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整脊药膏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25例

2019-01-18张益辉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药膏错位电针

张益辉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背肌筋膜炎主要是指背部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群软组织慢性劳损的累积而形成无菌性炎症,引发肩背部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笔者应用齐刺法加电针疏密波刺激、手法整脊、自制膏药走罐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38.2±2.3)岁;病程最短8 d,最长180 d,平均(39±1.8)d;平均VAS疼痛评分(6.23±0.51)。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37.4±2.9)岁;病程最短7 d,最长176 d,平均(38±2.6)d;平均VAS疼痛评分(6.31±0.36)。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1]。①有长期从事同一姿势伏案学习、工作的慢性劳损史,或有外伤史,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②病灶多位于两肩胛之间菱形肌或竖脊肌;③背部肌肉紧张强直感,天气变化以及劳累常引发或加重病情;④背部脊柱两侧有压痛点;⑤肩背部可触到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点;⑥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除外肿瘤﹑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③除外有胸背部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的患者;④除外有严重心血管病以及高血压患者;⑤除外皮肤过敏或有溃疡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毫针齐刺治疗

患者俯卧,胸部垫一个枕头,在背部找出疼痛阳性结节点,用0.30 mm×40 mm针灸针在痛点直刺,进针深度针尖一定要刺过痛点阳性结节的一半以下。再在上下或左右1 cm处各向中间斜刺一针,得气后接G 6805-2电针治疗仪,疏密波最大忍受强度刺激25 min。针刺时要注意安全,针入皮下后缓慢进针,以免针刺过深伤及内脏,到达深度后不提插,行捻转手法,得气后再接电针仪。

2.1.2 取针后整脊疗法

医者拇指触诊法,从第一胸椎开始到十二胸椎沿后脊突两侧向下用拇指指腹按触,指下感觉有隆起的,就是胸椎小关节有错位的地方,用拇指指腹按揉几分钟,然后用掌根定点按压法复位,一般会听“咔哒”响声。复位时用力缓中带沉,不可用蛮力暴力,以防损伤。如果肌肉紧张复位不成功,不要强复位,等肌肉松解后再行复位手法。

2.1.3 药膏走罐

药膏的制作方法:红花50 g,桃仁50 g,延胡索50 g,加水800 mL,文火煎40 min,用细筛沥去药渣后把药汁煎浓缩成60 mL 药液,加入适量1∶1比例蜂蜜,不断地搅动形成糊状,最后加入冰片50 g,冷却后备用。将药膏均匀涂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脊柱旁第一第二线的位置,用4号玻璃火罐从胸1椎到胸12椎位置上下走罐。直至皮肤发红紫,然后把罐停留在最痛点留罐5 min。

2.2 对照组

单纯用针刺加电针治疗。

2.3 疗 程

两组电针治疗均1 d 1次,治疗组药膏走罐3 d 1次,手法整脊视椎小关节复位情况,以消除错位为最终目的。以电针12次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痊愈:静止以及各项功能活动时均无疼痛感,背部肌肉按压无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各项功能活动基本如常,劳累后疼痛加重,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明显缩小;有效:疼痛较前有所改善,劳累时疼痛加重,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无明显变化;无效:经治疗前后无任何改变。

3.2 VAS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or,Vas),其中无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分~3分,中度疼痛为4分~6分,重度疼痛为7分~9分,疼痛难忍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88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疼痛评分6.23±0.51,治疗后0.98±0.15。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6.31±0.36,治疗后2.67±0.68。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4 讨 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使肩背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处于紧张牵拉状态,形成慢性劳损。外伤后肌肉急性损伤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使肌肉处于长期慢性水肿痉挛状态。损伤肌肉组织的长时间水肿疼痛导致局部缺血缺氧逐渐加重,组织液渗出,产生纤维性粘连,形成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因此,治疗原则以通经活血化瘀止痛为主。

阳性结节点也就是阿是穴,是背肌筋膜炎疼痛的根本点。《官针》篇云:“齐者,三针齐用也,故又名三刺。”齐刺阳性反应点,针尖直达病所,可以起到松解、剥离、减张、减压的作用[2]。多针作用于患处,可以增加针刺的面积,加以电针疏密波持续刺激可以使针感增强,提高针刺效应。现代研究表明[3],针灸可以直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供应。血供的增加可以加快肌肉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起到缓解肌肉的紧张挛缩、促进粘连的肌肉组织恢复正常的作用。电针疏密波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消除肌肉炎性水肿的功能[4]。

背部肌肉长时间的紧张疼痛牵拉会影响胸椎的平衡,使椎小关节产生错位,椎小关节的错位再形成肌肉韧带的紧张疼痛。“筋隆起,骨错缝”,用拇指触诊法寻找到错位的小关节,整复错位的椎小关节,消除小关节错位形成的脊柱不稳的因素,可以加快疾病的痊愈,巩固治疗效果。

背部为膀胱经所过,足太阳膀胱为阳气所主,《灵枢·经脉》关于膀胱经所主病候的论述:“是动则病……项如拔,脊痛……”药膏走罐治疗,结合拔罐、刮痧、膏摩三种疗法,在膀胱经走罐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激发背部阳气,使背部肌肉经络气血流通,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走罐时罐内负压的作用使皮肤毛孔张开加快皮肤对药膏的吸收,通过火罐上下来回推刮能够兴奋局部神经加速背部气血流动。拔罐可以改善背部气血运行,在最痛点走罐并留罐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的阳性反应点,刺激末梢神经,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黏膜的渗透性改变,从而使粘连松解肌肉恢复正常[5]。

膏药中红花通经活血、消肿散瘀止痛,能够产生显著的抗炎、镇痛、镇静的效果[6];桃仁活血祛瘀,具有较高的抗炎作用,桃仁蛋白对炎症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延胡索中的生物碱具有很强的镇痛、镇静作用[8];冰片芳香味辛,具有消肿止痛抗炎和引药入皮之功能,目前大量研究发现[9],单用冰片或联合其他皮肤促透剂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膏药结合走罐活血祛瘀、痛络镇痛,使背部的经脉通畅,肌肉松解。

笔者体会到在治疗的同时教会患者做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加快疾病的痊愈减少复发。本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药膏错位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有趣的错位摄影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药膏要按不要涂
药膏要按不要涂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