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镇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9-01-19胥畅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全市

□胥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年来,镇江工业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取得积极成效。本文拟从新旧动能转换实质内涵出发,全面理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原因,从中探寻对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施力指向与实施路径。

关于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

从供给侧看,增长动能由要素规模和投资驱动转换为要素质量和创新驱动。一是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二是“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从需求角度看,增长动能由单一的投资驱动转换为消费和出口与投资联合驱动。一是消费品制造业前景看好。“互联网+”重塑产业链,催生新的消费需求;二是工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将大规模高水平地走出去寻求国际产能合作。

从产业角度看,增长动能由传统的高耗能行业支撑转换为由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一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本身具有高增长性。二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更强。

镇江工业经济动能转换的历史轨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工业动能转换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稳定增长阶段(1979-1991年)

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从1979年起,全省全面进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三年调整时期,以企业改革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借助上海经济技术的辐射和扩散,借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机遇,所谓的“旧苏南模式”下乡镇企业在镇江快速发展,其本质是通过公社集体经济的积累,有足够资金后一步到位地把工业引进农村。这一时期,全市工业经济生产增长速度较为平稳,年均增长15.1%,最高年份(1985年)增长32.4%。广大工业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自主权和全面整顿,素质有所提高,活力有所增强,为此后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二)加速发展阶段(1992-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选择经济发展外生式道路,即采取产业和项目引进型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工业园区,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形成了乡镇集体经济、当地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三分天下的格局。这一时期,全市工业经济生产增长飞速发展,年均增长26.6%,最高年份(1993年)增长50.2%。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伐加快。全市全面启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对工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规模经济优势得到加强,这一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221.3亿元增至1997年的745.28亿元,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0.5%。

(三)跨越发展阶段(1998年-2010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在发挥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1998-2010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4%。2010年,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市工业经济先抑后扬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15.3%回升至16.1%。全市上下大力推进“千百亿”工程,全市“五大产业”产值占比达83.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6%和42.5%,占比比2005年分别提高10.3和16.7个百分点。

(四)改革攻坚阶段(2011年—至今)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镇江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在工业经济发展中持续加力主打先进制造业,产业定位注重特色高端,围绕构建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把存量升级与增量优化两手齐抓,坚决有力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更多创新型增长点。

全市工业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原因

(一)工业经济资源禀赋优势的改变

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借助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工业,实施“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方针。工业产值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间和城乡间迁移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全市工业经济基本以乡镇工业为主,乡镇工业经济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一度达到60%。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要素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1992-2017年间,全市工业经济中重工业比重由41.3%提高至83%,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35.3%提高至2017年的55.4%,资本占GDP比重由45.5%提升至55.5%。

(二)工业经济需求结构和水平的改变

表征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深层次问题是现有的供给结构和水平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结构和水平的变化要求。从宏观上看,投入产出效率在下滑。一是资本的边际收益持续递减,全市2011年工业投资系数为0.78,2017年投资系数为 0.43,投资收益呈现大幅降低的趋势。二是工业产品的供大于求的状况,2017年全市工业产能利用率接近75%的临界点,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三是工业质量效益还有待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工业劳动生产率为33.72万元/人,低于苏南平均1.3万元/人;规模工业增加值率为22.6%,低于苏南平均水平且在近3年内呈整体下行趋势。投入产出的较低效率根源在于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增长模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投资效率低下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调结构补短板、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从微观上看,企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3.0%,低于全省、苏南0.6、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9%,低于全省、苏南平均0.2、0.7个百分点;且在近3年内呈整体下行趋势。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5大支柱行业专利授权仅为740件,占全部规模工业专利授权量的28.4%,规模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仅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40.4%,低于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要素供给动能约束的改变

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倒逼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从产业结构上看,镇江重工业占比全省最高,重工业中接近一半的企业属于依赖高投入和高能耗的六大高耗能行业,2017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3.0%,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对于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则由2011年的35.3%下降到28.8%。从资源消耗角度看,尽管全市的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但依然为高收入国家的1.8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1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整体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高消耗”发展模式难持续。

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工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集聚,传统动能在改造升级中焕发生机。

(一)新技术活力增强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0%、11.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2.5和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8%和49.3%,比重同比提高1.3和0.2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和4.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5%,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6.2个百分点。科技活动和企业创新较为活跃。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工业)由2011年的4.4件提高到9.8件。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比2011年增长83.6%,年均增长12.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11年的0.65%提高到1.23%;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数由2011年的33.6个提高到47.8个。

(二)新产业支撑有力

大力推进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新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1.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市比重 44.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30.8%。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48.9亿元,同比增长 10.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2.6亿元,同比增长 12.6%;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人160.1亿元,同比增长 9.3%。

(三)新产品不断涌现

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9.7%,比工业总产值增速高9.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9.4%,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2017年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新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光纤、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四)新模式蓬勃发展

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和“互联网+”“机器人+”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类别、分步骤推动离散型、流程型等智能造新模式示范应用,产业链智能升级做法被列入全国区域智能制造十大推进路径之一。恒顺集团创成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大全集团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专项,实现了镇江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零的突破。

(五)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力等七大传统行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活力。全市传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73.3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传统产业技改投资436.5亿元,增长32.1%,占全市工业技改总量的52.9%。香醋、眼镜、木业等产业高端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创成全省唯一的国家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推进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必然会有新旧动能的迭代更替。在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双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当前镇江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产业“存量”与“增量崛起”双向施力,对“降成本”与“促质效”两端,通过强化融合发展 、开放发展与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新需求体系、创新体系。

(一)强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在存量优化上,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战场”。传统产业目前依然是全市工业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当前随着工业经济的深化发展,产业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交互融合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及新动能进发的“策源地”。推进传统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智慧化、融合为转换方向,使旧动能源源不断转换成新动能。加速产业体系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瞄准支柱产业,全力提升产业体系的集约化、高端化水平。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建造一批智慧型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智慧化、纵深化发展。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做好新旧动能的“加法”,提升新旧动能转换的链式价值。以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为指引。二是在增量扩容上,开辟新经济培植生长“新战场”。聚焦智慧经济,大力发展大数据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全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与科技云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与智慧化改造。大力提升数字创意产业。以提升创新设计水平为重点,推动设计创新成为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能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优质行业设计平台,发挥平台产业集聚与带动作用。高效利用的共享设备和设施资源为依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生产能力、创新资源与生活服务共享,推动经济发展成果共生共享。

(二)深化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源动力系统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无论是产业价值低还是产能过剩,其实质均是创新能力薄弱的表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动能转换的关键在于创新,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四新”经济,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释放创新的乘数效应,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应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下大力气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培育发展信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人才新政的落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留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优化内外拉力,加速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新体系

一方面多措并举提升投资质效,释放经济运行动能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着力减税降费,切实解决融资贵和融资难问题,扩大企业盈利空间,提高民间投资能力。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支持和鼓励各种民间风投、创投、股投和并购投资,创新投资模式。支持和鼓励各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民间投资,如研发、品牌广告、营销网络、管理和人力培训等无形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舆论引导和沟通协调,支持企业家确立正确的市场预期,提高民间新动能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管齐下激发消费新需求,挖掘新旧动能转换内需拉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企业来看,就是要实现有利润的增长,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且是高质量产品及附加的精神需求,工业企业应该更多地探索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从输出服务到输出价值观的转变。所以,应着力于“上质效”,积极应对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加快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竞争力,努力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全市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