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高校党内监督的相关探讨
2019-01-17方芳王婕
方芳 王婕
关键词高等院校 党内监督 先进性 高校党建
一、强化高校党内监督的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认识到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相关机制,从多个方面完善了监督体系,确保党内监督工作顺利开展。而高校党建工作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高校党内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确保高校党内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党员干部利用自身较高的觉悟,可以为高校其他教职员工树立学习榜样,提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如果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可能会造成党员权利的滥用,不仅会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能会损害学生或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就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部分党员的权利可以得到有效制约,使得高校党员能够在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下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真正为学生和教师谋取福利,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二)是贯穿党的方针路线的重要措施
高校党内监督工作作为国家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设立对应的机构,完善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相关机制,学习和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紧跟党的步伐,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完成。高校党员是教学或者科研工作中的佼佼者,能够为其他教职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高校职工的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党员应该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知识进行武装,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避免武断的、主观的决定。通过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力量,促进党员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凝聚群众的力量,可以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有助于提高反腐倡廉的意识
腐败问题是党建工作中的严重问题,党员的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党的光辉形象,而且还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会破坏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于高校而言,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反腐倡廉意识:首先,提高党员的反腐倡廉意识,在进行教学或者科研工作时,能够始终做到实事求是、稳扎稳打,避免受到外在条件的诱惑,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对于腐败行为要进行积极举报,及时剔除害群之马,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看到高校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决心,帮助全体师生树立更好的反腐倡廉意识;其次,能够提高普通群众的反腐倡廉意识,在过去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事不关己,不应该过多参与或者评论。但是,群众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识别和发现党员的腐败行为,降低党内监督机构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及时治理腐败行为。因此,通过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群众树立反腐倡廉意识,在日常学习或者工作中,对高校党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给与举报,真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高校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开展,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成立了相关的机构,制定了部分规章制度,推动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再加上高校党内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校党内监督工作不受重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在逐渐提高,很多高校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高校扩招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开始对教学和科研等进行逐步改革,提升高校在社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很多高校忽视了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对该工作的开展和完善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认识到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大多依靠组内人员的相互监督以及党员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这种监督形式只能在高校党组织内部开展,无法让群众成为监督工作的实施人员,无法发挥群众的力量,导致监督工作的效果无法得到提高,很多党员内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理,影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党内监督工作所需资源不够充足,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在开展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成立专业的、独立的监督部门开展监督工作,能够保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避免相互之间的利益影响;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场地、设施等资源进行支持。但是,由于高校对党内监督工作不够重视,相关资源投入不足,监督工作的开展进度缓慢,无法真正体现其重要性。
(二)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
首先,党内监督工作无法落实,高校党员作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也承担着党建工作的重要责任,需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然而,很多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很多内部文档或者资料都不会进行公开,基层党员无法获得党建工作的相关资料,自然也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其次,高校普通教职员工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的监督意识不够强烈,当他们发现高校党员内部存在贪污腐败的行为时,害怕被報复,不敢进行监督和举报,只能选择默默忍受的方式继续进行工作,无法真正履行监督工作的职责。
(三)高校党内监督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
首先,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可以更好地约束党内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对党内监督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指导。但是,很多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只是针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制定了规章制度,缺乏党内监督工作的相关内容,导致监督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其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其次,党内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很多监督人员都是从普通党内工作者转岗过来的,因此他们会与原来的党内人员具有利益相关性,无法保持监督工作独立性、公平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监督人员的权利无法得到限制,很可能会引发监督人员职权滥用的问题,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不满。
三、强化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對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视
首先,高校需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建工作的内容,提高对党内监督工作的认识,深入了解其内涵,实施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党内人员的监督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为高校教师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能够提高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需要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更好地完善党内监督工作的组织机构,选拔优秀的、专业的人员,使其真正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对高校内部党员工作实施监督,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进行上报;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监督机制的独立性,避免与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利益牵扯,可以保持监督工作的公平性和独立性特征。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发挥群众在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群众是监督工作的重要参与者,需要组织高校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党内监督工作的内容,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到高校党内监督工作中过来。而且,当前在高校党内监督工作中,群众发挥的作用非常低,必须要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发挥群众在监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确保高校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警机制,对于党内监督工作来讲,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预警机制中,例如: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党规党纪,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时刻保持洁身自好,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自身的行为。并时刻严要求、高要求自身,积极进行工作内容的学习。同时,高校党组织领导需要及时与党员进行谈话,了解他们最新的思想动态等等,时刻关注党组织成员的行为,在做出错误决定之前,及时进行制止。
(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为了更好地激励党员工作,保持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完善奖惩制度:一方面,需要确定奖励制度的标准,对党员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汇报,通过提供多种激励政策,切实提高党员自身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在学习、科研、工作方面的先进带头作用,为其他高校教职员工做出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当党员内部存在违法犯罪现象时,对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严重者需要移交司法机关,使其受到法律制裁;其次,对群众的监督和举报给予特定的奖励。虽然目前高校开展了针对群众监督意识的宣传和学习工作,但是很多群众依然不愿意加入到监督工作中来,党内监督工作缺乏群众力量的监督,无法形成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所以,高校需要设立群众监督相关的奖励机制,对学生或者教师的举报内容,经过仔细核实后,可以给予特定的奖励;并且在设立群众监督机制时,需要对群众的隐私信息进行额外保护,避免群众举报后遭到相关人员的报复,能够更好地激发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党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完成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党员优势,为高校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虽然目前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相信随着高校党内监督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党员和群众监督意识的不断提高,必然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动力。与此同时,作者也希望能够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各界引起人们对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视,促使更多的教育社会研究学者以及高校党建工作者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讨中来,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促进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