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定河流域产业开发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019-01-18杨德宏

中国水利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永定河产业园误区

杨德宏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100037,北京)

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项跨三省两市的重大工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谋划前提,探索和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其具有高度的外部性特征,更加具有战略导向、制度创新导向、政策导向特点。

一、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

从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性发展角度看,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区域资源协同开发的新探索,因此有很大的国家级政策空间可以期待;从如何兼顾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需要一个综合的、系统的、长周期的谋划和推动过程。综合治理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制定策略,在土地开发利用领域扩大开放、新能源开发、大农业开发模式等多方面,都存在制度创新“先试先行”的契机。

流域治理过程中矿区修复、产业用地集约开发、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流域各地方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具体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以及产业培育方面,在空间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中要避免三个误区,利用好三种资源。

二、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及建设应避免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产业园区规划的空间选址简单复制第一代园区的选址逻辑——“远离主城区”。应该尽可能邻近人口密集区域选址。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带来阻碍和各类隐形成本的增加,也避免因园区空间、体量过小,形不成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的规模效应。这个规划逻辑同样适用于旧园区的合并、扩张或改造升级。

第二个误区:产业园区的建设简单复制过去30年 “大城投”的开发建设模式。应该更充分地利用“存量(城市资产、市场开发)+增量(基础设施投入更新、城市生活配套服务)”,与社会资本充分合作,开放通道,利益共享,创造多种盈利模式,解决开发资本来源,建立支撑长周期的资本循环。

第三个误区:产业导入过度要求“高级化”。可以预见,永定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能源、土地、人力成本,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布局需求,尤其是满足中小企业需求。衡量永定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不能用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要求的投入强度、产业强度、技术强度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更应该把产业导入和培育的政策着力点放在如何创造门槛适当、成本适当、要素供应适当的土壤上,久久为功。一方面“走出去”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让大量原生态的产业、行业、企业能从地里“长出来”,而不是片面地、一厢情愿地 “为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模仿”高质量发展。在新常态发展环境和环境友好型开发模式下,用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扩大就业,就是高质量发展。

三、永定河流域三大产业开发资源

永定河流域的产业开发要争取利用好三大资源,持续地创造发展原动力,从而“布局”与“保护”相得益彰,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一是“深化改革”的政策创新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的证券化试点,扩大开放,利用境外长期、低成本资金进行全域旅游和大农业资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森林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等。

二是充分挖掘城市资产及产业基础资源。从纯投入转向 “投入+运营”阶段,强化资源“运营思维”,提高地方政府可支配资源的杠杆效应,提高资本渗透率,形成开发资金投入产出的完整循环。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软环境”核心竞争力。流域的中、西部地区,要深度解读国家层面的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精神,快速跟进。借鉴发达地区已经分批落地的经验,为成本敏感度高、长期投资风险高的实体经济、草根经济打通投资落地“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永定河产业园误区
永定河治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美丽河北之永定河
一条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大型音舞诗画《四季永定河》精彩绽放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