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19-01-19王彤
王 彤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0)
伴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集约化、生产高效化成为发展趋势,社会各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持续增加。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实现转型发展战略中起着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支持的重要作用。高职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聚合地,既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知识支持的重要场所,又是文化引领、素质拓展、就业导向的主要阵地,在知识的创造、组织、传播与应用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对师生的治学求知起着关键作用。如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用户特点和实际需求,转变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属性与发展定位,应对压力和挑战,探索出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服务模式,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内容。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
1.1 高职院校的特点
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面向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课堂到岗位零过渡的培养方式,使得高职院校向企业输出操作技能人才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统一招生考试、自主招生、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相较于本科院校生源质量较低,导致高职院校存在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信息素养水平偏低的问题。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能否培养和供应迅速适应企业需求升级的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中心,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教学辅助部门,在院校发展中发挥着导向、桥梁和促进的作用。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升服务、增强管理和转型升级上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一些图书馆或桎梏于落后的发展理念,或是被先天不足的基础建设所困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2.1 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图书馆建设长期处于高职院校常规工作的边缘地带,学院本身重视程度不高,专业管理无法满足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需要。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偏低,人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配置不合理。专业管理能力缺乏,导致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提供的信息知识支持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从2017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来看,非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馆长比例处于缓慢上升趋势,馆长的专业能力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1]。这样的现状很难满足图书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需,甚至会影响优质高职院校建设。
1.2.2 馆藏资源建设结构不合理
文献资源建设即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相关任务、服务对象的文献信息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有特定功能的、可利用的文献资源体系的过程及活动[2]。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馆藏建设十分滞后,图书采购要经过图书招标、馆配商提供书目等流程,致使图书馆的采购馆员采选的话语权有限。数字资源的建设仅停留在建立电子阅览室、购买数据库上,很少有能够对各院系教师开发录制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建立具有院校专业特色、体现学科优势的优质数据库。
教育学者熊丙奇曾呼吁“图书馆不是用来评估的”,有的院校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的指标要求,在接受评估之前,不考虑是否符合本校专业结构、是否与本校教学特色有关、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快速大量地购买纸质书,以求达标过关,这种不求质量、但求数量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2.3 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开发和日常教学中就已经将职业岗位技术训练融入其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仅仅作为文献资源存储中心,既没有拓展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也没有配合学院其他部门定期开展具有实操性的见习活动甚至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不是高级科研人才,但教师对职业教育方法论及相关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不能因此被忽视,图书馆在教师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前沿热点分析、定题跟踪、查新的作用,帮助其提高教学科研的进度和质量。
在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升级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在实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不断探索,图书馆作为人才深度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在功能上不断创新,实现从教学到实践再到拓展的无缝对接。
2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转型目标
2.1 建设视野导向型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服务中心,功能不应局限于提供图书、期刊等纸质、电子资源,更应该提高资源的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广泛收集行业标准、职业规范、实践指导、考级考证等相关信息资源[3],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对相关岗位职位能力要求,助力学生了解业内热点方向,掌握相关工作岗位对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做到提前“入行”。此外,图书馆可以与心理咨询部门协作,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其解决定位、发展、平衡等职业问题,成为学生了解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窗口。
2.2 建设学科专业化图书馆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需求,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生涯。在“优质校”建设的大浪潮中,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服务模式,积极创新,打造符合学院发展的个性化服务,围绕学院办学特点,利用自身图书情报专业优势,针对高职院校已开设专业学习对象的就业情况、技术掌握水平、与同类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对比、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开设课程对比、代课老师对所带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以及行业或相关岗位对专业技术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符合专业发展的资源发展规划,以协助相关院系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
2.3 建设功能延伸式图书馆
新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应只是局限于读者获取知识的场所,更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校企合作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等其他相关部门,打造综合信息平台,提供与实践、实操相关的服务,如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实习和求职岗位信息,走进实训基地、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提供切合工作实际和市场需求的信息服务,打造沟通个人与环境,连通校园与企业的信息高地,全方位服务学生就业成才。
3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模式创新的措施
3.1 以空间建设为原点,建立学习互动、资源共享的交流阵地
