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的话

2019-01-18朱静宇

关键词:比较文学现代性留学生

朱静宇

“ 现代性”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主要是指启蒙运动所开启的近代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即以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中心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现代西方文化观念。中国关于现代性的热点研究,起初是聚焦在对西方现代性理论与思潮的介绍、梳理和评估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对于现代性的思考渐趋多元,构成了颇具张力的学术研究空间。本专栏的三篇文章无疑集中展现了对现代性思考的多元视角。

现代性的一个外在形态特征就是对“ 新”的追求,现代性的内涵就是“ 新”。查明建教授的《论现代主义翻译文学与当代中外文学关系》一文就呈现出了对“ 新”的追求。他认为,外国现代主义翻译文学,不仅为中国文学展现了一个陌生而新奇的文学新世界,同时,也为思想解放、新的文化语境的形成提供了话语资源。翻译文学不仅是中外文学关系发生的第一现场,同时其译介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被接受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元素。

在王向远教授《“ 生态史观-森林思想”与当代日本的东西方观》一文中,现代性代表着与“ 传统性”不同的理念和因素,现代性更多表现为抽象的原则、理念和观念。王向远教授通过对梅棹忠夫、安田喜宪、梅原猛等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学者如何借助地理性、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思路,以“ 东方—西方”观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点,分别对传统的“ 东方—西方”或“ 亚洲—欧洲”观加以解构,达到论证日本文明与文化的“ 特殊性”和“ 优越性”的目的。论文条分缕析,丝丝入扣,从而揭示出了当代日本所具有的与传统不同的“ 东西方”观,其现代性不言自明。

中国的现代性起源于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习欧美社会政治制度,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中国各种现代新学科的建立,留学生对此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朱静宇教授《留学生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之构建》一文通过对留学生的域外视野、语言优势以及研究实践等方面的详尽分析,阐释了留学生与比较文学这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得以建构的关联作用。

三篇文章所描述的对象与最终的落脚点各不相同,正因如此,它们思考现代性问题的角度与分析的方式给予了我们多元化的启迪。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现代性留学生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介绍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国际汉学的传统与现代——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圆桌会议侧记
浅空间的现代性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