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视角

2019-01-18祝平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学女性主义妇女

祝平燕, 张 珍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性别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经典社会学到女性社会学,再到性别社会学的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关于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它是女权主义思潮进入学术界及社会学领域的结果。在我国,随着女性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女性学等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性别社会学学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从边缘性学科发展到中心学科。一些大学和研究中心逐渐从关注女性研究转向关注社会性别研究,同时一些高校相继开展相关课程和设立学位点,并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笔者综合各方面的文献,结合不同学者对性别社会学或者女性主义内容、理论、方法等知识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女性/性别社会学学科中多以女权主义或者社会性别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两性问题进行分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理论基础比较单一,导致出现仅用这些理论不能分析中国日益增多的新社会问题的现象。第二,女性/性别社会学的学科内容不够全面。随着时代变化和新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性别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适当补充与时代相呼应的性别理论,以便更好地解决性别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女性/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多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主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缺乏更全面地了解妇女问题的其他方法。第四,在当今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比较少,大多数的学科体系是从西方引进,缺乏本土化的特点。结合当今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来看,构建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这个学科体系应立足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目前性别社会学学科建设还不完善,性别社会学学科在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上存在着不足,理论基础比较片面和单薄。在当今时代,性别社会学的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应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嵌入到性别社会学中,使性别社会学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更加丰满完备、更科学。

性别社会学属于应用社会学,社会学学科又隶属于哲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在我国新形势新要求下,中国特色哲学与社会科学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把握当下我国的新形势新潮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也应该是完善性别社会学内容与方法的方向和具体路径。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思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由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批判地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妇女学说和资产阶级人类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妇女地位的演变进行探讨,阐述了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从而使其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乃至世界范围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

毛泽东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到。”[2]他于1958年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解放理论,非常关注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同时对妇女婚姻问题、同工同酬、禁止缠足、产假等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邓小平同志提出:“党的事业需要妇女群众,妇女解放也只有在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3]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国际劳动妇女节上发表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出了定义,并概括了内容。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开幕式上指出:“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首次提出,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4]。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以此促进男女平等发展。2014年习近平同志说:“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6]对于妇联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沉下身子,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手段,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帮助广大妇女排忧解难,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心中”[6]。“要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要大力健全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加快新领域新阶层组织建设”,希望妇联干部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7]。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8]。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9]。

学术界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再认识方面,认为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中的“特色”专指妇女与党/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强调将三者融为一体;强调妇女与男性之间的关系、妇女自身主体性的建构方式和妇女“结团体”的组织模式[10]。刘亚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2)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4)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实现“三个平等”,第一,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第二,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5)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包括“四点主张”,第一,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第二,积极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第三,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第四,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6)新时代妇女“半边天”作用:发挥两个独特作用,第一,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第二,辩证看待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7)新时代妇女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妇女工作的根本要求: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11]。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三、当今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研究应有的内容

尽管性别社会学从经典社会学开始,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女性主义者发动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后,女性主义思潮逐渐由实践领域进入到理论领域,开始了对经典社会学的挑战,女性主义社会学家从内部与外部对其进行了批判与质疑,促使学界对女性社会学视角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对男性的研究引入到了女性社会学研究中,不再单纯地以女性视角解决问题,形成了今天的性别社会学。性别社会学是从人类两性和谐统一的目标出发,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在社会运行中所形成的角色、地位、作用等问题[12]17。从国际范围看,性别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还处在建构阶段。区别于其他女性学科,性别社会学在性别价值取向上更多地是倾向于女性弱势群体,但同时尽可能地关照到男性的生存与发展,试图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构建平等的性别观念。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内容,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已有的基础上重构性别社会学的内容,完善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体系,使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体系满足广大妇女的需求,达到两性平衡发展。性别社会学应以“多元化”为视角,对与性别相关的内容和问题予以充分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性别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女性参政比例下降、女大学生就业中的隐形歧视、女童被性侵、女大学生被骚扰、女性健康与休闲、性别与反贫困、二孩生育政策、女性创业,以及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等问题。女性/性别社会学学科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各种性别议题的解决,应构建至少包括以下多方面内容的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

