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常成人生理性弦脉的瞬时波强度三部脉诊分析*

2019-01-18任亚娟肖沪生马菲菲王艳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脉象生理性桡动脉

任亚娟,肖沪生**,徐 芳,刘 萍,马菲菲,王艳春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超声科 上海 200032;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 上海 200032)

瞬时波强度(Wave Intensity,WI)技术是一项研究心血管功能及心与血管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技术[1]。该技术通过跟踪门自动跟踪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的瞬时变化,综合反映人体瞬时心功能及血管功能,既研究血管管径的脉搏波,又研究血流的速度波,既研究管径的势能变化也研究管腔内血流的动能变化,可以为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近年来,多位学者[2-7]将WI 新技术引入到脉象的研究,发现颈总动脉WI 参数与寸口脉象参数间有显著相关性,证明WI技术能够为脉象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量,能更加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本文将WI 技术运用于生理性弦脉与平脉的脉象参数及波形特点研究,旨在为该两种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源于2016 年7 月-2018 年10 月我院健康人群中的自愿受检者120 例,男58 例,女62 例,年龄22-60岁,平均38.18±11.10岁。受检者均为经腹部及心脏超声、血脂、空腹血糖、血压检查结果显示为健康者。受试者均无吸烟嗜好,受试前24 h 内禁饮咖啡、浓茶,禁用血管收缩/扩张,心肌兴奋/抑制类药物。

1.2 分组方法

以全国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列的弦脉脉象表现为标准:弦脉标准为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端直以长,如按琴弦”[8]。平脉标准: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当于70-90 次/min(成年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胃”、“有神”、“有根”[9]由2名具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并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师采用独立式双盲法用寸口诊脉法进行诊脉,另1 人操作DDMX-100 脉象仪对受试者桡动脉进行检测,3人不得互相交流意见。若2名医生中1 人及1 人以上切脉结果与脉象仪结论相同者被纳入为观测对象,相同脉诊结果受试者被列入同一观测组。分别收集生理性弦脉60例,平脉60例。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

日本ALOKA 公司Prosoundα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管探头频率5-13 MHz。国产脉象仪:DDMX-100型脉象仪。

1.3.2 血压测量

采用水银柱血压计,受检者取平卧位,休息10 min后,取2次右上肢血压的平均值作为WI检测时的标准血压。

1.3.3 颈总动脉WI检查

受检者取平卧位,连接心电图,选取颈总动脉开始膨大点近心端1.5 cm 处为WI 检查部位。将“Beam Steer(2D)”设为15°,将“Beam Steer(Flow)”设为-15°,或者相反;使动脉前后壁显示最清楚,在B/M 模式下,启动WI 功能。将B 模式采样线上的2 个取样门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外膜中层交界处;M 型Sweep Speed设置为200 mm·s-1,启动WI 血流显示键,WI 血流取样门宽3.5 mm,声束血流夹角60°,按select 键采样;冻结后按WI键显示界面,输入血压值,挑选5个以上波形,再按next 键显示报告界面。界面自动显示各参数,连续检测3次,取平均值(图1、图2)。

图1 生理性弦脉受试者的颈总动脉WI报告界面

图2 平脉受试者的颈总动脉WI报告界面

1.3.4 桡动脉(足背动脉)WI检查

受检者取平卧位,连接心电图,选取双侧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作为WI 检查部位。将“Beam Steer(2D)”设为15°,将“Beam Steer(Flow)”设为-15°,或者相反;使动脉前后壁显示最清楚,在B/M 模式下,启动WI 功能。将B 模式采样线上的2 个取样门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外膜中层交界处;M 型Sweep Speed 设置为200 mm·s-1,启动WI 血流显示键,WI 血流取样门宽1.5 mm,0-20°范围内调节Beam Steer(flow)键,声束血流夹角60°,按select键采样;冻结后按WI键显示界面,输入血压值,挑选5个以上波形,再按next键显示报告界面。界面自动显示各参数,连续检测3次,取平均值(图3、图4)。

1.3.5 脉象仪的操作

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对于前代有参考价值的同类故事都做了认真考究。晚唐温庭筠的传奇小说《华州参军》便是其中之一。

