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思政课衔接问题
2019-01-19天津市实验中学李德强
■天津市实验中学 李德强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就目前而言,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知识结构、容量、难度、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学习有诸多不适应,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便摆在了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面前。本文从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当前存在的衔接问题入手,结合本人近年来在政治课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研究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衔接问题的表现及其根源
1.学生学习氛围变化较大。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进入高中后,学生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更加明显,不喜欢教师和家长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干涉过多。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管理却更加细化、更加严格,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氛围较初中阶段更加紧张与压抑,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落差感。这种落差感,会使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
2.学生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认知能力较低,独立思考能力尚未健全。初中阶段的教材多以感性认识材料为主,教学要求为简单概括和总结得出相应的概念与规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大纲的要求简化教学内容,经常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记住课堂教学中概括、总结出的概念与要点。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只要靠记忆就能学好该门课的错误认识。到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要求识记相关内容,而且更多的是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社会实际生活进行思考,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此时,仅仅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无法应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要求的。
3.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师资配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非中考科目,而且水平考试实行开卷考试的方式,这就决定了其在学校中的地位非常低,任课教师的配备不受重视。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高考科目,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选修政治课的学生较以往增加许多,学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视度较初中提高了许多,会选派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从而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开展。所以,这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同。
4.初、高中教程内容跨度较大。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贴近生活,更加突出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等诸多内容。教材内容更加突出理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系统、完整的表述,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种较大的挑战。另外,虽然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每周都是两课时,但是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庞杂,课堂教学的密度明显高于初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语言表述更加突出理论的系统性,专业名词层出不穷,远远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二、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自觉地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观点去分析、理解社会现象,学会理性认识社会,科学处理问题,真正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形成辩证思维,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研究。
1.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初、高中教学设计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和学科化,它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无论高中阶段教学还是初中阶段教学都应当以此为教学目标,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确定教法,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与教学全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这样,无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难易,都能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它们的差异性,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度统一。
2.围绕议题辨析,转变学习方式,培育政治认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议题辨析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思维和认识的基础上诱发思考,是使其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的重要手段。以议题为纽带,进行思维启发,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涉及学生对议题的思考和探究,如,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议题辨析中发挥自主意识,通过议题辨析产生价值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提炼和识别观点,在自主辨别、思考和感悟中达到政治认同。因此,创设合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议题就成为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点。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新授内容,设计有价值、有深度的议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辨析中理解与反思,在理性思辨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到真思考、真感悟、真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3.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情景体验,培育科学精神。
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育科学精神方面都可以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多角度广泛尝试衔接方式。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体验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在思想政治课中,知识内容依托具体的情境,教师可以采用课件、图片、漫画、视频或书信等形式,创设生活性、问题性、创新性或历史性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境,在情境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由此,培养批判的、理性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形成,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
4.联系时政热点,剖析社会生活,培育法治精神。
时政热点问题既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取恰当的开放性、整合性、引领性时政热点问题,又可以选择具有地方代表性、切合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深挖时政热点的价值,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素材。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真实案例和事件进行思考和评价,使课堂内容更加真实和饱满,有效助力学生规则感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在时政热点的选择上,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集体备课,尽量选择同一个热点问题,从不同角度分别结合初、高中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形成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重要途径。
5.营造探究氛围,巧设实践主题,培育公共参与意识。
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活动,转变初中知识性传输的单一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课堂实践活动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是小组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创新、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辩论赛、历史剧表演和小游戏等。实践活动中要注重过程的开放参与,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成性表现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课堂实践活动的特有价值,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为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