(1)性别与文化:对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关注男女两性语言的性别差异和两性身体的不同,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改变大众视野中女性的刻板印象;注重“家风”的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2)性别与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两性关系;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恋爱与婚姻家庭问题以及剩女现象;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对男女两性生活的影响,及其对女性角色发出的新挑战等;怎样提高在婚姻家庭中两性的福利,平衡两性的关系。(3)性别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化:对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中的两性形象再现进行批判,正确引导两性关系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互补功能,培养大众正确的性别观。(4)性别分层与流动:男女两性分布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中,职业被赋予了性别色彩;教育资源占有的性别差异;两性的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不对等;城市妇女与农村妇女的差异。(5)两性的劳动与工作: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女性就业时遭遇性别歧视,导致女性的就业困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女性提供了创业的条件,使其在创业创新潮中彰显“半边天”的力量。(6)性别与社会工作:传统社会工作中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三大工作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在推进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中,具有中国特色且与国际接轨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7)性别与健康:男女两性的生殖健康;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性别观念影响下的医疗保健行为以及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8)性别与犯罪: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犯罪原因;性侵女童问题,通过性别社会学分析女童遭遇性侵的多方面原因以及预防性侵女童现象发生的措施,使针对女童的犯罪率减少;性骚扰事件层出不穷,公共空间的性骚扰事件频发,应该如何预防与惩治此类型事件,减少犯罪率。(9)性别与教育:男女两性在受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教育课程的接受度;两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当代我国性别差异教育的问题;女童辍学问题,怎样确保所有女童上得起学和安全上学,同时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10)性别与政治:性别社会学要从女性主义政治学角度分析女性参与政治的决策;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参政,提高妇女参政意识等。(11)性别与法律:法律中对女性的忽视问题;出台有利于两性工作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男女两性在分工过程中的平等;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问题。(12)性别与反贫困: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贫困的原因;我国针对妇女的反贫困政策的解读以及反贫困所面临的困境;推进扶贫政策性别主流化将是妇女反贫困事业长期面临的挑战,一些决策部门也开始关注性别问题,但是大部分发展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性别问题。

总之,现有的性别社会学内容还不完善,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重构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使之更符合中国的特色,为男女平等找到平衡点,以提升女性地位,达到两性和谐。

四、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性别社会学的方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吸收女性主义的方法,完善我国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构建性别社会学的根本方法

国内学者仝华、康沛竹认为女性学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所以我们在建构性别社会学研究方法时,应该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14]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行动的指南,才能更好地构建性别社会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和纯粹思辨的方法,而是马克思在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来自于改造社会的实践。在马克思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谋求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实现成功的工具,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本质规定性和规律性在逻辑上的反映,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普遍的方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15]。

总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与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将为建构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为性别社会学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1.女性主义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关系。女性主义吸收借鉴了诸多其他理论,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史观、阶级分析的方法和经济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越来越被西方不同的女权主义流派所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始终贯彻女性学研究进程,这是女性学根本的指导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仅能清晰呈现过去和现实妇女问题存在的一切因由,而且能捕捉与驾驭现实中和发展着的妇女运动的内在规律[16]。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解析当前和即将出现的纷纭复杂的妇女问题。女性主义借鉴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唯物辩证法强调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反对分割两者的片面性。但当将其运用于妇女解放问题时,很多理论者往往受理论模式、思维方法、实用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倾向于强调普遍性、共性,而在有意无意中抹煞、忽视了特殊与个别性[17]。

2.女性主义的具体研究方法。女性主义者研究的目的在于批判和挑战现状,寻求变革,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希望能提供对于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审视,重新建构新的权力理念。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8]:女性研究中的访谈方法;人种志的方法;调查研究和其他统计的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口述史的方法;女性主义个案研究方法等。

总之,我们应该立足于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本土经验,构建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学以经验研究为主,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大规模、大样本、重描述、浅分析”的特点[19],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性别视角,重视社会学与社会性别视角方法的结合,强调性别与阶级等其他社会因素的交叉和嵌入,从底层的妇女开始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建构出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知识体系。

(三)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研究方法

1.我国性别社会学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1)性别社会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回顾国内的女性/性别社会学的著作和文章发现,性别社会学的方法主要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主,社会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地将社会看成一个单位,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没有考虑到男女两性的差异,缺乏多样性,不利于性别社会学深入地探讨性别问题。

(2)缺少本土化的性别社会学研究。性别社会学从西方女性社会学中发展而来,我国性别社会学的大部分方法是吸收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但它不完全等同于女性主义,其应采用更为多元化的研究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问题变得多元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我国妇女发展的现状。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存在着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对其全盘吸收不利于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

(3)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存在缺陷。性别社会学的方法和范畴以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采用的是归纳法,强调通过随机和非随机的抽样选择观察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而把握现象和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化抽象并形成理论。质性研究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方法,它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是一种针对所要研究题材开展的解释性的自然主义研究方法。虽然质性研究包容性很大,效果很好,但是对它的批评也很多。我们可以对普遍的议题用定量研究,对于独特的文化和经验的展示用质性研究。性别社会学既不应仅局限于女性的立场,也不应局限于性别差异立场,而应从男性被性别文化所影响的立场来阐述问题,例如男性的压力、男性过劳死、男性性焦虑等。

