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绿色化学课堂的构建
2019-01-19顾海东
顾海东
【内容摘要】以绿色课堂为基础,结合化学学科,通过在课堂内外绿色化学思想的植入,构建起高中绿色化学课堂。
【关键词】绿色课堂绿色化学绿色话题
绿色化学理念的植入从内容上看,绿色化学可以丰富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从环境与人共生的角度上看,绿色化学能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绿色化学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长久发展。因此,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都能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是化学教育实现社会延续性的需要,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高中绿色化学课堂的涵义
高中绿色化学课堂的涵义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涵义一:绿色课堂。课堂中有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健康、丰富、积极的学习活动,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是一个教学相长、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涵义二:绿色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针对现行教材,教师必须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提出符合绿色化学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新操作。
二、高中绿色课堂建立的核心
绿色课堂建立的核心为“顺性、和谐、共生”。绿色课堂首先必须立足于“顺性适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发展规律为依据,营造出有宽容度、有进取心、促进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绿色课堂还应将“和谐优美”作为艺术之道,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绿色课堂的成功之道在于“共生发展”,共生发展是师生教育团队的共生共长,是高效低负的共生共长。
三、构建高中绿色化学课堂的途径
1.借助课堂教授,植入绿色话题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教师必须以“绿色化学”理念为追求目标,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见缝插针的植入绿色话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时,提前安排学生对学校周遍的一些餐饮业进行调查,整理出仍在使用塑料快餐盒的单位所占的比例以及每天的使用量。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阐述:①塑料快餐盒的优缺点;②塑料快餐盒目前的使用情况;③如何应对引起的环境污染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明确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节约能源作为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之一,必须在各个环节实行零污染和高净化率。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氯气和工業制氯气的区别时,可以植入绿色话题,要求学生从能源、制备的流程、原料利用率、尾气处理等角度展开讨论,让绿色化学理念渗入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绿色话题的植入,需要学生自己组建团队,进入社会层面,调查了解相关材料,然后参与课堂,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教师及其他同学深入学习、交流、探究,能充分体现出绿色课堂“顺性、和谐、共生”这样一个核心。
2.挖掘绿色实验,提升绿色化学意识
书本的实验内容中很多都已经体现了绿色化学,如药品的限量取用,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废弃物的集中转化吃力,演示实验的微型化等等,通过实验这个兴趣点,让学生在乐于接受知识时,巧妙地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Cu(NO3)2+2NO+4H2O,NO接触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式为:2NO+O2==2NO2。为验证这个实验,我们必须注意到NO、NO2都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入空气中。因此可以设计如下微型实验:①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铜片,用注射器慢慢吸取热的稀硝酸1mL,慢慢拉升注射器,注射器中的铜片开始逐渐溶解,表面上产生气泡,注射器中溶液呈蓝色,注射器上方为无色气体。②继续拉升注射器,少量空气进入注射器,注射器内气体变为红棕色。③将注射器迅速插入NaOH溶液中,推出所有的气体和液体,此时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本实验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既能观察到无色的NO,还能观察的NO向NO2的转变(无色变为红棕色)。
①吸取热的稀硝酸②性质演示 ③尾气处理
3.开展实践活动,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体验比理解更重要”,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其手段上的实践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能充分地吸引学生,非常有利于开展绿色化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如结合为什么要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要求学生到超市、商店调查目前本地市场销售的洗涤剂的种类以及含磷情况;如对白色污染的控制问题,可以让学生围绕观察小区等公共场所垃圾是否分类,民众对白色污染的了解程度,形成本地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该如何做等角度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再如本地水质的现状,可以让学生采集本地不同区域的水样,再与环保部门联系,带领学生一起借助仪器分析所采集的水样,形成对本地水质情况的检测报告,并结合分析找出主要污染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当然对一些涉及现今环境问题的知识,可以采用专题性讲座向学生介绍,还可以通过组建辩论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