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对食管癌放疗后生活质量及外周血免疫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
2019-01-18陈超,陈理
陈 超,陈 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死亡281万例,消化道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其中食管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1%[1],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3%[2]。目前,国内外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化疗,尤其是对晚期及体质较差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放化疗更是首选治疗方案;放化疗虽能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但同时射线的副作用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失眠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找无痛苦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宝贵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应用雷火灸灸治相关穴位,取得了较好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7年5月—2017年10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据病理报告确诊为食管癌并予放射治疗的住院患者。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据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者,符合放疗指征者;②年龄在40~80岁之间;③KPS>70分,无远处转移者;④患者愿意接受雷火灸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放射性治疗禁忌症或不能耐受放疗者;②恶性肿瘤已转移者;③依从性差或预期生存时间<12个月,不能完成治疗者;④每疗程放射总剂量在45~66 Gy以外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放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6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基础放射治疗同对照组,并采用雷火灸(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专利号:ZL200620001637.3)治疗。①取穴:取双侧足三里、肺俞。足三里穴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肺俞穴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3]。②选用赵氏雷火灸,规格28×100 mm。嘱患者取坐位,点燃灸条,灸条在距离皮肤2~3 cm垂直高度范围内上下来回移动,灸至皮肤发红为度。依次灸双侧肺俞及双侧足三里。③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6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
QOL评分表从精神状况、食欲情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4]。其总分为6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越好。
3.2 外周血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TGF-β1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促进肿瘤生长、浸润的机制主要在于: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抑制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的分化、抑制肿瘤抗原的表达及免疫细胞向肿瘤的浸润等[5],其高表达提示食管癌病情的发展。
3.3 外周静脉血肝肾功能
用于评价本实验的安全性,包括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尿素氮(mmol/L)、肌酐(umol/L)4项指标。
3.4 观察指标的采集、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放疗前1天、放疗开始后6周、放疗结束后3个月至江苏省肿瘤医院由医生进行QOL评分并记录。同时于放疗前1天、放疗开始后6周、放疗结束后3个月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标本10 mL,按要求分离血清并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TGF-β1的含量;记录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尿素氮(mmol/L)、肌酐(umol/L)数值。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各阶段两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开始放疗前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OL评分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5.2 各阶段两组患者TGF-β1(pg/mL)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开始放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清免疫因子TGF-β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组间比较,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低,但据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5.3 各阶段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放疗前肝肾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情况数值对照组均值较治疗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雷火灸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损害。见表4。
表3 两组TGF-β1水平比较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4 两组各阶段肝肾功能损害情况比较
6 讨论
食管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人数约为47.7万,估计死亡人数约为37.5万[6]。由于起病隐匿本病的早期诊断率较低,确诊时多数人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需要通过放化疗来杀伤癌细胞延缓疾病进展[7]。放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同时射线放疗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打击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放疗后患者易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睡眠障碍等症状,甚至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8]。预防或减轻食管癌患者放疗后损伤是临床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医学根据食管癌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噎”“噎塞” “膈” “膈气”“噎膈”等症相类似,多数学者主张将其归属于“噎膈”范畴[9]。本病发病初期以本虚为主,正邪之气俱盛;中期则虚实夹杂,邪实渐盛;晚期正气虚弱,阴阳皆损[10]。足三里是强壮保健要穴,属于六合穴之一,土性土穴,具有助消化、理脾胃、补虚弱、调气血的作用。肺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与食管位置前后相互对应,俞意为“转输”,有输通经脉气血运行之意[11],按照中医阴阳理论背部属阳,雷火灸背腧穴可达到振奋阳气、调理阳气运行、扶正固本的作用。雷火灸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认可推广应用于临床,不同于其他艾灸,雷火灸除艾绒外包含乳香、沉香、木香、羌活等药材,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裹代雷火灸燃烧时释放的各种药物分子,迅速吸附在人体皮肤通过脉络和腧穴的传输,共同达到通经活络、扶正固本、活血行气、散瘿散结等作用[12]。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雷火灸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疼痛程度、疲劳程度、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增强患者食欲减轻患者放疗后恶心感等,说明雷火灸能有效提高放疗后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3],同时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程度[14],抑制TGF-β1水平,操作安全简便,不损害患者肝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雷火灸可以预防或减轻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