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调研——以宁夏固原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9-01-19李亚楠姚晓燕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隆德县图书馆服务

王 岗,李亚楠,姚晓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1 引言

“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与其将要承载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职责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因而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乃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顺畅运行形成阻滞,成为瓶颈。”[1]2005年1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了首届“百县馆长论坛”。2010年4月,经过再次调研,提出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县级馆”)这一基本判断仍未过时,但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求生存”转变为“谋发展”。时至今日,“求生存”“谋发展”依然是西部贫困地区县级馆发展过程中难以跨越的沟壑,且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体公共图书馆职能快速发展、迅速拓展与基层图书馆发展缓慢甚至萎缩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加剧。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自治区境内共有20所县级馆。但仅这20所县级馆之间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其固原地区的县级馆发展更为缓慢。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论述,深入探讨贫困地区县级馆的突破性发展模式,以期为其他类似状况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借鉴与启示。

2 固原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2.1“尴尬”的行政级别

固原地区共有5个县级馆,分别是原州区图书馆、西吉县图书馆、隆德县图书馆、泾源县图书馆、彭阳县图书馆,其中,原州区图书馆处境尴尬。原州区图书馆原为固原县图书馆,历史悠久,最初原型为1925年的“阅报所”;1999年,固原县图书馆在全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2002年,固原地区被改立为地级固原市,设立固原市原州区,原固原县图书馆改为固原市原州区图书馆,行政隶属原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现为文化旅游广电局);2009年,原州区图书馆在全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三级图书馆”。近十年更是每况愈下:馆舍地板开裂、书架摇摇欲坠,电子设备仅有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基本上没有电子集成管理系统,无法开展数字化服务。

就是这样一个馆,它拥有明清时期线装书244种4,500余册,同时也是全宁夏收藏盲文文献最多的馆,另外还有图书馆学术期刊阅览室。令人振奋的是,新的固原市图书馆已经竣工,这将极大地提升固原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无论是在推动完善当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推动固原地区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方面,都让人有所期待。

2.2 文化素质与工作要求不匹配

在宁夏境内的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中,平均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就是固原地区县级馆。尽管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各馆均达到了85%以上,但馆员素质远远达不到学历要求。在某馆查看借阅记录时,笔者发现读者到馆登记、图书借阅量统计混乱。深入了解得知,此馆员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受教育经历,自幼入县剧团,后因剧团改制、分流而入职图书馆。入职图书馆后虽也参加了社会教育培训,但她表示“我上了两天课,一点也听不懂,以后就没有去……交钱就毕业了。”同时,该馆的书刊一律按到馆流水号登录并排架,毫无图书分类概念,好在每年新进图书并不多,并且管理员有一本目录。另外,该馆甚至无一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数字图书馆建设几乎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该馆十分注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设有本县作家专柜,由馆内仅有的一名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馆员管理,图书按书名汉语拼音音序排架。作家专柜极大地激发了本土作家的捐书热情,也吸引了大批追随本土作家的读者,该馆积极举办作家与读者交流会,收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

2.3 沟通的断裂 夹缝里的种子

泾源县图书馆在全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第四、第五次评估定级时仍没有独立馆舍,与泾源县中学图书馆合署办馆;近十年没有购书经费,主要依靠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宋庆龄基金会赠书为读者服务。2016年,泾源县政府为县图书馆建了独立馆舍,但由于种种原因,馆舍没有交付图书馆,而是由县群艺馆使用;县图书馆则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行政大楼内,与文化旅游体育局行政中心、县信访办、县档案局等单位合署办公。在与主管文化的副县长、文化局长和县图书馆馆长的座谈中,专家们就实地看到的情况与问题做了汇报。主管副县长表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解不到位,对《图书馆建筑标准》也不甚了解……”“文化局和图书馆的领导与主管领导存在着沟通不畅问题,使得图书馆工作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另外一位局长解释了图书馆设在行政大楼的缘由,旨在“精简流程,实现一体化服务”。专家们则提请相关领导要把《公共图书馆建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文件整理提交至上级领导处。这是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时笔者的记录。此次调研过程中,泾源县图书馆还在行政楼里,据说馆舍调整还在研究协调中。

