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艺术形式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2019-01-19吴清江
吴清江
(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景德镇市,333000)
当下的景德镇依然是令人瞩目的世界瓷都,在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洗礼中从当年的宋影清、元青花、明官窑到清三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风格,时至今日在丰富的元素与改革开放思想浪潮下的景德镇陶瓷正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世界瓷都。她的多样性、创造性在形成以前是经历过市场洗礼,艺术熏陶下成长而成熟起来的,那么她必定也是在有根基的情况下而生成的,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是没有发展的基石的,不然便会像昙花一般稍纵即逝。
提及对于陶瓷艺术的影响就不得不由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开始阐述了,那么首先对于该组织的创办者与策划者“陶迷道人”王琦进行解读。他早先是捏面人的,后来通过拜得刘雨岑为师学习陶瓷绘画,那么对于陶瓷绘画的突飞猛进不得不提及他先前所涉及的捏面人手艺,面人对于人物形体的把握和比例结构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立体形态的构成形式在平面艺术上有更高的要求,相反的在三维的构造方式与塑造上优于两维的陶瓷艺术从而极大的促进了陶瓷艺术对于现代审美的追求,在保留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留白”的基础上也增添了写实的手法与风格。
在各种艺术门类中与陶瓷艺术最为同源的便是国画艺术,陶瓷的文人画首先便是起源于对国画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这两类的艺术形式表现至当下已是相互借鉴互为依托的。工艺陶瓷类别中的艺术性很大程度的表现方式是来源于国画艺术本身,譬如在制作的过程中艺术表现形式上面陶瓷绘画中也非常强调在国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点线面之间运用特点。并且在多数的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中关注的也是关于线条的运用及搭配,不仅讲究整个运笔过程中的用笔方法、各线条的走势气韵生动与否、在整体的构图布局上酣畅淋漓的特质运用的异常宽泛。本身在陶瓷作品的绘制中,由于陶瓷本身材质的特殊性,可以按照宣纸媒介的技法作为表现的方式,并且在颜色的运用中能够透露出国画的悠远与神韵。国画的运用基于本身历史的悠久方式之多样,品类之繁盛不可一言以蔽之。能够应用在陶瓷彩绘中也会有相应的优质表现方式,在艺术门类共同发展的今天在国画中应用到的技巧与风格大致上都可以应用在陶瓷艺术中体现,以至于中国画中的基本功成了陶瓷绘制入门的必修课,自“珠山八友”以后白描、书法成了入门课,同时在西画横行的今天素描与色彩也成了陶瓷彩绘学习的不二法门。由于国力振兴、国家繁荣富强人们开始用更多的经历来从事研究艺术,相应的陶瓷绘制中也有了专业的人员职称,然而在大家眼里的省级大师和国家级大师中很多人都有关于国画的技术水平与造诣。这足以证明关于国画与陶瓷间的关系以及国画对于陶瓷的影响。
陶瓷绘画是随着制瓷手法娴熟不断发展而逐渐应运而生成为一门艺术门类。国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于陶瓷艺术门类(并不是说国画艺术先于陶瓷工艺,而是陶瓷绘画艺术),在陶瓷绘画这一方面,由于陶瓷本身极易保存,自从出现瓷上绘画开始因而陶瓷绘画便自然而然延续着国画艺术的特点。寄托了本身国画中所承载的寓象以及中华民族对于未来的期许“指日高升”“富贵满堂”之类的愿望。再直白些就是瓷上绘画的表现以及形式是完全来源于国画,仿制国画的。但在使用的工具上稍微有些变化,无可借鉴。在构图的方式上,瓷上绘画继承了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成图方式,相较于西方的两点透视更加适合陶瓷绘画不仅仅能够在有限的器型上进行绘制,并且可以在三个120°弧面的处理上造成景随瓶动,画随意动的艺术表现方式。其次是在整体绘画中注意了表现陶瓷质地本身的特殊性——无法晕染,且本身颜色属于鸭蛋青色,并非宣纸的纯白。在传统审美上,好瓷如玉算是能够达到国人审美了,可是在绘画中需要注意在运用传统构图特点“计白当黑”艺术表现手法时其留底透白的艺术手法需要在黑青之间给一个淡淡的灰调给人以深远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它能使作品未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观赏者所提示或暗示,也就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欣赏者透过可视的部分延展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画面以外的事物,对本身这个画面所表达的意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处理手法在陶瓷载体上(由于本身陶瓷的二方连续)能够体现的更有趣味。最后是关于国画中所热衷表现的写意与传神,追求意象大过追求形似,这在陶瓷绘画上油料的延展、青花的分水中也较好的得以体现。形成了一个依附而又超脱国画之外的艺术形式。
在时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空间布局已经单独发展成了一个门类,然而在很久以前的中国这仅仅是是建筑中的一个很小的门类,那么它是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发展呢?这必定是毋庸置疑的,由元代、宋代到明代、清代甚至包括民国和共和国的今天,陶瓷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递进过程中她的画面也由纹样转到具体的形式主义,那么便拿最具风格的代表元代陶瓷和清代陶瓷相比较,元大都的空间布局上是一种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方式构成,相对的影响到陶瓷对于图形的布局,这也是元青花的魅力所以在。再看清政府的紫禁城,空间以经纬布局中轴线划分左右,上下有对应,左右有相同,使得在陶瓷中表现出来的便是拥有各种讲究布局繁复,工艺精湛的宫廷扒花类珐琅彩瓷,由此可见空间够从对于陶瓷的影响,那么反观今天,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年代,如今的中国有着各种时期的空间布局,那么陶瓷也如出一辙,具有丰富的构图形式、严谨的布局特点。