图书馆空间是用户需求和服务功能的客观展现,其空间布局和空间功能随着读者服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和重组[4]。目前一些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诸多空间服务功能探索,除了常见的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还有专业培训教室、视听室、小组学习室等其他形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实现交流分享、学习讨论、教学实践、创新展示等功能场所的多元化[5]。
3.1.1 根据专业设置布局教学延伸空间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专业特色配置相应的专业资源与软硬件设备,突出专业属性,设置实训室、研讨室,引入任课教师、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企业岗位技术能手进行指导,打造教学实践空间,实现集教师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技能大赛、学生毕业设计、考证考级、馆员咨询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让图书馆成为延伸课堂教学的实训基地。
3.1.2 根据功能分类布局探索交流空间
以图书馆友好型环境设计为基础,打造融入式、开放式、多元化的综合服务站点。以校史馆、展览馆、图书馆“三馆合一”建设为目标,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展示行业发展环境、前景、方向,指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所处的行业,并形成初步职业规划。不断更新图书馆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理念,打造读者喜爱的开放空间,丰富功能设计,加强用户黏性,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课余时间获取知识、探索交流的第一选择。
3.2 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实用的专业馆藏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要求制定资源结构规划并落实采购,对已有文献资源做好组织管理,并不断开发利用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和行业数据信息等隐性资源,形成在校园内部及相关社会部门之间可以共享的馆藏数据体系。突出馆藏资源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征,打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优质资源服务。
3.2.1 以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为目标丰富信息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科学规划馆藏资源的种类与数量,优化资源结构,定期对各种资源进行评估,根据办学要求和专业设置及时调整采购计划,确保馆藏资源的新颖性和高流通率,提升读者满意度[6]。此外,积极组织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营造校园优秀文化氛围,使图书馆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打造以“职业素质基础”和“热点聚焦”为主题的“凌家山讲坛”,推动提升学生人文科技素养。
3.2.2 以专业需求为目标建设特色专业馆藏
以现有馆藏为基础,结合办学特点,开发和建设专题资源库,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与院系教研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岗位技术能手合作,发挥各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设有“家居专题库”“智能家电库”“粤菜资源库”,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建立的“海运特色库”,都是图书馆结合院校优势专业和地方特色建设的优质资源库。
3.3 以专业服务为手段,打造嵌入学科、深度指导的就业向导
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受制于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图书馆专业化管理,培养、引进具有学科专业服务能力、图书馆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是不断推进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方式变化的必由之路。为新的专业信息需求开展业务,以新的技术支撑提供服务,更新传统业务流程,为用户打造精细化、点到点的专业服务。
3.3.1 提供学科嵌入支持服务
伴随产业结构升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图书馆员全程嵌入教学、实训场景,全面对接学科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行业规范、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将图书馆资源进行对位加工整合,实时更新知识储备,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其学习实践过程。
3.3.2 提供项目实训支持服务
在功能上应发挥图书馆信息优势,与就业实训部门开展合作,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突出院校优势专业学科,根据社会、企业需求,设置动手操作、创新设计、实习实践等实训项目,制定全过程实训标准,丰富相应技能知识储备,为用户提供技能应用、知识拓展的环境,使用户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以适应外部环境发展的需要。
3.3.3 提供创新创业支持服务
掌握专业信息,提高内在素质,锤炼技术本领,是创新创业的内在保证,图书馆要根据学校开设专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校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具有的优势,帮助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认识水平。
一方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获取信息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技能,图书馆应发挥专业优势,开设信息素养及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创业信息的同时,也能指导师生如何高效获取行业最新资讯、如何科技查新、如何获取竞争情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图书馆可以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知识竞赛、成果展览等各类活动,营造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引领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创新类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内获得较好反响。另外,与校企合作部门及各系部合作,组织建设创新创业教学科研案例库,开展成功经验交流座谈,形成推广、共享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
3.4 以搭建平台为目标,筑牢连通内外、互促提升的信息高地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从服务对象、服务支撑、服务目标、服务重点这4 个方面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注重提供面向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的全方位服务[7]。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面向该校的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构建了具有学习、设计、研修、交流等功能。
3.4.1 搭建学科优化信息的反馈平台
如何快速了解企业和市场的最新人才需求,如何根据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依照方案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目标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图书馆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学科评估小组成员,配合教学部门搭建学科优化平台,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对学科建设所在领域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情报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为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科学引进优秀人才、支撑重点学科建设提出科学的建议。
3.4.2 搭建院校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是靠个别因素或个别院校单枪匹马的力量,而是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图书馆作为数据资源核心,建立区域、专业高校图书馆联盟,推动各高职院校加入优质校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的“朋友圈”,搭建校际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进步。如“首都高职图书馆联盟”沟通整合了北京全市各院校的馆藏资源,搭建起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各专业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帮助,实现了北京高职图书馆自建资源的互通共享,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8]。
4 结语
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发展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抓住契机,努力推进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以空间建设为原点、资源建设为基础、专业服务为手段、平台搭建为目标,立足学校教学科研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用户营造良好的知识服务环境,在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