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以两次文言文课堂观察为例
2019-01-19郑州市第106中学杨雪梅
■郑州市第106中学 杨雪梅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观察通过多维度、有针对性地观察,能确切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得失,帮助其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课堂观察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有助于教师提升素质,完善自我。
一、课堂观察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得失
在我们的实践中,一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现以一位教师在短时间所上的两节课为例,说明课堂观察对诊断课堂的作用。在一次市级观摩课中,靳老师讲的是《陈太丘与友期》,我们课题组分工对此课进行课堂观察,针对她之前的这个弱项,我们确定教师教学维度对话视角,教师课堂理答方式观察点出发设计,观察“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通过相关表格我们进行记录:学生回答时,靳老师所做出的回应,打断或代答7 次,不理睬或批评4次,重复答案34 次,鼓励称赞10 次,追问28 次。所提出问题按层次划分,识记方面问题6个,综合分析方面问题6 个,评价性问题3 个。其中12 个指向清晰,3个问题的指向有些模糊,不利于学生思考回答。
根据以上观察数据可以看出,本节课中,靳老师所涉及的15个问题能够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便于引导,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的次序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至难,便于学生在思考作答中逐步深入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符合新课标中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读、背、写、信息提炼、分析总结等能力均有训练并得到提高。大部分的问题提问语言规范,指令明确。但仍有个别问题,如句中字词积累抢答、这篇文章有什么语气、“从文中找出一句话,看出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性格”这三个问题问的指令模糊,语言不够规范,需要进行修改。
学生个别作答人数多,反应积极,但集体作答过少。靳老师正在评价学生时,能够积极鼓励,但是鼓励评价过于简单,重复答案次数过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的次数众多,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二次思考。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给靳老师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问题提问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背诵、分析等指令动词要使用准确;2.在重复答案时建议只选择重点信息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明确重点,强化记忆;3.鼓励性、评价性语言要丰富。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角度、分析方法进行赞美性评价,也有利于引导其他学生学习他们所欠缺的分析作答技巧;4.应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综合评价性的问题,这样便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考角度。 这次观课,其他三个维度靳老师表现得相当好,但教师的提问和理答差强人意。正因为课堂观察,大家包括靳老师自己诊断出上课的症结,为此,我们课题组有意识地在靳老师的这个软肋上下功夫,量身定做观察量表,下决心在实践中补这块最短的板子。
二、课堂观察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知道,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结论,而是为了促进课堂的改变。学,然后知不足,不足则思变。在这次观摩课后,靳老师应学校的要求重新在全校换班再上这节课,靳老师没有简单的重复,决定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提问和理答水平。于是我们课题组重新修正这一维度的观察量表,把研究问题定为“教师在课堂上理答的方式”。此观察表是我们在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中开发出的,将教师的理答方式分为“肯定与鼓励、追问、重复或总结学生回答、代替学生的回答、不评价学生的回答、打断学生回答”6种。
其中“肯定与鼓励”又分为“以语言手势等形式表示认可”“进一步解释说明”“进一步补充说明”和“肯定学生错误答案中的积极部分”4种;“追问”又包括“教师延伸新问题”和“请他人补充”2种。
上述量表是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要完整记录分析以上内容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故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进一步分工合作,各自侧重点不同;2.借助一些电教工具等。在课堂观察中,尽量将教师的理答做一详细记录,课堂观察结束后我们将根据记录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填入量表,通过教师每种理答方式的次数及百分比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
从观察记录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肯定、鼓励”和“总结或重复学生问答”这两种理答方式贯穿于每个课堂环节,分别占理答总量的60.87%和17.39%。受年龄的制约,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有正误深浅之分,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表达能力亦各有高低,理答的基本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通过理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领提升,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有效性。学生的回答总是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梳理,并通过理答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当学生回答正确或精彩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送上恰如其分的表扬,既是对之肯定,又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这也是这次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目标落实得好的重要原因。
2.“追问”这种方式在本次活动中也多次使用,占理答总量的20.29%。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进行了一些追问。如:“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他这样做表现了什么性格?”“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那你呢?你会怎么解决?”在追问的总量当中,针对同一个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追问占追问比重的57.2%,对其他学生追问同一问题引导学生补充占追问比重的42.8%。针对同一个学生的追问,可以保持他的思维不被打断,也有利于对话深入展开;对其他学生追问并引导其补充,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之前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我们所提倡的。
3.在“检测目标”环节中出现了1 次“代答”这种方式,可能是由于做课时间所限而出现代替学生进行回答的理答现象,但仅占理答总量的1.45%。
4.“打断”式理答以及否定学生答案的情况在此活动中没有出现。由此看出,靳老师的理答遵循了理答的尊重性、鼓励性、针对性、发展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观和理答过程中的积极态度。但总结重复类的理答占的比例过大,可适当增加追问部分理答的比例,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帮助。我们对靳老师班上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学生对《陈太丘与友期》掌握非常好和较好的分别占14.6%和81.3%,认为教师的引导对自己有帮助的占87.5%,在实施课堂观察之后能独立翻译课文的占92.3%,能够运用教师所教方法的占64.6%,学生对教师文言文教学的评价较高。这表明,实施课堂观察,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变化中感受到鼓舞,更喜爱文言文学习。从以上实践可以看到,在课堂观察下,教师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观察的是“别人的样子”,反思更多是“自己的模样”。当看到课堂中一些似曾相识的教学情景时,教师自然会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别人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假使他人失败了,也可以照照自己,如果让我来设计,我会怎么处理……这样的“审视”和“假设”,其实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反思,一种改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
三、结语
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而要“成长自我”,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己的视角,在课堂观察中,应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视角,在求真中“求我”:既是有普遍意义的,又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第二,自己的发现,在课堂观察时,应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见人所未见,当然,这种“人所未见”不是无关痛痒的偶然,而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第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观察后的反思中,应形成独树一帜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首先应是正确而能给人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