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地域方言英译技巧初探

2019-01-19赵钰娥

关键词:背篓土家族英译

柳 萍, 赵钰娥

(1.三峡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也更加广泛深入。国家在强调经济“走出去”的同时,也同样要在文化上“走出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楚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宜昌旅游。宜昌一些重要景区位于少数民族土家族的聚集地。在宜昌旅游文化对外宣传中,土家族地域方言翻译是翻译活动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探讨其翻译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其本身传递意义会因译者的策略不同可能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土家族地域方言的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人类学价值,有助于传递地域文化特色信息。本文着眼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提出对于地域性方言翻译的一些建议。

一、土家族地域方言及其特点

1.地域分布

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1]1。汉语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异较为突出,比较容易从中选取作为区分方言依据的条目[2]54。土家族是一个“准双语民族”。大部分人(99%)放弃本民族语言而转为使用各民族通用语言,即汉语;少部分人(1%)保持操用本民族的语言,即土家语[3]3。地理分布上,如图1所示,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地区为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湖南省主要县市如永顺、张家界、吉首、凤凰、花垣、泸溪等,湖北省的来凤、鹤峰、长阳、五峰、恩施、巴东等县市,重庆市的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等区县,贵州省的江口、铜仁、务川等县市均为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的民族。自土家族形成后,分布范围没有超出现在的分布地域,现今土家族的分布范围也可视为历史上土家族的大致分布地域[4]。

图1 土家族地理分布

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

2.发音特点

我们在区分方言时,尤其要注意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因素。而在英译时应该同时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因素,整体性的语言特征更要注意。受地理分布的影响,语言也因之融合发展,宜昌市境内土家族聚集地域的方言是汉语同土家语的交流融合语。发音特点上,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言片区(或称次方言)。四个片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其中西南官话这一片区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鄂东、鄂东南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面积辽阔,但内部一致性很强。官话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①声母方面,塞音、塞擦音多有清音不送气与清音送气之分,无清音与浊音之分;②韵母方面,能充当韵尾的辅音比较少;③声调方面,调类数目比较少[2]65-67。

3.词汇特点

宜昌土家族地域词汇有几个特点:与北京话相比,宜昌土家族地域内的语素顺序正好相反,即同素异序词,例如“公鸡,母鸡”方言为“鸡公,鸡母”;“子”尾范围比北京话广,例如“笋”为“笋子”;同中有异,所指有别,土语特色,区域独有,存古说法[5]87,例如北京话中“刨”一般是指挖掘或者推刮木料,而五峰土家族地域意思为重捞,抓痒。在宜昌方言中,“血沸”意思为讨人嫌的,“揶”即折起来的意思。此外,称谓词语,婚丧及农事用词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例如“打杵”及“背篓”。语法上,宜昌土家族方言常常多重叠。例如外宣旅游材料中,“二尺”都为“两尺”,“一百左右”为“百把”。类似“一蔸一蔸”的数词使用也不同于北方方言。口语中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个”“哪么”等[5]216-297。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字正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在进行“文化走出去”时,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地域性文字的英译对于文化传承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故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翻译理论依据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是语言意义的开拓,译者努力把隐藏的意义发掘出来,用另一种语言传达给读者。译者是文化的传播者,语言意义的阐释者。两种语言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不管译者付出怎样的努力,都不可能使源语和译语“等值”。两种语言的差别,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显性的差别表现在形式上,隐性的差别则是经过民族文化和传统的长期积淀,隐含在语言所要表述的内容中[6]263。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强调,翻译要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关注文化功能、历史规约等。20世纪7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和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共同引入了翻译的“文化转向”,提出“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里展开自己的讨论”。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强调,对于文学作品自身的研究与对社会、历史、文化力量研究同时进行。而对等值和充分性的非规范定义可以根据文本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7]。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是强调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类行为。

