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践推动流域协同治理落地见效
2019-01-18◇纪平
◇ 纪 平
共建创新平台,共享发展成果。2019年11月2日,首届永定河论坛在北京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5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主题,为打造和丰富我国流域治理的“永定河样本”建言献策。
治理保护的整体性与行政管辖的分割性一直是我国流域治理面临的难题,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同样受制于此。爬坡过坎,创新发展是关键。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国家层面进行战略布局、组织推动的流域治理创新实践,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这块“试验田”里率先破题。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对包括永定河在内的“六河五湖”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此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出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成立,推动印发《关于组建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公司的指导意见》。2018年6月28日,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流域治理新模式在永定河流域正式落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决定流域治理必须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以系统思维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壁垒”。公司化运作模式是永定河流域协同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由流域沿线京津冀晋四省(直辖市)政府协商出资,并引入战略投资方中国交通集团,各方共同组建、运行、管理公司。以公司为纽带,流域各地政府建立起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目标,长期务实合作、共享治理效益的新型协作关系,上下游协同联动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公司作为跨区域治理项目的唯一实施主体,改变了过去流域各地“零敲碎打”的“单兵作战”方式,开启以流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分散治理效果差、跨区域协调难等问题,为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具有准公益性的特点,资金短缺是共性难题。永定河项目“试水”市场化运营模式,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资为财政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由流域公司通过银企合作和产业开发等路径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匹配流域优质资源,实现资金平衡。“两手发力”充分发挥了政府与企业的各自优势,推动投资效益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已迈出重要一步,为新形势下推进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流域治理保护是一场持久战,行稳致远需要理念、认知、方法和行动的融合与创新,需要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期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实践,共同开创流域治理新局面,推动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