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体”为媒介,开启文字殿堂
2019-01-19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学校苏文芳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学校 苏文芳
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同时也更加凸显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实用性,激发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讨论。
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它为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源泉,也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的价值才逐渐被发现,并逐渐运用到学校的教学当中,为课堂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为学生带来充盈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教师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思维。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海量知识库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被动变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意义进行简单阐述,为进一步的信息融合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讨论,通过情景创设、发散思维、巧设课堂、加强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关乎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因此,从小学便打好基础十分必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从“兴趣”入手,立足于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精美的图片、精彩绝伦的视频以及优美的音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更具吸引力,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知识具象化、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将烦琐的知识直观化,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清晰地为学生展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的互动性,这样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巧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内在主动性的最佳动力源泉。但是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立足于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例如,在学习《四季》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几张图片:翠绿的青草芽、盛着晶莹露珠的荷叶、金黄的谷穗、憨态可掬的雪人,并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这四张图片说一说联想到哪个季节,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将季节准确说出,之后教师继续让学生们描述这些图片中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描述,并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官体会,比如尖尖的(翠绿的)青草芽、圆圆的(深绿色的)荷叶、长长的(金黄色的)麦穗、可爱的(雪白的)雪人等,之后根据这样的思路,让学生们说一说每个季节有什么代表性的植物或者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当今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我国正在大力实行创新驱动型人才发展战略。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文学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小学语文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将抽象变具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课堂秩序尽然有序进行,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提出一个问题:“你吃过杨梅吗?你知道杨梅产自哪里吗?文中的“杨梅”有何暗指?”学生们众口不一,课堂气氛高涨,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并试着找到故事中描写杨梅的段落和词语,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总结“故乡的杨梅”的深层含义,学生们在阅读并找到答案后若有所思,这时,教师让学生们再次回到开头的两三个问题上,学生们认识到幸福是靠自己创造的,教师最后在多媒体中用一句话进行总结: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杨梅,其实是借助杨梅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课堂重设,活跃写作思维
由于传统习作教学的模式较为枯燥、单一,使很多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再加上写作思维的固化,导致学生谈“文”色变,对写作根本提不起兴趣。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在写作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让写作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媒体为学生更多思维“助跑”,让信息技术伴随欢乐进行,利用广阔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文采飞扬,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例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一张笑脸,问道:“大家看到这个表情想到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道:“开心。”接下来,教师又展示一些表情图片,问道:“这些表情有代表什么情绪?”学生们积极地回答,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当你不开心或者焦虑恐惧时,你的表情是怎样的?”学生们挤眉弄眼地用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接着,教师让学生们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很多人说笑的好处很多,但是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表情?文章最后一句“笑远远不够”说明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最终再教师的引导下明白“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在最后的十五分钟时,教师出一个题目《当我……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四)思维引导,升华内在品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品德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担负着民族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社会以及国家的殷切重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未来,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鉴于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化特点,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毛主席带领乡亲们一起挖井的图片,然后带领学生们阅读课文并且一起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为学生解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忆苦思甜,并由此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这句话,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更生动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挖掘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并将其完美利用,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写作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