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承包工程设备管理现状及建议

2019-01-19英琦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承包工程选型设备

英琦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设备管理是国际承包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国际工程承包的设备管理管理过程长、程序复杂、周期长、风险大,设备管理工作受资源限制并涉及当地的法规及政策,因此加强设备的合理策划和科学管理,对企业顺利实施海外工程,保证项目盈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设备管理基本内容

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设备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开始,到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设备运行报废的全过程。

国际承包工程设备管理一般分为3个阶段: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管理、后期管理。管理内容涉及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的购置管理、设备清关转运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安全管理、设备调拨管理、设备的转让、报废管理、设备检查、考核管理等。

2 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重施工,轻管理。设备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期、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的因素,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普遍存在重施工、轻管理,设备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机构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海外一线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意识淡薄、对设备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缺乏设备购置前期规划,采购计划性不强。项目普遍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轻视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购置前期规划的现象。有的项目甚至在施工组织出来后仍然没有本项目的设备总体需求计划和设备进场计划,设备购置前期规划不科学不充分,这对设备购置造成了极大困难。尤其是非洲市场,当地物资匮乏,大部分设备需要进口,没有良好的设备前期规划和采购计划管控,很难保证设备的质量。国际承包工程的设备供应程序,较之国内工程周期长、风险大、设备采购计划不准确、不合理、前瞻性不强,往往会引起设备过度配置,增补采购频繁,增加项目成本。

(3)设备报废流程不清,制度执行不力。有些项目不重视设备报废管理,有时未能按设备报废流程进行设备报废,仅凭设备使用年限和经验进行报废,缺乏合理的报废依据。有的对设备报废瞒而不报,甚至将丢失设备作为报废设备处理,现场核查时利用其他同类设备的部分零件进行顶替,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对申请报废的设备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案,随意放置,导致资产流失。

(4)下场设备缺乏规划,造成闲置浪费。在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中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下场设备的规划,项目竣工后,下场设备及闲置设备不能及时利用,导致设备资产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项目经理对调拨设备存在抵触情绪,宁愿闲置也不愿借调,导致设备闲置。跨国别市场设备调剂缺少沟通机制,导致部分设备闲置浪费。

3 加强国际承包工程设备管理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设备管理意识。机械设备是国际承包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质量直接受设备性能、可靠性和持久性的影响。设备的技术状态影响项目能耗、质量、原材料消耗,只有高质量的装备才能保证优质的项目。设备管理工作是通过设备的技术状态影响项目成本,决定项目经济效益。企业应改变“重施工、轻管理”的理念,各级人员应高度重视设备管理,企业应建立专职设备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规定,完善工作流程,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贯彻从设备规划、设计选型开始,到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设备运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意识。

(2)加强设备配置前期规划,严控采购计划。降低设备成本的关键在于设备购置前期规划,重视设备配置的前期调研工作,需对项目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科学论证。包括对项目资金来源,工期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进行分析,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国的海关、税收政策、清关规定、港口运行情况,当地及周边国家设备市场情况,配件供给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等。

在施工组织计划中设备资源配置进行严格把关,结合项目总体工作量、具体施工方案,严控设备总体需求量,确定设备进场计划。对设备投资进行科学论证,确定设备选用方式,确定哪些设备从当地采购,哪些从国内采购,哪些从别国采购,哪些考虑租用。东南亚国家经济发达、工程机械保有量巨大,当地二手通用设备市场基本饱和,且租赁市场成熟、设备性能良好,应首先考虑租用当地通用设备满足施工需求。非洲国家由于当地物资匮乏,一般需要从国内购置设备。

设备采购计划务必有超前性、计划性、合理性,特别是从国内采购的设备要充分考虑计划审批、采购、发运需要较长的周期。要减少盲目采购,杜绝过量采购和超常配置。对在施工项目,要根据施工组织规划,充分结合当地条件、设备使用情况,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做好设备配置计划,控制成本。

(3)加强设备科学选型,经济效益最大化。设备投资阶段几乎决定了全部寿命周期费用的90%,同时决定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因此,选型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的方案设计、选型、方案评审等这些前期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了费用效率和投资收益。

设备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售后服务,设备间的匹配度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工期、质量标准、当地法律要求和环境保护标准等。集采团队需深入研究项目标准体系要求,分析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的优劣势,最终形成最优方案和选型。要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使设备和施工工作协调,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同类设备最好选用同一品牌和同一系列配置,这对后续使用管理、故障排查及配件采购都带来便利。对于国际承包工程,设备选型要优先考虑操作界面、操作按钮、安全事项、设备铭牌等关键部位同时注有中文及所在国使用语言的设备,便于国外标定和外籍操作手使用。

(4)规范报废程序,加强审批流程监管。规范程序是设备报废处置工作的前提,企业应制定设备报废管理办法,规范报废流程,科学鉴定报废设备,加强审批监管。

科学鉴定设备报废标准是合理处置设备的前提和保证,报废标准一般可分为事故性报废、不可抗力性报废、期限性报废、技术性报废、磨损性报废、政策性报废、经济性报废、设计缺陷性报废。设备使用部门应组织安全质量部、工程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科学鉴定,严格审核报废条件。

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对报废设备逐一核查,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主管领导签字、申请报废单位盖章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上级部门视情况也将赴现场对报废设备进行逐一核查,对发现瞒而不报及丢失当报废的情况,将直接追究相应责任人。

经过审批同意报废的机械设备应及时处理,严禁留用、出租及私自变卖和转让。报废机械设备的处理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在所在国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本着最大利用、最小损失的原则进行处置,以整机变卖为主,综合比较,合理选择报废机械设备收购单位。

(5)优化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设备。当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时,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应局限于某个工程本身,也不应局限于工程所在国,应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面向最大范围的区域化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基于集约化的管理思想,企业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全面地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设备的数量和状况,促进设备在区域内滚动使用,从而保证设备的利用率,盘活下场的闲置设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 结语

设备管理是提高设备综合经济效益、实现项目经营目标、创造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的保障基础。只有提高设备管理意识、强化设备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承包工程选型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土建工程造价在总承包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
昆钢铁路内燃机车选型实践与探索
产品选型
关于对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战略选择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浅谈如何做好海外火力发电厂总承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