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探析

2019-01-17黄秋凤

防护林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山丹县林业农民

黄秋凤

(甘肃省山丹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100)

二十世纪末我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点林业工程之一,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对我国生态环境、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落实退耕还林,有效利用地理环境因素提高林业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山丹县的退耕还里工作中,总结出快速恢复生态环境、有效增收的措施。

1 山丹县林业现状

1.1 山丹县林业生产工作的制约因素以及现状

山丹县属于农业县,由于近些年来环境恶化以及气候干旱导致山丹县干旱少雨,为其农业、林业生产方面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据调查,山丹县2002年林业总收入占农业收入的9%,仅占工农业总收入的0.7%。林业发展前景黯淡,除两个享受天保工程的林场之外,其余几个林场均处于财务亏空的状态,导致林场内部职工工作情绪起伏。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两个因素,人为和自然影响因素,山丹县全县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进行调整,林业部门的发展动力不足,员工工作情绪不高,林业改革措施实施不到位等;另外,林业工程本身的生产周期就比较长,经济效益见效慢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造成林业生产工作不景气[1]。

表1 山丹县2014年退耕地与未退耕地水土对比监测结果

1.2 山丹县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2002年中旬,山丹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约24 740 hm2,为居民的收入成分中增加了额外的林果业、劳动力以及林业补助和草畜业生产等收入,有效落实了山丹县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操作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程度比较高,而且并无经验借鉴,所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对于退耕还林工作整体思路不够明确,不能确定准确的发展目标,工程规划不成熟,导致生态效益不够明显,并且发展数量过多,任务量较重,甚至有“靠天吃饭”的荒谬想法,对于工程中各种制约因素考虑不够详尽。其次,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主管部门对于此项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完全没有认识到退耕还林是解决劳动力过剩以及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领导阶层不能完全落实下去,有时还会对工程形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实施。另外,林业生产部门改革措施实施不到位也影响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程,林业部门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领头羊,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改革不彻底,措施实施不到位,导致林业生产工作以及退耕还林处于力量薄弱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步伐[2]。

2 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及其重要性

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工程,该工程是一项周期性较长、工作环节复杂并且操作难度较大的系统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工程,能够为农民带来一定的优惠政策并为农业以及林业生活增加生机活力。

2.1 退耕还林工作带来的致富机遇

应退耕还林工作的设计要求和工作原则,多数实施此项工作的地区都是较为偏远贫乏的城市,在这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大大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速率,并且有效培养森林资源,为该地区的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生产力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后,能够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并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农村的致富道路开辟新的途径。

2.2 退耕还林工作所享受的政府政策机遇

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逐步改善,有效坚持“谁经营,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将权利均衡,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自觉工作。此外,国务院为退耕还林工作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农民在进行退耕还林之后土地经营使用权期限能够延长到70 a,并且每年每667 m2补助现金20元、粮食100 kg等政策。各地区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

2.3 退耕还林工作的法律保障工作

我国在2003年大力提升了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设力度,全年建设任务已经突破了全国人工造林任务的80%,并且在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强劲的法律上的保障,同时给退耕还林工作增加了无限动力。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退耕还林工作正式进入法治管理轨道,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未退耕还林工作的稳定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山丹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探析

3.1 社会效益监测数据分析

山丹县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后人均收入明显增长,据调查,2013年度山丹县全年财政收入为320 553万元,国民经济中各级产业收入比例分别占国民总收入的20.12%、41.02%、38.86%,其中农、林、牧、副业等其他土地利用率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2%、23%、2%、13%,由于收入的稳定增长使得家庭平均生活消费增加较快,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退耕农户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人均就医花费为1 314.2元。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农户热情很高,调查显示:50户退耕农户2013年恩格尔系数为41.2%。根据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的划分标准。

3.2 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山丹县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有效解决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并促进服务业、劳务业等非农业产业的同步发展。在发展环境上进行突破,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具体规划与培训指导工作,使农民明确经营管理的准则与林业种植技术,并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做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吸引承包、租赁等工作上,实现放“水”养“鱼”的工作目标[3]。

3.3 有效带动生态建设工作持续发展

山丹县林业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具体实施规划,在达到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当地贫困居民的生存问题,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将生态公益林作为主要发展部分,种植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品种,带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逐步深入。按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需要,加大种苗培育工作的同时努力解决种苗自给能力较差的问题,抓紧发展机遇,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发展。

山丹县在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积极遵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原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为我国干旱山区的造林工作提供丰富经验,并在今后退耕还林工作中起模范作用。

猜你喜欢

山丹县林业农民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land produces
山丹县注重“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宣传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