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利眠贴治疗失眠症22例
2019-01-18莫贤晓黄凯敏
莫贤晓,姜 宁,黄凯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48)
失眠症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社会压力过大等有间接性联系,此类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入睡难、多梦、睡中易惊醒,且大部分失眠患者还伴有健忘、易躁易怒等症状[1]。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飞快,人们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工作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而患上失眠症,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其精神不振、乏力,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本病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西药长期应用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部分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导致疗效不理想。为此,我院开展了针灸联合利眠贴对失眠症治疗效果的研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42例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研究组22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1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6岁,平均(68.6±5.3)岁。研究组中,男6例,女16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9岁,平均(65.8±4.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失眠症;病程超过6个月;患者成年。
1.3 排除标准
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全身性疾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患者;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科疾病患者;昼夜颠倒工作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艾司唑仑片予以治疗,患者每日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连续用药7 d。
2.2 研究组
采取针灸联合利眠贴(生产厂家:佛山市福斯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42260305)治疗。①针灸方法:失眠症针灸主穴包括神门、内关、百会以及四神聪。然后根据患者的中医类型辨证取副穴,阴虚火旺型取太冲及太虚;心脾两虚型取心俞及脾俞;心肾不交型取心俞及肾俞;痰热内扰型取丰隆及内庭。完成取穴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对即将施针的穴位及周边皮肤进行消毒,将长2寸的毫针刺入既定穴位,以虚实证的差异分别实施补法与泻法,主穴留针30 min,而副穴完成针刺手法即可撤针。②利眠贴疗法:患者每日入睡前30 min使用利眠贴,使用前将患者的印堂穴与前额处进行清洗后擦干,并保持干燥,撕开独立包装袋将利眠贴剂取出,于患者前额处直接贴敷利眠贴,使其贴剂中柄与患者印堂穴直接对应,睡前患者呈俯卧位,在前额处或眉心处集中注意力,进入睡眠后可自动改变体位。次日清晨可除去利眠贴。连续治疗7 d。
利眠贴属于医疗器械的一种,通过对穴位进行敷贴,以静电和磁场的生物作用对患者的穴位和皮肤进行调节[2]。在患者印堂及前额处贴敷对失眠症进行治疗的机制目前尚未能完全明确,可能是因为印堂穴在经络分布中属于经外奇穴,然而其所在的位置则为督脉,督脉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在该穴位处实施医疗方法可起到安神、镇静、调节失衡阴阳的效果。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3]
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评价量表(ISI)、疲劳量表(FAI)、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其中PSQI总分为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性;ISI总分为28分,分值与失眠程度呈负相关性;FAI采取7级评分法,分值与患者疲劳程度呈正相关性;BAI量表评分超过12分即可鉴定焦虑,分值与焦虑情况呈负相关;BDI每项计分采取4级评分法,超过16分即可评定为重度抑郁,分值与患者抑郁症状呈负相关性。
3.2 疗效标准
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评定需参考PSQI指数分值。治愈:相比治疗前减分率超过3/4;相比治疗前减分率超过1/2;好转:相比治疗前减分率超过1/4前;无效:相比治疗前减分率未超过1/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改善率与好转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ISI、FFS、BDI以及BA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SQI、ISI、FFS、BAI、BDI评分比较
4 典型病例
王××,男,58岁,于2017年3月15日来我院初诊。主诉:失眠症状持续1.5 a,最近2周症状加重来诊。就诊时可见该患者易躁易怒、焦虑,自述其在最近2周每晚睡眠时间仅为3 h左右,且目涩、口干、畏寒、乏力、舌色暗紫、脉弦滑。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证属阴虚火旺型失眠。治疗采取针灸(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四神聪、太冲及太虚),并给予其利眠贴疗法,睡前于印堂穴与前额处贴敷利眠贴,贴剂中柄对应患者印堂穴,治疗1周。1周后患者自述睡眠时间由3 h左右增加至5 h,畏寒、焦虑、口干、目涩等症状缓解,连续治疗2周,最终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乏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完全消除。
5 讨 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我国失眠症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失眠症属于高发疾病,发病后可引发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同时睡眠不足也会使患者精神状态差,工作效率低。长期失眠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探究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意义重大。
现阶段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失眠症时会选择西药治疗,常用药为艾司唑仑,其主要功效是抗抑郁以及焦虑。该药物虽然能对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抑制,起到镇静安神和催眠的作用,但是其应用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为严重,大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发生头晕乏力、嗜睡症状,甚至产生幻觉,并且该药物长期应用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导致病情易反复,进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4]。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症归属在“不寐”范畴,病因分为内伤及外感两类。针对失眠症,中医疗法由来已久,且经验丰富,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最常见的外治方法,其对失眠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在中医观点中,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并非单一症状,而是以多种证型的方式表现。通过针灸法对失眠症进行治疗的原理为:对患者的神门、内关、百会以及四神聪等穴位进行针刺,可以实现安神、静心且降燥滋阴的效果,对此采用辨证取穴针刺,可起到补血清热、滋补降燥、安神益气、健脾等功效。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失眠症与患者的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例如黑色素分泌量的旺盛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睡眠质量,而针灸疗法的应用可以提升患者夜间黑色素分泌,进而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除针灸疗法外,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还加用了利眠贴疗法,其组成包括磁片、无纺布、离型纸、压敏热熔胶以及静电荷驻极体聚四氟乙烯膜等5部分。中医针灸理论中有关于印堂穴治疗失眠的相关内容,并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而利眠贴是基于针刺印堂穴理论发展而来,其可以在夜间使用,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弥补了针灸疗法在白天使用的不足,两者互相配合,给予失眠患者全天候治疗,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相比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更好,由此可见针灸联合利眠贴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不易成瘾,因此该种方式值得推广。
失眠症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利眠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提升,焦虑、抑郁以及疲劳等不良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