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龙湾区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探究

2019-01-19朱晓波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龙湾区收运垃圾

□朱晓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达1.2kg/d,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围城的困扰之中,实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龙湾区垃圾分类现状

(一)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初见雏形

1.分类方式:龙湾区对生活垃圾分类主要采用“四分法”,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有机易腐垃圾,又称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具有产生源固定且量大、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油脂和含盐量高、营养丰富、有毒有害物质少等特征;二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包含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三是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灯管、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监管,收集后需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置。目前,有害垃圾分拣后,主要运往洞头区的市综合材料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四是其他垃圾,除上面三类以外的生活垃圾都称作其他垃圾。

2.收运方式:龙湾区在实行分类投放的基础上,与伟明环保签订直运协议,由伟明公司对龙湾区22个试点小区(覆盖永中、海滨、蒲州等街道)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分3 条专线落实收运并配置专用车辆分类运输,同时,针对普通小区生活垃圾由物业或者受委托企业运往辖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经全区21 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统一运往永强垃圾焚烧电厂处置。

3.处理情况:龙湾区按照“四分类”原则,实行分类处置“四统一”,即有害垃圾统一经中转站由综合材料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统一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资源化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统一自压直运处置,其他垃圾统一压缩焚烧发电。目前,因全市尚未建成易腐(厨余)垃圾处理厂,除已分类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外,易腐垃圾及其他垃圾主要采用焚烧发电的方式处理,均由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该厂位于永中街道度山村,一、二期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为温州市共享末端,2018 年处置龙湾区垃圾共245605 吨,平均上网电量约320 度/吨。此外,生活中已分类有害垃圾主要通过专业化的车辆定时收集,运到位于洞头区的市综合材料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同时,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环节较多,从居民家庭分类到投放,从运输到处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和掉链子。近几年,温州市龙湾区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犹存。本文通过使用温州市龙湾区统计局的实地调研、访谈以及发布网络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垃圾分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参考了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了建议措施供有关部门参阅。

4.投入情况:2018 年全区垃圾分类专项经费投入500 万元,2019年的经费预算为870 万元,主要投入到10 个省市高标准小区,5 条定时定点商业街,10 个定时定点小区,3 条易腐垃圾直运路线,2 个省、市示范片区,17 个垃圾分类村等,同时全力推进分类覆盖,力求实现城区覆盖率85%以上。其中,20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各街道建立垃圾分类督(劝)导员队伍,采取分类办统一拨付经费,街道属地招聘、管理的方式,夯实垃圾分类基层队伍基础。

(二)垃圾分类管理效果初显

城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区实现192 家机关事业单位(含中小学校)、119 个小区分类覆盖率100%,城区分类覆盖率85%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75%,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99%。

1. 示范小区试点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22 个示范小区,其中金御湾、汇金锦园作为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小区。据了解,两小区已与运营企业签订2019 年运维协议,继续开展垃圾分类投放获取积分、兑换礼品的有偿投放方式。

2. 厨余垃圾处置不断完善。截至2019 年5 月,全区已有809 家企事业机关单位、中小型以上餐饮单位与伟明环保公司签订厨余垃圾回收协议,投入4 辆自卸式垃圾车,分6 条线路进行直运,平均每天收运量为35 吨;另外,全区已有890家企事业机关单位、中小型以上餐饮单位与中科新能源签订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协议,废弃食用油脂总体回收率达到95%,每月回收70余吨。

垃圾分类问卷调查

龙湾区统计局设计了关于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问卷,挑选了一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一个非示范小区,以腾讯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委托物业管理人员发到业主微信群里面(该微信群里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业主),完成有效问卷210 份。调查了龙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民众意见。同时,分别对龙湾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小区业主、物业工作人员、垃圾清洁人员等多个对象进行了访谈,获取了其对龙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看法,访谈对象共计10人。这些访谈资料能更加直接、准确地了解龙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执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建议。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居民的分类意识初步显现