由此可先空间布局对于陶瓷艺术的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在逐步变化,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会在审美的不断演变下随着时代不停的更改而发生非人为的变化,陶瓷艺术门类同样的也会根据社会的需求的改变随之变化。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清代时期便多多少少受到了西方艺术形式迥异的冲击,在其后民国以及现当代在表现形式上便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的绘画、科技、技巧以及理念,开始注重对颜色的把控、光影的运用以及在写意的同时会着重写实方面表现的结合。在创新方面,陶瓷方面在出口赚取外汇的时候潘趣碗、家族盘等产品表现的更加明显,陶瓷艺术由于比较年轻可以有更多的可能,陶瓷艺术是个相对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里不同的立体艺术表现手法,由于不仅仅局限于瓷面绘画,同时也有陶瓷雕塑和综合装饰,以至于陶瓷最为一个最能共融其他艺术门类的个体艺术形式存在。在当下陶瓷艺术还在不断的变化,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思想,金融的冲击、电子化浪潮的洗礼、相对独立人格思想的添加、自由艺术家、跨界艺术家等等,使得陶瓷艺术形式上接受了以不同消费者的想法来完成本身陶瓷作品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有很多“景漂”只是在传达自己的思想,并未把艺术高度和经营挂上直接的联系。这使得陶瓷艺术在时代的前沿并未被归纳到“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陶瓷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有着众多的其他艺术门类对于她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和陶瓷艺术如此的不相干,但她却非常重要的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从艺术的类别上来说,陶瓷与文学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尽管前者为空间与立体的综合艺术,后者为时间维度上的思想表现艺术;前者是在造型上在构图中在线条的抑扬顿挫表现中的艺术,后者为语言逻辑上的传达艺术。它们之间完全不同,它们的分立也是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来说大相径庭,然而在其他艺术形式上也都由所借鉴使和吸收;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便是能够把人们所把握的艺术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便有利于陶瓷绘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因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所有的文化是基于文学,所以所说的“像与不像”都是参照文学作品,来创造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与陶瓷艺术的渊源,起于何时,虽然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十分默契的:文学和陶瓷都是起源于人们的劳作,文学起源于人们不自觉的口头交流,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陶瓷起源于人们对于生活食用之物的保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瓷器也不尽相同。尽管都是普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不要以为这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恰恰相反。在关于陶瓷艺术其中的瓷雕门类也经历了一个非常写实的阶段。那些雕塑中动物和器具的造型和生活中所看到的物体相差无几,是十分纯粹的写实同时也是对于先民实际生活的一种再现。正像是人们不能否认平叙文学是文学艺术一般,同样也不能对于这些具有写实意味的瓷雕作品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价值视而不见。同时他们的发展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延续,尽管现在陶瓷艺术风格迥异然而当代的陶艺家却可以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料活创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那是由于他们审美本质上的共通,同样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当下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在充满陶瓷文化的景德镇就俨然是一个陶瓷文学之城,那里的艺术家们用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营造出陶瓷艺术对于文学艺术的致敬,这里的三国烽火连天,水浒义旗招展,西游征途漫漫,红楼离合悲欢,各大巨著中的爱恨情愁。有着屈原的悲歌,李白的豪放,杜甫的落魄,苏轼的豁达,唐诗宋词中的喜怒哀乐。有补天的女娲,飞天的嫦娥,守望的孟姜女,生死相爱的祝英台和梁山伯,情深的莺莺,意切的丽娘,有的都是绵绵情意的文人骚客等等……总之,在这里一个个文学形象从文集中走出,再现了千古文风,百年风华。文学艺术在给瓷上绘画提供源源不断的构图源泉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提高陶瓷在普通受众眼里的熟悉感,在生动描述的书面上在白底青釉的瓷器上所有的艺术形象变得更加个性鲜明。
结语
在陶瓷艺术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众多的艺术门类影响着它的发展,它的创新。不仅仅是文中所提及的捏面泥、雕刻、空间布局、中国画、文学这些门类。还有众多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促进着它。新一代的陶瓷艺人们是学院派,都有传统的手艺与创新的意识,能够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新的艺术门类形式的发展陶瓷艺术,我相信更新换代的今天,不是老一代人叹息的青黄不接,不是传统艺人说的放弃传承。会有更多的艺术形式及艺术家来打破这种格局,我们共同期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