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五圈层理论的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2019-01-17李霞
李 霞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煤炭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可预见的50~60年内,煤炭都将是主要能源。煤炭行业需要人才,而且需要适应高危险高艰苦条件的特定性的专业化人才。但是,煤炭行业固有的地下、艰苦、危险的特点,导致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存在先天的困难[1]。当前煤炭行业技术人才专业化建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矿业类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二是煤矿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创新,更加专注于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提高存量,重点就是有效调整目前煤矿企业职工文化圈层结构。本文尝试用文化五圈层理论加以分析,并提出策略。
1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内涵
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值得关注。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存量。它的内容则包括技术、知识、时间、健康、态度、兴趣等,而这些内容是劳动者自身较高素质的一种综合,不是与生俱来的特质,需要教育、培训、劳动力迁移等后天投资来形成。人力资本可区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专用性人力资本。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主要分别集中在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是否服务于特定领域收益的持续增加。通用性人力资本比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工作的适用范围和流动转换领域有更多的优势,专用性人力资本却更容易使劳动者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流动率,同时劳动者也更容易在特定领域提高劳动效率,提高边际生产力,服务于劳动力所在行业、企业和本人的收益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和行业及企业具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人倾向于留下来,行业和企业也愿意留这个人,这是双方的共同的最佳选择[2]。
煤炭行业的人力资本,是指能为煤炭劳动者带来持续收益的专用于煤炭行业的知识、技能、行业思维和其他劳动力素质,主要通过煤矿劳动者在长期的行业性生产劳动条件和经历中逐步学习积累而形成,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属性。
1.1 其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
煤炭行业,尤其是煤炭采掘、生产环节不同于其他陆上生产、制造业,煤矿企业职工从事的是高危险、高妨害的工作,而煤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资源,因此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体现在其职工必须具备极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生命健康观念,只有在保证劳动者自身安全和矿产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煤矿职工还必须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程,遵循安全生产法规,更好地实现劳动者个人的职业诉求与煤炭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 其专业知识素质具有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
专业知识素质对任何行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煤矿企业职工的专业知识素质更是如此[3]。例如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矿产资源探查、开采,井下建设,矿山爆破,破煤、装煤及煤运输,采煤工艺技术管理与装备配套,还是煤田开发与井田开拓,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安全治理等环节中无不需要专业的煤炭生产知识,即使是在煤矿的发电、基建、采煤器械创新设计以及煤矿物联网的应用中也需要劳动者具有相关煤炭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这是保证煤矿职工正常、安全开展工作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服务于煤矿企业煤炭安全生产的基本素质。
1.3 其业务实践能力具有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
煤矿企业职工的业务实践能力是直接服务于煤炭安全生产的技能和实践本领,光有科学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业务能力[4],这包括相关人员的熟练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正确操作机械设备的能力、适应井下环境的能力、自救与互救的能力等。煤矿企业职工的不断提高的业务实践能力不仅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持。
1.4 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
煤炭安全生产不仅需要职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极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生命健康观念,更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符合生产需要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煤炭行业人员也十分重要。就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一线坏境来看,绝大多数开采环境尤其是地下开采环境难以给劳动者带来安全感。在离地面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地方,光线条件、空气条件、开采煤层的资源条件、井下技术条件与安全管理条件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完善都可能给劳动者带来巨大的恐惧与心理压力,一旦出现恐惧、慌张或者仅仅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稳定、积极地心态,临危不乱,能够自觉有效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劳动者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积极品质,也是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的具体体现。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开发,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矿企业职工向其他行业流动的比率。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行业条件,其价值的体现和变现也离不开具体的行业和企业,这就使得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和行业及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相对稳定下来。
2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文化五圈层分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可以理解为人蕴藏的文化力。文化圈层理论最早是以企业文化专家刘光明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中提出的概念,圈层模型分为三个圈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后来随着文化内涵的发展,国内很多学者就把文化的定义拓展到了四圈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种分法其实与三圈层的分法一样,只是这种分法相对更深入人心一些,逐渐成为学术界认可的主流。在此基础上,笔者在2016年的博士论文《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的五圈层模型,继而又在专著《多圈层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的多圈层柔性盈缩理论。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全部完成后,利用课间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当场回收方式开展调查。由医学统计学教师发放问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各章节教学内容难易度评价、个人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及教学建议。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文化五圈层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①理念层。对行业特点的理解,对行业前景的理解,对行业的个人设计、理想和追求,存在感、历史感、使命感,宗教式感情等。这是人愿意留下来并孜孜不倦的奋斗的不竭动力源泉。②制度层。对行业制度的认同和遵从,批判和建议,身体力行的创新等。这是行业能维持稳定而不瓦解的人心基础。信这个制度,愿意主动执行,不钻空子,主动补漏查缺。③行为层。对行业关键业务过程的热心从事,爱岗敬业,主动加班加点,自觉自愿提高效率,争当行业楷模,珍视行业性荣誉等。④科技层,对行业关键和核心技术自发的研究琢磨,改进和提升。随时随地愿意吸收外部科技用于本行业,勤于乐于发明创造等。⑤器物层。器物主要指文化的感性载体,如文化的寄托或象征。对行业特定的资源、产品、机具的热爱和爱惜,历史性物件的收藏,自发的宣传等[5]。