当问及龙湾区是否需要开展垃圾分类时,调查结果显示,有93%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需要开展的,另外只有7%的居民表示不需要。

(二)垃圾分类时,能真正区分垃圾类型的居民不多

当问及在垃圾分类时,是否能分清该垃圾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时,结果显示,只有24.6%的人表示能够准确区分这四类生活垃圾,而48.4%的居民认为自己基本可以区分,24.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只能区分一部分,不确定因素较多,还有2.9%的居民指出自己完全不能区分这四类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分类无从下手。

(三)居民垃圾分类的执行力不强

当问及是否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时,45.9%的受访者表明只会偶尔分类,有16.5%的居民表明从来不分类,而经常分类和每次都分类的居民只占受访者的25.2%和12.4%。

(四)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在中端环节

当问及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在哪个环节时,结果显示,42.7%的居民表示在中端环节,垃圾运收时不规范,出现混装现象;32%的居民表示在前端环节,居民投放时分类不到位;25.3%的居民表示在后端环节,垃圾处理时不达标。

此外,龙湾区统计局工作人员还对清洁工、部门工作人员、物业人员、业委会主任、业主等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部分业主居民也集中反映:“其实不是不想分类,但是我们辛辛苦苦分好类,垃圾车一来还是混合运走,实在不知道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接受访谈的环卫工人则表明了在中间收运环节遇到的难处:“分类清运垃圾说起来容易,但是工作量十分巨大,做起来真是太辛苦了”。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在没有触及居民根本利益的情况下,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养成的垃圾混投混弃的习惯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特别是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要做到干湿分离,是目前一大现实难题”。

龙湾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程,各环节需要很好的衔接配合,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就有可能全盘皆输。目前,龙湾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前端不到位

1.组织体系不健全。现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再利用各个环节牵扯主体多,流程多,同一类垃圾可能被多个部门管理,形成“九龙治水”的局面,容易造成权责交叉和空头管理等问题,例如:生活垃圾日常运作涉及城管部门,回收利用涉及商务部门,有毒有害处理涉及环保部门,实施主体为属地街道,各职能部门的目标和利益不同,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被迁入多头管理,导致管理割裂局面。

2.居民分类效率不高。居民作为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其分类意识的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投放的效率。而结合国情,要提高前端居民分类效率,将垃圾分类这门选修课变为必修课,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调查,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以试点小区居民为主,而非试点小区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受众面窄,难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在宣传方式上,存在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反馈、重量不重质、口号化、标语化等问题,导致受众接受度低,政策的传播效果不佳。同时,学校的环保教育缺位,导致孩子的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知识匮乏。

(二)中端“卡脖子”

1.收运混装现象泛滥。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必不可少的中间连接环节。目前,龙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体系尚未完全搭建,针对混合收运也缺失有效的监管措施。龙湾区统计局工作人员通过驻点观察和访谈了解到龙湾生活垃圾出现混收、混运,存在“前端细分类,后端一锅烩”的垃圾混合收运现象。作为中间环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没有做好,这意味着前端的工作都白费,既会打击居民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一些可回收物的循环利用率,影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效果。金汇小区的某业主反映,“我平时都保持着先分类再扔垃圾的生活习惯,但看到分好类的生活垃圾在收运时又被混装,就感觉很无奈,前面的垃圾分类做得再好也失去了意义”。

2.收运不及时。根据金御湾小区的业主反映:小区的垃圾分类垃圾桶时常会出现“溢出”,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下雨天等期间,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居民也只好把垃圾随手放在旁边,尤其是在天热时候,就会散发恶臭,招来蚊虫,严重影响小区的环境。工作人员向物业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要是考虑经济成本问题,在一些特殊时点,小区环卫人员在岗就会减少,清理垃圾的频率会降低。同样,收运单位有时也会考虑成本问题,减少了收运次数。

