数据获得更为便捷和准确,执法力度更强。在环水保监管新常态背景下,电网建设企业通过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环水保措施的设计、针对环水保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的放矢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管控,可有效提升自身环保管理工作水平,切实履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l]陈榕,高宇聪,孟宪彬,等,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型式对比及其适用性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35(6):77-85.

[2]李震宇,交流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地理科学进展,2010,31(9):34-38.

[3]杨明力,陈礼新,浅析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2):1—2.

[4]曾二贤,包永忠,杨景胜,等,山区输电线路的环保设计和措施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4,2(1):46—51( 76).

[5]王卫,输电线路杆塔及基础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西北水力发电,2005,6(21):25—26.

[6]杨志强.输电线路设计环境影响的因素与措施[J].工业技术,2010(5):137—138.

[7]贾国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后弃土处置方法[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 5,33(5):75--78.

[8]谭晓辉,胡荣光,邓镓杰.东莞市某500 kV变电站及输电線路电磁场水平调查[J].绿色科技,2017(4).

收稿日期:2019-11-04

作者简介:邓丽(1985-),女,注册环评师,硕士,主要从事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咨询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全过程输电线路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装睡记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浅浅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