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手段研究
2019-01-18李金龙
李金龙
(北京体育大学 体 育商学院,北京100084)
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为主题的生产生活空间,对于满足人民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特色小镇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单一的政府投资或企业市场化运作对建设主体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风险较大,因此采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对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手段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体育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提供参考。
1.体育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现状
近年来,政府和金融机构陆续发布了有关特色小(城)镇的金融支持政策,推进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提高小镇建设质量。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首批体育特色小镇示范点,从相关政策文件和体育小镇建设实际情况看,体育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二是金融机构支持;三是财税支持。
1.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发体育特色小镇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强调鼓励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与PPP模式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在政府部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PPP模式已成为了我国民生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超过50%的体育特色小镇已启用PPP模式,超过70%的项目已启动政府购买项目。[1]
1.2 金融机构支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
体育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多公共或准公共属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难以获得社会资本青睐,因此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尤为必要。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等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大对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力度。各大银行为保证小镇项目顺利落地并提升小(城)镇的发展质量,分别开发了重点支持项目和优先支持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运营管理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同时各大银行也推出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小镇融资建设,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的基金、租赁、购买协议下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类贷款业务;农业发展银行的委托贷款、银团贷款;建设银行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碳排放权质押等。
1.3 政府财税支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同时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在之后各地方出台的特色小镇培育政策中地方政府也对特色小镇都采取财政支持和补助等形式支持小镇建设,如财政返还、城镇化专向资金优先利用、地方发债、低价的土地指标划分和低息贷款等。[2]
2.体育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问题
2.1 相关的法制不健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PPP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为PPP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发布了诸多PPP规范性文件,但其法律地位较低。而且PPP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与《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存在冲突,这对PPP模式的推广较为不利。[3]另一方面,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等多个国务院职能部门都在所属领域内出台了涉及PPP模式的融资政策,这使得不同领域PPP项目的审批和实施办法形成了较大差异,缺乏一个统一法律文件的指导,显得较为混乱。
2.2 社会资本介入难
体育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多公共或准公共属性,收益率较低,难以达到社会平均收益率,建设周期长但又需要资本的不断投入,超过了社会资本的承受极限。另一方面,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在合作模式和程序尚不成熟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社会资本的介入面临层层审批程序,效率较低,后期社会资本退出渠道单一等问题,影响社会资本介入的积极性。在政府和社会资本权利博弈的过程中还可能由于程序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社会资本面对强势地位的政府时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在项目建设中沦为融资的工具,这都大大增加了社会资本的介入难度。
2.3 金融体系运行不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目前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资本市场不健全,在股权、信托、金融租赁等诸多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条款和限制。市场的透明度、开放度、公平度不高,影响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融资效率。从金融机构方面来说,国有金融机构居主导,非国有金融机构少。非上市金融机构多,上市金融机构少;大型金融机构多,小型金融机构少;银行类金融机构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少,无法形成多层次的金融结构和良性竞争环境,影响金融机制发挥功能的效率。[4]同时中国的金融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则缺少资金支持,不利于体育特色小镇在全国的推进。
2.4 体育特色小镇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存在矛盾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供给的主要是短期资金,而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很明显我国金融机构在长期资金投融资方面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融资体系以债权融资为主,这就导致了众多的企业债务甚至政府部门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同时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交通、水电、医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是公益属性,这些特征与金融机构主要追求短期盈利的要求并不符合因此金融支持存在供需矛盾问题。
3.体育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建议
3.1 完善相关法制建设,规范融资过程
以PPP模式为例,体育特色小镇PPP项目投资规模大,涉及巨额资金,周期长,参与主体多,这种模式在国民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用,因此,要加快推进PPP模式立法,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法》,通过法律权威性增强社会资本对PPP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保障社会资本的权益。[5]另一方面要修订《体育法》,对体育产业中的PPP融资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引导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相关的PPP融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此法指导地方政府和相关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台体育小镇PPP融资的操作流程、规则和监管办法。[6]同时要做好与其他法律的统筹协调工作。
3.2 运用多种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体育特色小镇的融资可以将小镇的项目按照不同的类型来进行分类融资。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依托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平台在商业银行获得整体授信来获得信贷支持;建设所用大型设备可以采取融资租赁模式,降低成本;对于体育产业集聚区可以以未来稳定的现金流吸引企业进入;对于难以达到商业银行风控标准,又缺少足够抵押资产,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体育企业可以采取信托计划及资管计划面向金融市场投资者募集资金,或者引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股权类投资基金;对于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业态,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融资。[7]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众筹高效筹集社会资金。
3.3 优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不断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金融市场法制建设,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的比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小型金融或类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推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乡镇、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8],为体育特色小镇在全国推广提供支持。
3.4 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机构应该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针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难点、痛点来开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构建包括股权、债券、信托、保险等全方位的小镇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大力发展开发性金融,搭建小镇投融资平台,按照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积极支持利用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赋予其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债务偿还等职能,统一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和经营管理,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