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2019-01-19山东省胶州市第九中学

天津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阶段核心区域

■山东省胶州市第九中学 吕 岩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下一代的教育质量。由于学生们在初中阶段才算真正地开始专门学习地理知识,所以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已经是在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所以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是要注重整个核心素养的建设和培养,本文就是从实际出发,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整个建设体系。

目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标准的大势趋向,为了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形成有效的逻辑思维,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实施,为进一步的课程改良完善提供一定依据,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探究解决对策,为新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意见

首先是几乎所有的地理教师都能够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也就是通往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梯,而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则是包括思维上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地理知识从一个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且有很多教师认为需要更加综合的多方面发展,包括对于地理的审美意识,包括更多人文方面的文化底蕴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从这些结果来看,很多地理教师是接受甚至期望讲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上升到一定的情感层次的,甚至比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重要。很多教师认为可以针对性地对核心素养进行提取精华,将责任心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综合素养培养的地理教学。

(二)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还是致力于培养学生们概念当中对于资源的平衡和影响,对于环境的发展预测与建议,人口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等多方面综合起来的观念。目前为止经过调查显示,教师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是认为环境观和资源观是当前初中学生应该注重学习并熟练掌握的内容,这些是比较实际的基础知识,而且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对于人口观和发展观,很多初中地理教师都觉得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太难理解,而且初中接触也为之尚早,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正是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好时机,这两种价值观的培养是为他们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发展观是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加以灌输这种理念并进行引导,可以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概念,在高中的时候再加深理解层次。

2.综合思维。学生们需要从小培养综合思维,包括整个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因为地理环境本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着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很多东西都需要结合着来看,这需要学生看问题的结合与联想能力,综合考虑,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与人类正常的发展和生活相结合,全面看待问题的形成与原因。根据调查得知,很多初中的地理教师认为现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能初步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但是更深层次的综合考虑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系统认知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再进行。

3.区域认知。区域性认知是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一定区间内各种因素的综合掌握,比如传统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气候特征等要素,比方说基本的经纬度有多少,基本的气候类型和海洋陆地相对位置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地形,农业工业发展分布以及人口发展地域分布等,只要初中地理教师能够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教学,学生们掌握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调查结果当中,很多初中教师都认为这两个是学生必需掌握熟练的,也有一部分教师指出初中生也需要接触地域之间的联系以及更高层次的区域尺度等等,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觉得区域尺度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内容非常复杂,所以在教学当中没有涉及太多。但是,在调查当中,初中地理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经过基础的知识学习之后,开始用综合性的区域结合视角来看待地理不同的地方人文风俗不同,地理习惯也不同,先开始试着认识区域并总结不同区域的缺点和优点,为它们各自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合理建议,为以后进一步为区域开发进行决策判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地理实践力。学习任何知识需要注意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解释和讲授,而是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也要适当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们真正地接触地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初中地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在课堂上“足不出户”的模拟实验,而不是直接去野外地区实地考察。因为课外组织实践从实际角度出发可行性并不是很大,不仅仅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而且在野外地区学生们的人身安全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师们有太多顾虑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们提供的额外选项也有很多,就是除了实地考察和课堂模拟以外,还有查阅相关资料,画图分析图以及调查实验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的形式,他们觉得在确保有益于初中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可以注意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三)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1.人地协调。其实地域环境和人们的生产活动是直接相关的,比如说被列为人文保护的聚落民俗等就是人们与所处地域相互协调发展,互相成就得来的文化结晶,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们的生存发展和长期形成的习惯息息相关。

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学生们在面对一个地理问题的同时,可以结合与它相关的多个要素内在的联系等,而且时间和空间的相互结合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独特角度来进行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也就是角度方位较全面地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使用跨越学科的有效知识相结合。

3.区域认知。初中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注意区域方式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还包括结合自己的经验或者生活实际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一部分区域的综合特征。但是在实际当中,只有27%的学生可以对一部分区域进行特征分析,而更多的学生对于地理的认知只限于教材内容,更不要提运用专业的区域认知方法对不同地域进行特征总结的只有3%。再者,关于如何进行区域认知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还是可以掌握正确的区域人认知的方法的,比方说运用地图进行分析特征进行总结,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地分析地图而且找出明显的特征等,隐形信息能够找到的学生人数更少,还有两者能力兼具的学生们更是太过稀少。

二、关于初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思考

根据新的国家新课改的标准,初中阶段是为之后高中进一步对于地理进行深入学习做准备的过渡阶段,是基础层次的积累和培养,更是核心素养培养雏形的形成,这关乎到学生们日后的地理学习,要先做好充分的培养准备,首先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水平等级问题,订立几个合理的等级,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知识学习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并且随着学生们学习知识进度的增加,还可以不断升级,直到最后一个等级,就像闯关一样,最后一个等级是对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预告,达到最后一个等级就可以跨入更高层次的核心素养培养。还有一点是对于区域性对于地理特征的熟悉,包括可以认识地图,并且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显著的地理位置,还要熟悉相关的气候类型以及经纬度等等,如果自己有想法的话还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和同学们展开讨论,能够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样也可以将难以不同的地区分成四个程度的区域模块,依然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考察,并且可以必要地简单评价一下,可以得出新的结论。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培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结语

初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们自身来说是初级阶段的完善和提高,也是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做一个较好的铺垫,但是学生们由于自身年龄阶段认知能力的限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还是需要教师们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本文是从实际出发,对实践调查的结果中呈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阶段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