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1-17吴专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大学生

吴专

摘要:纵观当下,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却愈发令人担忧。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缺位,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也不强,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下道德意识相对薄弱,道德意志不够坚定,网络失范行为时有发生,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也存在滞后现象。要想改变这些状况,应进一步完善网络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素养,加强线上线下网络道德教育,整体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34-02

近年来,中国网络的发展速度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普及率超六成。纵观中国社会网络发展的脉络,网络已经迅速蔓延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新的挑战,网络道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缺位

网络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他们丰富知识、了解社会、扩展视野、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而网络世界具有多样性、更新快等特点,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的碰撞无疑使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一个比现实社会更复杂的世界,而且网络世界的各种道德规范也还不是那么完善,甚至在某些领域仍是缺位的状态。长期以来,网络道德规范与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基本是相通的,人们也基本是延用现实中的道德规范来对各种网络行为进行约束,但网络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它与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应该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从约束力方面来说,网络道德规范多只能依靠个人现实道德规范的自律,这对个人的道德规范提出了一种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虚拟世界中现实的道德约束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同时由于网络技术更迭非常快,道德规范的建立并不能完全与之同步,总是出现滞后的现象,而且道德规范的形成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对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也十分关注网络道德规范这一领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开展了一些针对社会关切的网络净化活动,但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仍未明确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下道德意识薄弱

由于网络的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即时共享等特点,不断吸引着大学生沉浸其中,他们感觉网络为其提供了畅所欲言、表达自我的空间,认为网络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不受现实规则的约束,甚至将网络当作一个逃避现实社会的宣泄自我的窗口。但他们对网络环境的认识并不深刻,自我道德意志也不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消解了现实的道德要求,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去触碰道德的底线,造成了网络上的一些乱象,如部分大学生网络行为异化,网络人格不健全,盗取他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发泄现实不满,键盘侠层出不穷,还有部分炫富拜金,有些因为网络游戏的沉迷造成了很多心理的问题,这些表现都说明在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比较薄弱,道德选择模糊。因此,如何在虚拟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迫在眉睫。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高校对网络的管理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也是相对松懈的。一方面,高校注重的是基础知识技术的传授,也开设了相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但没有网络德育相关的课程,缺少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也存在对网络认识的偏颇现象,对网络的认识与理解跟不上网络的发展,有时因为网络的乱象而把网络妖魔化,甚至污名化,这也使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停滞不前。所以高校应及时更新网络的道德教育观念,以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为目标,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以更为科学的态度正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一)完善网络道德规范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的完善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的基础。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各种问题开始凸现,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网络规范,不让网络成为一个“法外之地”,但影响甚微,且执行难以完全到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总体缺乏有效监管,网络的乱象丛生也使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当然,在完善网络道德规范的时候,要考虑网络在大学生的个性形成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网络使大学生既能在虚拟世界里自己表达观点,选择自己的定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参与社会,有利于他们社会参与意识的提升,有利于他们更为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应注重保护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从国外吸取相关经验,加强网络的治理。然后提高网络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特别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实施大学生网络公约等,让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真正发挥实效。

(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首先从外部环境入手,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封锁和抵制一些低俗消极、负能量等信息内容的传播,让大学生能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指导,形成更为健康的网络生态。同时,应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选择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入“慎独”教育等,增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其在网络的使用中能实现自我监督、在虚拟的环境下也能形成道德的正确选择,在面对多元信息的冲击下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分析问題的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使大学生能正确使用网络,形成更为健全的网络人格。

(三)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从线下的课程课堂开始,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主动设置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促进网络思想教育与现实思想教育的交叉融合,这样既可以丰富现有的思想教育形式,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政治教育内容,也能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的辨别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线上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利用网络这一重要平台作为正确舆论导向的窗口,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建立网络宣传窗口,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相关道德教育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普及网络知识和“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使网络在成为知识信息获得的重要工具的同时,更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潆芳,孙树桐.高校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N].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38.

[2]卢雪琴.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技普及实践,2017,(11):171.

[3]张羽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与教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24.

[4]孙超,宋吉鑫,姚远.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8,(7):53.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