3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对煤炭企业战略发展的意义
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行业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者收入和促进其职业规划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提高煤矿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是关系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煤炭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对企业、行业还是职工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回应煤炭行业安全生产要求的积极措施
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约占70%,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安全生产不仅应当是和谐矿区的应有之意,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煤矿安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更重要的是改进采煤工艺与安全技术,培养矿业类高级技术人才,保证安全生产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最大要求。
因此,从改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看,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先进的采煤与生产工艺需要煤炭行业从业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和业务技能;持续、稳定的生产需要从业者时刻将安全系在心头,从思想上保持警惕,杜绝侥幸心理;而以上这些方面的提升都要以职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基础,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健康的思想、扎实的作风,才能够使思想观念更先进、业务技能更高超、心理素质更过硬,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跟上煤炭行业技术更新、制度变革的脚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一支强大的队伍,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后盾。
3.2 促进煤矿企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
充分开发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是加快煤炭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实行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僵化,虽然近年来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已经通过改革迈进了市场,但长期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的阴影,导致职工的整体素质未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煤炭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打造和提高,主旨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快煤炭生产科技化的进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炭生产的大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并不能完全依赖技术部门的专向研究,群体性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6]。与专业的技术部门相比,源自普通职工、一线工作人员的想法和改变可能会更贴近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能表达生产现场对管理方法和技术创变的诉求;而普通职工的基数相对较大,如果加以激励与开发,必定能够产生契合实际需要程度高、持续发展潜力大、反哺一线生产效果好的强大作用力,从相当大程度上促进煤矿企业科技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3 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扩大竞争优势,为企业积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力资本,才能够达到一流的科技水平,实现一流的生产效率,创造一流的市场价值,实现人力资本的高增值,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是公开的、充满竞争的,谁拥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谁就能更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只有打造高素质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才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以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符合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职工个人职业发展的诉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物质资本的无形损耗加剧,更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属性“合格”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不断贬值。这意味着人力资本价值的萎缩,而这种萎缩源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相对稳定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种落差造成的人力资本价值的相对萎缩,就必须开发专用性人力资本、提升其属性,打造具有相对优势的职工团队,紧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为生产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符合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诉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竞争已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特别是在企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职工能否在日趋激烈地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也在自身的实力。对煤矿企业职工专用性人力资本属性的开发,提升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其适应职业角色的要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争取更公平、更高的社会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原则