受试者取仰卧位,将脉象仪传感器放置于双侧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寸口脉关部),调节传感器压力,连续记录在50-175 g 之间的轻、中、重3 个压力段下的系列脉图。利用计算机对脉图各项参数自动采集。

1.3.6 测量指标

WI检测指标为:W1(瞬时加速度波强),W2(瞬时减速度波强),NA(负向波面积)、R-W1(射血前期时间)、W1-W2(射血时间)、EP(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β(血管硬化参数)、AC(血管顺应性)、AI(管径增大指数)、PWVβ(脉搏波传导速度)。

图3 桡动脉的WI报告界面

图4 足背动脉的WI报告界面

1.4 统计分析

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各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分析,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时,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非参数法,不符合正态性时用秩和检验。所有P值经过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0.05,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平脉与生理性弦脉组一般情况比较

2 结果

生理性弦脉组男29 例,女31 例,平均年龄为45.14±9.22 岁,BMI 为23.62±2.31,收缩压为118.81±12.36 mmHg,舒张压为76.00±8.35 mmHg,甘油三酯为1.67±0.97 mmol·L-1,血 总 胆 固 醇 为4.98±0.88 mmol·L-1,血糖为5.50±0.54 mmol·L-1。平脉组男28 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29.45±5.83岁,BMI为22.38±2.27,收缩压为109.68±13.69 mmHg,舒张压为70.38±8.77 mmHg,甘油三酯为1.42±1.42 mmol·L-1,血总胆固醇为4.33±0.79 mmol·L-1,血糖为5.26±0.43 mmol·L-1。生理性弦脉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均较平脉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1)。

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NA 为47.68 ± 17.83,β为7.26 ± 2.61,EP 为95.07 ± 38.60,AI 为16.40 ±11.10,PWVβ为5.91±1.17,AC 为0.86±0.31。平脉组的NA 为37.04 ± 19.86,β为5.26 ± 2.17,EP 为65.24 ±34.95,AI 为2.94 ± 10.00,PWVβ为4.76 ± 1.31,AC 为1.07±0.21。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NA、β、EP、AI、PWVβ均较平脉组增高,AC 较平脉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2)。

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NA 为24.35±15.07,平脉组桡动脉NA为16.98±10.23,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NA较平脉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AI为6.27±8.79,平脉组桡动脉AI为2.76±5.34。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AI 较平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生理性弦脉组足背动脉NA 为20.30±16.41,平脉组足背动脉NA 为12.99 ± 7.49,生理性弦脉组足背动脉NA较平脉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性弦脉组足背动脉AI 为5.33±9.36,平脉组足背动脉AI 为2.53 ± 6.68。生理性弦脉组足背动脉AI 较平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生理性弦脉组脉图参数与生理性各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对两组参数采用spearman 非参数法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β颈总呈正相关(r= 0.576,P<0.01),与Ep颈总呈正相关(r= 0.603,P<0.01),与AC颈总呈负相关(r= -0.413,P<0.01),与AI颈总呈正相关(r= 0.648,P<0.01),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0.624,P<0.01),与NA桡动脉呈正相关(r= 0.313,P<0.05),与W1足背呈正相关(r= 0.365,P<0.05),与W2足背呈负相关(r=-0.350,P<0.05),与NA足背呈正相关(r= 0.498,P<0.01)。收缩压与W1颈总呈正相关(r= 0.371,P<0.01),与β颈总呈正相关(r= 0.548,P<0.01),与Ep颈总呈正相关(r=0.629,P<0.01),与AC颈总呈负相关(r= -0.494,P<0.01),与AI颈总呈正相关(r=0.430,P<0.01),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 0.602,P<0.01),与W2桡动脉呈正相关(r= 0.484,P<0.01),与Ep桡动脉呈正相关(r= 0.311,P<0.01),与PWVβ桡动脉呈正相关(r= 0.287,P<0.05)。舒张压与W2颈总呈正相关(r= 0.297,P<0.05),与β颈总呈正相关(r= 0.417,P<0.05),与Ep颈总呈正相关(r= 0.489,P<0.01),与AC颈总呈负相关(r=-0.437,P<0.01),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 0.548,P<0.01),与AC桡动脉呈负相关(r=-0.397,P<0.01),与β足背呈正相关(r= 0.408,P<0.05),与Ep足背呈正相关(r=0.350,P<0.05)。甘油三脂与β颈总呈正相关(r= 0.311,P<0.05),与Ep颈总呈正相关(r= 0.352,P<0.05),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0.334,P<0.05),与W2桡动脉呈负相关(r= -0.504,P<0.01),与AC桡动脉呈负相关(r= -0.511,P<0.01),与W1足背呈正相关(r= 0.503,P<0.05),与NA足背呈正相关(r=0.408,P<0.05)。血总胆固醇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 0.309,P<0.05),与W2桡动脉呈负相关(r=-0.362,P<0.01),与NA桡动脉呈正相关(r= 0.383,P<0.05),与β足背呈正相关(r= 0.402,P<0.05),与Ep足背呈正相关(r= 0.400,P<0.05),与AC足背呈负相关(r=-0.476,P<0.01)。血糖与生理性弦脉组WI各参数均不具有相关性。体重指数(BMI)与Ep颈总呈正相关(r= 0.307,P<0.05),与PWVβ颈总呈正相关(r= 0.307,P<0.05),与W2桡动脉呈负相关(r= -0.316,P<0.05),NA足背呈正相关(r=0.358,P<0.05)(表5)。