因图书馆与行政楼共用,故无法对大众全面开放。因此,泾源县图书馆提出发展“种子阅读”,即“培育种子”“播散种子”、以先进带动后进、遍地开花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爱好阅读的学生为“阅读种子”,为他们建立档案,具体包括借阅档案、发展同伴借阅档案、共读档案、家庭阅读档案,由孩子带动家庭阅读、推进乡村阅读,每一学年对“阅读种子”进行评优及奖励。同时,开展“种子跟踪”,与去外地上学、工作的“种子”建立联系档案,请这些阅读种子“回馈”母校和图书馆,如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经验、工作心得、图书馆志愿服务感受等。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框架还未完全建立,“重管理、轻服务”“重经济、轻社会”现象普遍存在。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表现包括:县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模糊,存在文化事权划分不清、职能不清、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等现象;文化行政管理欠缺协调机制,上下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模糊、协调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作为县级中心馆的县图书馆都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发挥中心馆的作用与职能了。但尽管处境艰难,西部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却都在顽强地寻求自适应发展模式,坚守着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

2.4 化整为零,亲近为民

(1)温馨的空间。笔者有幸参加第三、第四、第六次评估。在第三次评估中,隆德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不达标,甚至出现了地陷、地面积水、文献发霉等现象,无购书经费;在第四、第五次评估中,隆德县图书馆硬件条件无一改善;第六次评估时,新馆基本竣工,旧馆因属危险建筑而关闭。隆德县图书馆新馆将图书馆服务化整为零,把阅览室办进社区,建成了连锁图书馆社区服务吧,把图书馆办到了百姓家门口。各服务吧(阅览室)面积在40-200m2之间,布置了花卉、茶几、沙发、书桌等设施及装饰,凳子配有软座垫,书桌、茶几上均摆放写有温馨话语的小水台,处处透着温暖,小巧而舒适;服务吧内有少量藏书及三四台电脑,提供通借通还、预约借书服务。隆德县社区服务吧深受公众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贴心的服务。隆德县图书馆社区服务的主要措施有三个。①开设了交通、旅游、社保、教育、健康等与社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咨询。②开设“牵手活动”。在隆德县每个社区服务吧的辐射范围内,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针对此类现象,隆德县图书馆社区服务吧在社区招募中学生“小老师”,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寒暑假期间,隆德县图书馆召集社区老年人志愿者在社区吧照看放假的孩子,既解决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③隆德县图书馆联合县广电局、妇联与中小学举办读书诵读活动,每年两次,深受群众好评,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3)传承书香。隆德县的剪纸、泥塑等民间工艺源远流长,“工书擅画”之风历代承传,素有“书法之乡”的美誉。因此,在新馆建设中,隆德县图书馆特别注重整合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重视民间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的收藏与陈列,建立了功能性民间书法、绘画、剪纸作品阅览室。此举既为热爱此项活动的群众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也极大地丰富了隆德县地方文献馆藏资源。

3 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突破性发展模式

县级馆面对着最广泛的服务群体,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中枢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能否有效发挥的中间节点,是关系到服务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李晶等提出,贫困县是一个“结构性存在”,贫困的文化属性和遗传特性在贫困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强调要注重文化的“内生性重构”和“贫困文化”变迁的基本逻辑。[2,3]段小虎等探讨了基于政府购买的项目制文化“精准扶贫”新机制,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财政均衡保障能力,为西部贫困县图书馆构建以基本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财政转移支付为手段、以“客观因素”为测算依据的保障新机制。[4,5]曹春香指出,要寻求突破条块分割体制的束缚,在欠发达地区积极寻求合纵连横的发展与服务。[6]朱进等提出跨界合作助推图书馆服务全覆盖。[7]解慧提出开展跨界合作要因地制宜。[8]严贝妮等总结了省级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三种模式,提出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打造扶贫馆员队伍、加强图书馆扶贫宣传推广、重视数字文化扶贫等具体措施。[9]2015年,吴建中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闭幕式演讲中预测,下一个十年的图书馆应该是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作为学习中心,图书馆不仅重视文化素养、而且将与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健康素养等结合起来,以推动素养教育。[10]这些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固原地区县级馆发展状况为蓝本,提出宁夏固原地区县级馆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向与模式。

