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的预防接种管理
2019-01-17张璐
张璐
100032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预防接种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免疫规划事业的发展、新疫苗的不断上世,以及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接种儿童数量的快速增多,预防接种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和复杂[1]。如何确保在新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和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减少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居民对预防接种的信任感及满意度,是我们每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职责。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做好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成为摆在社区卫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稳定且长期的服务关系,采取签约的方式,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核心为基层医生,以便全程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连续、方便、有效、安全、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
通过家医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间树立稳定、信任的良好的服务关系,建立联络渠道,让签约居民享受到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且更为连续、便捷、贴心。通过家医签约服务,管理居民的个体健康,形成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家医签约下预防接种工作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医护防团队高度配合
家医签约服务是合理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居民或家庭采取自愿的原则选择1 个家庭医生团队进行服务协议的签订。通过家医签约,家庭医生成为签约家庭的健康守门人,不仅诊治常见病,还会主动协助签约家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社区公卫医生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团队中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相互配合,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形成了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儿童出生后便与其家医团队进行签约服务,家医团队持续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相应服务,与儿童及家长建立起紧密的服务关系,对儿童及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照护,相互之间更为了解、更加贴近。
预防接种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家医团队密切配合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
社区家医团队集合医、护、防三方力量,对预防接种工作全方位考虑,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制订和完善各项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和工作规章制度,对新疫苗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家医团队人员熟悉疫苗的性质及接种的相关事项。团队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确保预防接种各个环节安全,杜绝接种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安全落实到位,保障接种安全。
数字家医信息化支撑,推进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家庭医生数字化签约系统,方便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数字化家庭医生签约系统承担辖区内所有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健康档案记录每个签约家庭的情况,可实时准确地掌握户内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方便快捷地做好健康管理工作,使辖区内儿童、老人及重点人群能够享受到家医签约的个性化服务包。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优化接种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预防接种进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社区预防接种门诊采用信息化叫号系统,家医团队医生采用APP 网上预约来进行预约接种服务,分流接种人群,优化接种过程,保障接种安全,并有针对性地发送疫苗信息,提醒接种服务。
规范疫苗运输储存和管理,保障疫苗安全
家医团队使用生物制品进销存信息系统、冷链监测信息系统等进行疫苗管理。对于冷链的管理采用启用全流程安全智能监管系统,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短信提醒,告知冷链温度是否超过设定值,确保工作人员及时获得信息并处理故障,以保障冷链正常运行,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加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保障预防接种安全
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安全接种安全意识:家医团队按照规范化接种门诊标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强化预防接种管理安全意识,为避免接种差错的发生,做到每苗每人均电子监管扫码,严格对疫苗的质量进行检查;接种人员接种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使接种风险降低,注重团队协作,团队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层层把关,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及时沟通,确保安全接种。对特殊人群接种指征和接种禁忌证,医生应严格掌握,可减少接种偶合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严格执行家长知情同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一项必要的措施为接种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签名制的实行[4]。家医团队在接种前发放知情同意书,指导家长认真阅读,对接种的疫苗进行充分了解。一方面在家长的监督下实施,另一方面家长的签名表明认同进行接种。接种时再次核对知情同意书,确保准确无误,有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出现纠纷。明确接种双方相应责权,有效降低接种风险。
加强对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
家长是儿童最直接的保护者和陪伴者,其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需求、掌握和满意度等情况对于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让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改变其认知[5]。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由家医团队医生开设免疫课堂,组织家长参观接种室、冷链室,使家长了解疫苗管理的严格性,还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使家长意识到接种的安全性、必要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任,让家长自觉地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家医团队医生会针对不同的疫苗通过健康教育向家长强调注意事项,如一般反应的发生概率及相应处理。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家长则不会过度紧张,可相应做出及时处理,减少预防接种引起的纠纷,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进,拉近了家医团队与辖区居民的关系,家医团队医护防人员的配合,形成新的预防接种模式,通过加强预防接种制度化、信息化和协同化,更贴心地为居民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增强了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也提升了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