(三)后端不达标

1.终端处理设施不完善。龙湾区的生活垃圾主要集中在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尽管扩建了该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置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但该焚烧发电厂使用的空间不足,处置设施相对落后,处置能力难以满足居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生成量,为保障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必须未雨绸缪,尽早着手研究另辟新址以备后用。

2.末端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就龙湾垃圾末端处理手段而言,最主要的是焚烧,处置未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为主,无法达到垃圾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目的。而技术要求高的生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处理几乎没有,这也反映出了末端处理方式滞后和处理技术的薄弱。大量生活垃圾的焚烧,容易产生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影响空气、水体、土壤质量,大量焚烧生活垃圾也影响市容环境。

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垃圾分类经验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早已成为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地政府通过法律、教育等手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并与企业、居民形成多方良性互动,将垃圾分类管理产生的多重效益形成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一)德国运用强制手段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

可以说德国的垃圾分类法律政策是当今世界最完善的。截至当前,德国为实施垃圾分类已经颁布共计20 余部法规政策,800 项法律以及近5000 项行政条例,内容涉及垃圾处置法、责任法、专业技术处理以及循环利用等方面,这对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到每个环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德国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即谁污染,谁付费治理,推进了对垃圾源头的管控。另外,德国注重推奖罚分明,对那些排放垃圾较少的居民实施奖励,这种模式使居民自觉减少垃圾排放。

(二)日本通过环保教育推进垃圾分类政策执行

日本对垃圾分类教育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此外,日本中小学经常组织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活动,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教育之中,提升他们的分类意识。同时,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宣传报告会,表彰对环境和资源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与组织,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优秀典范,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三)广州市政府垃圾分类的先行经验

广州市垃圾分类起步早,于2010 年起开始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垃圾治理效果走在了国内前列。广州的先行经验主要如下:一是广州市垃圾处置有着整套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在先分流,再分类的思路基础上,从规划和引导、源头控制、清运过程三个方面入手,形成系统的、流程化的处理模式;二是通过在终端建立各类配套设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并逐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推行了“定时定点+误时定点”和“随袋征收垃圾处理”新模式,促进居民培养出自觉分类的意识。

关于推进龙湾区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垃圾分类管理体制

管理部门要理清职能,加强合作。各部门间要紧密合作,避免权责不明晰,以统一管理为原则,建立各部门相互协作、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使各部门间运行畅通,努力形成多管齐下、众心齐泰山移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投放效率

主要通过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着手,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对基层宣传方案的执行,宣传方式除了公告宣传栏、上门宣传外,还可定期联系环保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技能培训活动等。宣传内容不仅要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的效益、知识和政策,还可以针对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普及,如实施分类的经济奖励,让居民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必要性,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对学生垃圾分类理念的教育,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每个阶段,并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把垃圾分类的思想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推动每个家庭都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三)保障配套设施,打通垃圾分类体系中的“肠梗阻”

加大对专业垃圾分类清运车辆的投入和规划,实现分类运输,逐步构建和完善龙湾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进小型转运站向大型分流转运模式转变,以满足龙湾生活垃圾分类运输需求;此外,要加强垃圾投放设施的清理和维护,提高设施的美观度和使用效率,并完善垃圾分类处置设施,改进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利用率。

(四)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可或缺。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义工等社会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监督作用,同时,要发动行业协会、商会、社区的力量共同参与,使他们自主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者、宣传者、推动者。

(五)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逐步改革和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

要根据我国发展实际,不能只是照搬照抄,要提升技术转化率,培养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完善垃圾分类的全链条闭环。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垃圾回收行业,探索和推广“互联网+垃圾分类”,逐步开展“垃圾付费”试点,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制,制定过度包装收费制度,对生产企业的过度包装行为进行经济上的约束,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做到垃圾分类从前端的减量,到末端的资源化处理。

猜你喜欢

龙湾区收运垃圾
考虑工作量平衡的餐饮垃圾多行程收运路线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龙湾区开展庆祝少先队建队70周年主题活动
倒垃圾
温州市龙湾区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实证研究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