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势利导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9-01-19张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溶解性科学素养溶剂

张琛

【内容摘要】在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理解这个目标的真正意义,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跳出“套路式”实验教学的框架,合理进行实验预设,巧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灵活开展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借助微课、数字化实验等多媒体信息手段,让科学实验课堂绽放异彩。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验探究定性与定量实验

一、背景分析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是学生从认识“溶液”到学习“溶解度和質量分数”的中间过渡章节,其中“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活动是本节重点之一。无论是查阅网上的教学资料、跟其他教师交流,还是翻看自己以往的上课教案,在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活动中,教师的预设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提出“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的猜想,再设计定性实验,收集事实与证据。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基本上都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实际上学生在该实验中往往会提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猜想,对于这个猜想,很难用生活经验或者简单定性实验将其推翻,对此教师一般会先回避,等到后面学习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再去理解。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一节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但这样的探究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和意义吗?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吗?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猜想加以挑选,原因归根到底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二、教学思路与策略

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推翻原有模式,在科学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因势利导,重新构思实践了本节课。首先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元认知知识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能够不断的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反思,理解科学总是不断改进原结论,得出新结论,逐渐走向真理的过程。然后进行了对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让其成为我教学的新资源,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做好“遇见”课堂“意外”的准备。

针对学生提出“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有关”的假设,我事先准备好定量实验的微课视频,整理出实验的数据报告单。微课视频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既让学生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也留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充裕时间。最后为了加深理解科学实验的“精”“准”对结果的影响,我还找到了有关数字化实验的科学视频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

片段1: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小组交流后保留合理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看到的是这样的学生反馈:

实验结束后,在评价与交流环节中,我对孩子们的这个猜想提出质疑,此时班上立即窃窃私语了起来,孩子们一番思考后,一个胆大的学生甚至想要把实验过程分析给我听,以此证明自己的结论。

我指出在实验的设计上,同学们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遗憾的是即使我提供了能进行定量实验的器材,同学们设计出的实验还是比较简单,属于定性研究。那么如果是定量实验,又会如何呢?于是我播放出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并展示出定量实验的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设计意图:在我的实际教学中,两个班共12个学习小组,经过小组探讨后,最终全都保留了这个猜想,甚至验证出了这个结论。显然学生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没有关系。以往采取回避,等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后再去理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心里带着困惑地接受知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布鲁纳认为的回馈是学生发现问题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而自行更正之后,所产生的回馈作用远比外在奖励更有价值。若学习者在其自行发展出的概念与新概念或现实情境不符合时,会产生认知冲突,或称为认知失衡。这种冲突会引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进行概念修正,也就是调适的过程,使新旧概念统整在新的认知结构中。这样,在认知冲突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认知冲突。

片段2: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非常的认真,当看到溶质质量的具体数据时,几个反应较快的孩子马上顿悟甚至情不自禁的要将结论喊出来,激动不已。等到实验报告单呈现出来时,班上沸腾了,孩子们抢着发表自己的新发现。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汇报单中的数据并小结

汇报单1中A组和B组、汇报单2中1组和3组比较:其他条件相同时,物质能溶解的最大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成正比,即单位质量的溶剂溶解的溶质量不变。说明溶剂增多,虽然能增加了溶质的质量,但是并不能提高溶解能力(即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无关。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进一步体验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传感器探究物质溶解性”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初次接触数字化实验。让学生谈谈观后感。

有学生评价:自己最初实验过程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的判断是十分主观的,科学实验应该是客观而严谨的。也有学生总结:实验的探究过程太奇妙了,原来实验设计的精确程度对揭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影响巨大,我们应该学会设计定量实验,甚至是数字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初次接触数字化实验,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科技发展,实验的精确性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定性实验的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数据分析,会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并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四、总结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真正含义,在教学设计时定位高阶目标;其次,借鉴经验但不能墨守成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因势利导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多接触前沿科技,走在科技时尚前沿……

【参考文献】

[1]曹宏翚.在探究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名师在线,2017(21).

[2]彭刚.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6(z1):50-51.

(作者单位: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溶解性科学素养溶剂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
硝呋太尔中残留溶剂测定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指纹特征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溶解性有机质对水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豆干与腐竹中溶剂黄2及溶剂黄56
碳质材料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