表2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颈总动脉WI各指标比较

表3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桡动脉WI各指标比较

表4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足背动脉WI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脉诊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诊病方法。施诊者通过手指感受受诊者脉动的形象,形成对脉象的诊断,从而推断患者五脏六腑的变化给予诊断和治疗。脉诊部位经历了从遍诊法到三部九侯再到人迎寸口,最终形成了独取寸口的诊断方法。随着脉诊部位的减少,脉诊所能获取的反应人体机能状态的信息也大大减少。人迎脉(颈总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距离心脏较近,更多地反映了心脏和大血管的机能状态。而寸口(桡动脉)、趺阳(足背动脉)脉则为人体的中小动脉,更多地反映了人体的外周循环和中小动脉的机能状态。因此将三个脉诊部位的信息相结合,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人体的整体机能状况。

表5 生理性弦脉组脉图参数与生理指标的相关系数

WI 技术运用于脉象研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可丰富脉象研究的内容,拓展研究部位[10]。本研究通过对60 例平脉和60 例生理性弦脉的对照研究,探讨了平脉和生理性弦脉在人迎、寸口、趺阳三部的WI参数及脉图特点,分析了这两种脉象所反映的人体机能状态。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各组数据中,反映血管外周阻力的NA 值较平脉组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反映血管硬度的β、EP、AI、PWVβ值均较平脉组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反映血管顺应的AC 值较平脉组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血管弹性较平脉组降低,外周血管的血流阻力增高。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各组数据中,反映外周阻力的NA 值较平脉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反映血管硬度的AI 值较平脉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生理性弦脉组的外周血管血流阻力均较平脉组增高,而血管弹性较平脉降低。因此,可以看出,生理性弦脉是人体动脉血管弹性减退,外周中小动脉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高的一种状态。而从生理性弦脉组脉图参数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年龄、血压、血脂、BMI等的增高与生理性弦脉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和血压与血管的弹性和外周阻力的关系更密切。现代医家[11,12]认为:弦脉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脉搏形体改变的脉象,如动脉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紧张度增高,或血管发生退行性变化,呈现出平直搏动的征象。其机理多与血管壁弹性减退或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周围血管紧张度增加,或局部血管缩小,心脏泵亢进或正常,心搏排出量增多,循环血量增多,血压增高或正常等因素有关。既往的研究结果更显示生理性弦脉的产生是以年龄的增大为基础的[13-15],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动脉发生退行性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逐渐增高,外周小血管弹性也降低,而血脂逐渐增高,导致外周阻力逐渐增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吻合。仔细对照生理性弦脉组的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WI 曲线可以看出生理性弦脉组各动脉的NA 波均较平脉组加深,这与数据统计结果相一致。

综上可以看出,WI技术运用于脉象研究可以拓展脉诊研究的部位,运用于三部脉诊可以更全面的反映脉象信息,能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客观的数据及波形支持。生理性弦脉的WI脉图特点为NA波形加深,参数特点为NA、β、EP、AI、PWVβ值增高,而AC值降低。

猜你喜欢

脉象生理性桡动脉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