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创技术为支点
2019-01-17崔书健编辑宁翠娟
文/本刊记者 崔书健 编辑/宁翠娟
113项纺织科技奖获奖项目体现了智能制造、原创技术、绿色环保等行业发展关键词
每年一度的“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旨在表彰为我国纺织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优秀代表,所评选的科技项目代表了我国纺织科技的发展水平,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 年度纺织科技奖授奖项目共计113项,体现了智能制造、原创技术、绿色环保等行业发展关键词。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于2018年12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对该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针织内衣创新奖,以及纺织行业专利奖的获奖代表进行了颁奖,对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了授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副会长杨纪朝、副会长兼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孙淮滨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会议由夏令敏主持。
科技奖的四大特点
2018年度纺织科技奖授奖项目共计113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52项。今年的获奖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推进智能制造成效显著。以高质高效环锭纺纱先进技术、牛仔洗水智能化关键技术等为代表的纺织智能制造项目,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纺织制造深度融合,有效推进了纺织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制造基础。
二是原创技术推动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Lyocell纤维产业化、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获奖项目,立足自主创新,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原创技术为支点,提升了我国纺织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现场。
三是绿色环保加工技术继续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以生物酶连续式羊毛快速防缩技术、经轴连续循环染色节水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环保加工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清洁生产,为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和责任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技术标准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以《GB31701-2015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为代表的获奖标准与检测项目,体现了标准在保障健康安全、推进我国技术国际化,以及将技术创新成果标准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标准成为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为经济和便捷的有效手段。
首启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认定
2018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次启动了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评选认定工作,认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23家,纺织技术创新中心14家。同时,中纺联继续开展了纺织行业专利奖的评审,12项专利获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62项获优秀奖。专利奖评审和行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将为推进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行业自主创新技术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育奖注重创造性成果
2018年度教育奖包括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师奖、学生奖两部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面向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共授奖114 项,其中一等奖16 项、二等奖32 项、三等奖66 项。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教师奖和学生奖在14 所本科院校和2 所高职院校展开,共评出教师特别奖1 人,教师奖22 人;学生特别奖2 人,学生奖152 人。
针织内衣奖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度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共授予10个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新材料应用、织造与染整技术集成创新、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对针织内衣行业的自主开发创新技术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针织内衣的产品升级和行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