2.完善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方法的措施。(1)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性别社会学的统领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并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是照搬照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把性别社会学看成一个系统,将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与方法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即从“人”的角度切入,以男性为参照物,对女性进行聚焦,从两性的立场出发,从而解决女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同时女性问题亦是社会问题,应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等角度对女性和各种女性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行多角度研究[12]173。

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女性问题进行重新梳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进行解析和论证,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这便于结合我国的国情,尊重妇女的主体性,切合女性的实际情况并最终解决性别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可以为提升女性的地位,改变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好地构建出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体系,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我国各种性别问题提供方法指南。

(2)整合女性主义的方法。整合女性主义方法首先是吸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中的合理成分。这首先要求将这种女性主义方法还原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中,研究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及其演化的脉络,考察其历史意义,然后分析中国现实环境及与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异同,探究该理论与本土妇女运动需求的契合点,根据中国的现实需要吸收其对当前妇女运动有益的成分。整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必须注意原则和方法。第一,依照毛泽东“洋为中用”的方针,批判地加以吸收;第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防止受西方女性主义某些偏激情绪的影响;第三,整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反对照抄照搬,一切从中国妇女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凡是有利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都大胆地吸纳,但绝对防止盲从与照搬[20]。整合女性主义的方法,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立足于本土化,吸取其有利的部分,更好地构建我国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建立本土化的性别社会学方法。性别社会学学科方法的本土化是指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基础上,分析和解释两性不平等的状况和内在机制。虽然西方的理论方法相对成熟且有一定的理论框架,但只是给中国性别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性别社会学核心的问题应是对中国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并寻找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条件下的理论解释力[21]。性别社会学的方法在吸收西方女权主义的方法时,必须反思中国的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别身份等问题。另外,性别社会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可以融合不同学科的概念、方法等,包括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知识范畴,这可为其提供创新思维和新方法,为重构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打下基础。

性别社会学的本土化方面,可以将社会性别研究与社会学方法结合,社会性别研究是在妇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但包括对女性的研究,也包括对男性的研究;它不是完全以妇女为主体和目标的研究,而是由两性共同参与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强调对社会性别关系的分析[22]。女性研究者在理论上比较偏向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问题的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上更多的是采用社会学方法。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更好地弥补性别社会学研究上的不足。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的范畴落实到个人是差异的问题,落实到社会是结构的问题,落实到制度是权利的问题,落实到文化是象征的问题。研究者如果能够在解读一个人、群体、组织和社会的时候,运用社会性别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看到的现实将会更加完整,更接近事实本身。

总之,建构我国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顺应当下的时代主题,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的有益部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为解决广大妇女问题提供方法指南。表1列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研究方法。

表1 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研究方法

五、小结

性别社会学以多元化的视角对与性别相关的内容与问题予以充分而深入的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与方法是一个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挑战、突破传统的封建思想,建立与国情相符合,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性别社会学体系。性别社会学要同时站在两性的视角,以男性为参照物,以女性为主体,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内容与方法,可为贯彻男女平等国策提供理论基础,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妇女的需求,提升妇女在政治、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地位,重新塑造女性形象。完善性别社会学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性别社会学的内容与方法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顺应当下的潮流与新形势,立足于我国国情,不断发展性别社会学学科。目前,我国性别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中除了内容与方法不足之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性别社会学学科队伍中老年学者退休,学术新人匮乏,缺乏学术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建设,具有性别社会学背景的人才越来越少,或者研究者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对性别社会学学科内容的研究,导致学术队伍的断层。第二,性别社会学学科面临着由中心学科变成边缘学科的危险,高校中性别社会学学科的普及程度不高。我国的高校中,开展性别社会学课程的比较少,一些高校因为老一代学人退休,新人青黄不接而导致此门课程停课,这致使从事性别社会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第三,性别社会学学科教学过程缺乏实践特性,在开课的高校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普遍集中在课堂授课,学生也只局限于课堂上参与,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将理论知识联系或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性别社会学缺少群众基础和生机活力。

总之,性别社会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的关注点,我们应该在立足于发展性别社会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性别社会学内容、理论、方法等知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推进性别社会学学科建设,以培养更多的性别社会学人才,使性别社会学学科更符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寻找男女两性发展的平衡点,从而提高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学女性主义妇女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