结合雅各布森的分类法,翻译可分为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是指在同一种语言之内以某种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以某种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则指以一些非语言符号去解释语言符号,又或相反以一些语言符号去解释非语言符号[8]。对土家族地域方言进行英译,首先必须充分理解其意义,译为通俗的白话文可以理解为语内翻译,例如方言句英译中“我们家就遭过强犯”译为白话文“我们家被强盗抢过”。在英译的时候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处理为语际翻译。地域性语言的英译处理必须是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结合,同时英译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语境进行处理,再考虑必要的符际翻译。

对土家族地域方言的正确理解和文化背景的把握是英译成功的重要因素,翻译时,必须理解方言所表达的意义。为此,对于非少数民族的译者,在进行英译的时候难度较大,译前准备十分重要,必须对作者的生活道路、创作思想、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等背景知识加以分析,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地域方言特色词汇一般进行直译加注或音译加注,必要时要进行解释,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三、土家族地域方言英译分析

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尽相同,却具有同等表达力,因此语言分析不能拘泥于语言结构[9]。奈达认为在源语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中,信息内容是主要的,语言形式是次要的,翻译策略应是反映“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的功能对等为主,而不是反映“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的形式对应,使得“目的语读者基本可以按照源语读者理解和欣赏的方式来理解目标语文本”[10]。

本文结合宜昌市旅游局旅游外宣资料及三峡新闻网(http://www.sxxw.net/)资料中的土家地域方言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方言的语言维度,分别从词法和句法进行分析。

1.词汇层面

(1)专有名词翻译

例1.“西兰卡普”又叫打花铺盖,它是土家的一种织锦。

“Xilankapu” also called “Dahuapugai (flowers-embroidered weave)” is a kind of Tujia brocade.

在土家族语中,“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带有土家民族特色。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它,因而英译有一定的难度。为保留其本质特色,笔者进行了音译处理。笔者了解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有特色的一种织法。《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于“weave”的解释是“the way in which threads are arranged in a piece of cloth that has been woven; the pattern that the threads make[11]2279。因而,笔者认为“weave”一词可以对应“打花铺盖”中的“打”字。在英译时,先进行英译再进行直译加注,确保译文易懂。

例2.背篓在土家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娘背篓”(又叫“儿背篓”),作为“斟粥米酒”礼行。

Beilou, a basket carried on the back,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life of the Tujia Minority when young daughters give birth to a baby, her parents will gift a mother basket (also called baby basket) as part of the Zhenzhoumijiu, literally means serving porridge and rice wine custom (usually when a baby is born the family of the baby’s mother will send glutinous rice as gift, which also called “sending bamboo and rice”, “bamboo” refers to “baby basket” and “rice” means “glutinous rice” ).

“背篓”一词很好理解,是土家族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工具,但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因而笔者在此进行了一个音译加解释。本句最难理解的就是“斟粥米酒礼行”,据了解,土家族传统里,女人生小孩非常注重营养,他们认为糯米发酵为米酒对女人最为滋补,故而娘家人在小孩出生后会赠送一个“背篓”,同时娘家会准备糯米和鸡蛋等送到婆家。此“礼行”被称为“送竹米”。故而,笔者在此英译直译并进行解释,避免理解上的混乱。同时“礼行”一词,与英文中表达“礼”的“manners, courtesy; etiquette”传达的意思不一致。笔者以为“礼行”实际上就是一种公认的风俗,故而译为“custom”。

例3.打杵是土家族乡亲们过去背东西用来歇息的一种工具。

Dachu is a tool for the folks of the Tujia Minority functioning like a support/providing help when carrying heavy things on their back in the past.

“打杵”形状似“T”型,其功能主要是在土家族人负重时,用于支撑背篓等。笔者在英译时,采用了增译法,“functioning like a support/ providing help”, 笔者认为当没有对应的词汇时,可以将其功能突出,打杵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背篓以在负重时省力,故而实行增译。

例4.“抬格子”,“金包银”等土家文化传承至今。

Cultures like “Taigezi or lift steamer” (a kind of local steamed mixture dishes of Tujia Minority made by pork, pumpkin and potato when people slaughtering pigs for the lunar new year using bamboo steamers, then lift to the dinner table), “Jinbaoyin or Silver Wrapped in Gold (silver refers to rice, gold refers to corn flour, silver wrapped in gold referring to the steamed rice mixed with corn flour) are all inherited till today.

