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01-19曹天禄
曹天禄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存续的终极原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党上下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意义重大。
在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中,作为经济特区样板的深圳如何贯彻执行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是摆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圳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新课题。其实,早在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就强调,“深圳市委、市政府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明确要求深圳经济特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守初心、担使命。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最活跃、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崛起,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多项世界之最,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深圳仍然要“不记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深圳的初心和使命。在此基础上,深圳还应“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的初心和使命,即党中央为什么要创办经济特区,其目的有三:一是经济考量,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二是稳定考量,增加沿海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沿海边防等。三是政治考量,通过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稳定我国港澳台人心。四是从大局考量,通过经济特区的先富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后富。可见,经济特区的初心和使命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不仅有相同的价值理性,而且还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工具理性。
新时代,经济特区虽然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尤其是其外向型经济面临国际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不仅初心和使命的价值理性不应改变,而且对内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等工具理性也不应改变。但是,新时代面临新环境,新时代必然会赋予深圳新的定位和新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深圳 “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找差距、抓落实。面对新时代,深圳要守初心、担使命,面对新定位新目标,深圳要找差距、抓落实。为此,深圳不应沉浸在过去取得的巨大成绩上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要充分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挑战:一是国际上面临贸易保守主义的冲击,深圳是我国高科技产出的集中地,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集散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二是经济特区内地化、内地特区化的窘境,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原有实行的优惠政策在内地也开始采用,使深圳失去了一定的政策优势。三是我国经济特区扩容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园区—保税区—自贸区(港)—新区”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些各种各样的“区”采取和实行了一些与经济特区相同甚至是更为优惠的政策,从国家大局出发有其发展的必要,但实际上给深圳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竞争。四是现有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与深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新时代,深圳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出问题,狠抓落实,坚持和加强党对特区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创新制度,不断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