3.1 发挥行政主导协调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对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也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贯彻、落实,以及如何在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与服务效能,需要广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组织与管理水平,[11]缩小现实制度安排与理念之间的差距,加强行政沟通,逐步完善公益服务制度,使制度落到实处。

3.2 跨界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经过多方援建,红寺堡区图书馆于2014年9月30日开馆,馆内设采编室、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晋江书苑、鄞州书苑、期刊阅览室、晋江报告厅、罗山诗词传承社、艺草堂等功能室,已成为当地民众提高文化素养、进行文化交流、陶冶情操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①援建扶持。晋江书苑是福建省晋江市委、市政府援建红寺堡文化事业发展的典范之作,共有图书3万余册;晋江报告厅是晋江援建项目,是集会议、报告、讲座、文艺演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厅;鄞州书苑是浙江省鄞州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援建红寺堡文化事业发展的典范之作,共有图书3万余册,可同时容纳200余人阅读。②广泛合作。与省级馆合作——采用DLibs图书管理系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实行“一卡通”,共享各类免费数字文献资源;与出版社合作——与黄河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创立阅享淘书吧,最新出版的宁夏地方文献和各类特色书籍得以在此展销;融入学校——向师生零门槛、全面免费开放,成为师生课外阅读教学基地,为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课外兴趣和文艺技能提供实践空间、资源与服务。③技术引领。馆内配备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2台、读报机2台、自助借还机1台、自助办证机1台,设有网络信息接点220个及免费Wifi。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最缺的是钱、是观念。从红寺堡区图书馆的办馆经验来看,县级馆要勇于打破地缘限制、突破行业局限,以技术为引领,寻求广泛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①与其他机构或系统合作。如与出版社合作,建立文献保障系统。②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如与晋江图书馆合作,实现跨地域行业专业帮扶,吸收先进馆的经验以及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培训、实体资源的援助。③图书馆+,寻求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可与书店、美术馆、咖啡店、音乐吧等合作,建设新型阅读空间。如江阴市图书馆的“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深圳市青番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的“IN LIBRARY”。④寻找援建帮扶。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国家出台了不少倾向性政策和援建项目。县政府与县级馆要积极寻找援建项目,通过文化援建项目带动图书馆发展。⑤借力上级图书馆与行业协会做大做强。做上级图书馆的分馆,充分享用上级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借助行业协会的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吸引读者,扩大影响。

3.3 扎根民生,贴近生活

目前,我国已普遍建成了健全的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社区图书馆成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是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提供的空间、资源及服务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阅读文化需求严重脱节:较少关注人对空间环境的舒适度、互动性、文化氛围、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需求,缺失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色;社区图书馆是一个封闭的社区“孤岛”,不能很好地调动与整合各类社区资源;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单一,只注重馆藏、阅览座席、供阅量、电脑等指标的考量和基本的书报刊借阅服务,缺乏更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隆德县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吧提供了很多有借鉴价值的经验。①开展适宜社区的小型沙龙聚会,在满足人们对静态阅读学习空间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动态休闲分享空间的需求。②注重开放、舒适、静与动结合,方便读者的交流与互动。③打造一个有主题、有趣味、有温度、有思想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猜你喜欢

隆德县图书馆服务
记一次写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连片特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隆德县县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隆德县渝河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