“抬格子”和“金包银”都是土家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了解到,“抬格子”是土家族地区人们在春节前杀猪时做蒸菜需要用到竹编器具“蒸格”,将猪肉、南瓜、土豆等混合玉米面、调料之后蒸熟,然后抬到餐桌上,所以叫“抬格子”。“金包银”是将米饭煮熟后混入玉米面蒸熟后玉米面会包裹着米饭的一种主食。金是指玉米面的颜色,银是指米饭的颜色。故而才有“金包银”。本文在此使用了音译及直译法,并加以解释。因为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如果按照原文的形式在译文中进行布局,直接翻译成Cultures like “Taigezi” and “Jinbaoyin” are all inherited till now. 若不加以解释的话,那么,译文是不会产生近似于原文的读者效应,目标语读者可能不会明白形象表达的含义,故而其中的文化性也将无法传达。

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和译文之间信息内容和交际功能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更不是展示源语言文化异质性的场所[12]。在方言专有词汇的英译上,笔者以为,保留源语言特色一般采取英译加注和直译加注,必要时进行解释,以传递其本身的文化寓意,达到信息与交际功能的对等。

(2)拟声词

拟声不但是一种构词法,还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英语中拟声词往往同感叹词一样,独立使用,不作为所在句子中的任何句法成分。由于词义的转变,英语拟声词往往不仅指声音,还兼指产生声音的动作[13]169。汉语原文有拟声词,则将相应的英译作为独立成分。

例5.这时的你,可以长吆一声“嗨哟哟”,上一站的辛苦顷刻间得到缓解,为你的下一站补给新的能量。

At this moment, you can sigh——“Hey Yo-o Yo-o!” relieving yourself at the previous stop and preserving new energy for the next stop.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宜昌市旅游外宣资料中出现的这一句,实质上是在描绘土家族人民负重行走田间,长叹一声,以释重负的场景。故而,笔者在处理“嗨哟哟”时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成分,声音的延续,笔者采用在元音后用连字符加元音进行处理,为了激发目标语读者的想象,笔者将长吆一声“嗨哟哟”英译为sigh——“Hey Yo-o Yo-o!”。《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 “sigh” 是指 “ to make and then let out a long deep death that can be heard, to show that you are tired, sad”[11]1863。“以声译声”,连字符呈现声音延续和“长哟一声”。

例6.出工的时候,空空的背篓里背架子上,都备有一根打杵,在空寥寥的山里,摇荡着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单调,寂寞。

With a Dachu in Beilou or on the Beijiazi when villagers outside for farm, monotonous, lonely “Kuang-dang, Kuang-dang” swung in the deserted mountains.

翻译文本的目的在于能否实现自身的实践价值,或者说能否帮源语文本在异域中寻求到生命的延续,还在于译本被接受的程度乃至产生的社会影响,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社会价值[14]。“哐当哐当”是打杵与背篓碰撞后发出的声音,笔者以为英译时,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音译以保留其原本的特色。

2.句法层面

(1)土家族地域方言四字句英译

诗主要不决定于形式,而决定于内容。换言之,只要内容表达的是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不管语句押不押韵,各行的长短是否一致,只要语言得体且富有节奏,都应该是译诗。关于译诗,只要在意思上和风格上都忠于原文,都是成功的译诗[15]。土家族地域内的四字句,形式上近同于诗歌。本文选取了宜昌市旅游局柴埠溪风景区中关于打杵简介《竹枝词》英译,笔者以为,同一般诗歌一样,四字句的翻译,不拘泥于形式,而需注重内容,要传递其中的文化韵味。

例7.丁丁伐木向高岭,担荷斜阳下茂林;好共负篓城市去,卖钱买米度光阴。

Echoes of logging lingered among the deep valley, glows of sunset shined through the luxuriant tree; See good friends loaded baskets to marketing, selling woods to exchange money for living.

