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7月18~22日华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01-19龚克坚姚素香

绿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急流气旋低空

龚克坚,姚素香

(1.民航宁夏空管分局气象台,宁夏 银川 750009;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1 引言

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达到和超过50 mm的降雨[1],其通常在短时间就可以造成巨大的积水,形成流域洪涝、城市内涝,甚至能次生地质灾害。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具有突发性强、强度大等特点,如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引起了多人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研究对2012年的7.21暴雨成因进行了细致分析[2-4]。在2016年7月18~22日,华北地区又经历了一次持续极端暴雨天气过程,而关于本次过程的分析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利用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基于地面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中国区域日降水融合资料[5]和ERA-interim逐六小时再分析资料[6],旨在分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高中低空和地面形势。

2 暴雨概况

2016年7月中旬以后,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雨季。利用中国区域日降水融合资料,分析了2016年7月18-22日的总降水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雨带呈典型经向分布特征,东北南部、华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江汉大部分地区雨量均超过50mm,最大降水中心过程雨量超过200mm。此次降水的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强,雨带主要沿着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受到地形的显著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暴雨过程分析

3.1 对流层上层

持续暴雨天气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因此需要对环流形势进行细致分析。图2给出了2016年7月18~22日100 hPa位势高度分布。高纬度地区,新地岛为高压脊控制,贝加尔湖区域为低槽区域。在副热带地区,亚洲南部为南亚高压控制,在南亚高压以北为西风急流,以南为东风急流。在南亚高压东部脊线以北为强烈的高空辐散区域。同时,西风急流对我国降水影响较大,在急流的入口区以南通常对应较强的上升运动,从而引起大范围的降水。

图1 2016年7月18~22日过程降水量

图2 2016年7月18~22日平均100 hPa位势高度,单位:位势什米

3.2 对流层中层

在对流层中层,高纬为阻塞高压控制,分别位于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附近,从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广阔的低槽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位于海上,脊线位于约20°N附近,高原槽活跃。18日08时(图3),此次过程的影响槽位于100°E附近,槽后的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槽前的西南气流则可将海上的水汽输送至华北地区。由于副高与北部中纬度高压脊打通(图3,图4),影响槽在18日08时到20日08时移动较为缓慢,而强度则显著增强,在20日08时,已有闭合低压中心,形成了华北冷涡,为此次暴雨提供了上层干冷的不稳定条件,槽线则为地面减压提供了动力条件。

图3 2016年7月18日08时500hPa高度场(单位:位势什米)和风场(单位:m/s)

图4 2016年7月20日08时500hPa高度场(单位:位势什米)和风场(单位:m/s)

3.3 对流层低层

在2016年7月18日08时,有西南涡在四川盆地生成,此后,西南涡沿切变线向东略偏北方向移动,在7月20日08时,移至华北地区,如图5所示。在低空低涡左侧为冷锋式切变线,在右侧为暖锋式切变线,在切变线以南为显著的西南风气流,且风速均大于12m/s,达到低空急流强度,该西南风急流携带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空气至华北。此刻华北大部分区域位于西南涡的前方,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左前方,加上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产生低层辐合,对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空西南风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与高空冷涡之间增强了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图5 2016年7月20日08时850hPa高度场(单位:位势什米)和风场(单位:m/s),阴影处风速大于等于12 m/s

3.4 地面

此次华北暴雨过程的地面系统为黄河气旋,该气旋位于高空冷涡槽前,其动力减压使得气旋在7月20日达到最强,中心气压低至993 hPa。在黄河气旋北部,负变压显著,引起变压风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产生,同时引导气旋向华北北部,东北方向移动。

4 结论

这是一次在短波槽、切变线、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大范围持续暴雨过程。在高纬阻塞高压与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稳定的形势下,2016年7月18~22日高原槽活动频繁,中纬度短波槽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华北冷涡。西南涡在高空槽前生成后沿着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动,在其南侧是强烈的西南风急流,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强盛,同时西南风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得持续暴雨发生。地面上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则为黄河气旋,其生成于高空槽前,对应上升运动。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涡和低层的暖湿气流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性,使得暴雨强度增强。

猜你喜欢

急流气旋低空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炸弹气旋
“低空猎手”HQ-17AE防空导弹系统倍受关注
哈尔滨地区蒙古气旋分析预报
清晨,看一只白鹭飞翔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