例8.砍竹新编好背篓,百斤重负力难休;好教两臂归圈套,一杵斜阳过岭头。

Making a new basket with new-cut bamboo, with a hundreds of jin (1/2 kilogram) load I cannot stop my step; Holding two arms entrapment while relaxed, I enjoyed the sunset shining of the ridge with a Dachu.

层次结构的转换过程,也就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其中,译者的理解能否进入句子的深层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环节,因而翻译的关键在于理解[16]3。在土家族四字句英语翻译时,双语的转换需要对深层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理解。比如,“好共负篓城市去”其中“城市”一词,不能与“City”相对应。欧陆词典对于“City”的解释是a large and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 may include several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笔者以为此处应该是指集镇上的街市,古代城市的规模没有现在大。句式上,例7中“岭”和“林”发音相近,英译时笔者处理为声音从深谷传来“deep valley”,茂林是“thick wood”,笔者改译为“luxuriant tree”。同时,结构上,例7中多运用连词,如“among,through,towards,to”等。创作理应被当作一种语言活动,而第一人称恰好利用了人称上的假定关系,很容易把叙述活动由书面转成真正的话语活动。第一人称是一种书面形式的拟话语,因而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发话人的个性和风格[17]。例8为了突出感情,更贴近读者,笔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土家族地域内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接地气的文字,为更好地传递地方语特色,其翻译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将其转成真正的话语活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方言句的英译

方言蕴含浓厚的乡土气息,又具有地域特色。笔者对比了宜昌各大媒体的报道,选取其中几个典型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一般地域性翻译技巧。

例9.背脚平均一天下来挣一块五,比其他的强点。

Generally, the income of loading work (“beijiao” in Chinese) is more than other works, which is about 1.5 RMB.

例10.我们家就遭过强犯。

My family was once robbed by bandits.

例11.那些一蔸一蔸的都是老茶园,我们小时就那样。

Such bouquet-like tea trees are tea gardens, which are the same as what we had when we were young.

文本研究是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对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是文学的基本功[6]13。笔者以为,地域性方言的英译理解是至关重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是翻译的基本功,会挖掘出其特有的文化韵味。例9中,“背脚”是指下苦力,通常是指土家族人民为其他人负重以换来收入。“比其他的强点”意思是比干其他的活挣得多。这句话中句子的谓语和宾语不明显,“比其他的强点”实则省略了干其他的工作,翻译时应该将其补充起来,故而处理为“more than other works”。土家族大都没有文字,只有音,如例10中“强犯”是指土匪、强盗,“遭过强犯”意思就是被土匪抢过。本句子中没有明显的谓语动词,故而笔者在处理时将其处理为被动语态,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增译。例11中“一蔸一蔸”是指一株一株的茶树,但通常指比较茂盛的茶树。故而笔者在英语中找到一个形状相近于作者描述的茶树的词“bouquet”。“我们小时就那样”意为“和我们小时候一样”,在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相关词汇的选择和句式的确定。定语从句“which”修饰前面的老茶园,“what”指代前面的茶树,然后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来解释“我们小时”。

结语

土家族地域方言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本文从语言维度出发,着眼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结合翻译实践,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方言富含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又具有地域特色,译前首先要对原作本身理解透彻,不懂时需要多方求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于译文句式进行处理是关键。故而,译者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对问题的敏感度要高,避免误译。第二,翻译策略上,以异化为主,保留地方文化特色,一般进行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对译法(找英语中对应词),必要时要对特定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第三,译者需要结合文本的用途,传递其跨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背篓土家族英译
黄牛背篓
摘要英译
土家族情歌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