4.1 立足煤炭行业现状,积极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战略发展,正在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中走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指引,处于煤炭市场采-购-销结构的调整震荡之中,并且随着近年来煤电一体化、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大型煤企实施新一轮的战略发展,如今的煤炭企业早已不是单靠资源赚取利益的粗放式原始企业,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涉足电力、建筑、物流、房地产、乃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跨领域跨行业的发展,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煤炭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必要路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自然要紧跟企业战略发展的步伐,甚至应当是走在前面的环节。煤炭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有创新的经营理念,但首先需要的是能够立足煤炭行业实际,了解煤炭行业特点,熟悉各个环节业务素质,同时又能适应煤炭行业发展变化的人。因此,立足煤炭行业现状,积极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4.2 遵循网状开发模式,综合提高煤炭企业职工文化素质
煤炭行业生产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必须要遵循网状开发模式。所谓网状开发模式,在这里主要是针对煤矿企业职工,尤其是采煤一线职工的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言,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在煤矿企业职工而言,这四种文化素质缺一不可,尤其对于从事煤炭安全生产的一线工人,无论是其中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可能在具体操作实践工作中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必须坚持网络状开发模式,注重煤矿企业职工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4.3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坚持多维协力开发
煤炭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支柱性行业,它的安全生产与平稳发展不仅是关系到煤炭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具有广泛和重大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的特殊行业,而且更关系到煤矿企业职工自身职业发展、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因此,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之间影响到企业、职工、社会多个方面,涉及各方利益的工作。因此在对煤炭职工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中所影响牵涉的复杂利益,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企业、职工和社会三个维度的需求平衡,并且要从企业、职工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多维协力展开合作,共同致力于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中来。
5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文化五圈层开发策略
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特征不仅对于煤炭行业至关重要,同时其专用性兼具企业专用性与职业专用性的多重专用特点,以文化五圈层理论为指导依据,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科技文化和器物文化五个角度采取措施,保障煤炭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
5.1 建构钻心入脑的理念文化
首先从领导班子入手,统一思想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清除认识误区,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煤矿的文化建设,明确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煤矿员工整体文化学历偏低的现实情况,大魄力的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与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合作,针对性的提出文化体系建构和愿景规划。同时,广大管理层上行下效,带动基层职工共同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企业通过思想灌输、文化活动、事故教训等多方面的途径加大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经历,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过程中,产生认识的飞跃、唤醒职工文化意识。并且注意从基层职工的知识接受程度、个人能力、工种类型等实际情况出发,以不同的教授形式或语言风格定期积极开展培训,同时辅以灵活多样的以文化为主题的摄影、朗诵、绘画、书法、竞赛等文体活动,灌输理念、强化意识,逐步形成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理念,然后经过倡导、灌输、践行,逐渐内化为广大员工的理念,并形成特色的理念文化。
5.2 完善合理清晰的制度文化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部“立法”,力争所有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的行为都能“有法可依”。合理的制度不仅是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一种参照、一种模板,更是一种约束,约束是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有约束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的制度对文化建设具有明晰的引导性和方向性。针对煤炭企业党建、经营管理、职工培训、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信息调度、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清楚明了的制度,使各个岗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内容要求,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科学、完整、实用的体现。
5.3 打造严谨规范的行为文化
当前,不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部分,努力消除或遏制不安全行为是煤矿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不安全行为危险源的辨识,从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理入手,分析其发生致因。通过系统全面的不安全行为辨识、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采用“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加强对煤矿不安全行为的控制。针对影响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技能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实行员工准入、安全教育培训、不安全行为矫正、岗位规范等控制措施。针对影响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环境、设备工艺、组织管理、领导、社会等外因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装备水平、做好思想和情绪的调解等,以减少和消除外因的影响作用。有效减少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基本形成了严谨规范的行为文化。
5.4 倡导敢为人先的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建设就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来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从而最终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是煤矿管理长期追求的目标。科技包括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科技两部分。加大各个环节物资的投入,及时改进或更新生产设备,增强其安全系数,提高科技投入,促进矿井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除了优良的设备之外,还要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工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充分重视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注意新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避免形成新的隐患。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对信息进行预测、交换、反馈、处理等,如风险预控云平台信息系统和E课堂手机APP的应用。
5.5 营造无处不在的器物文化
文化要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器物文化的用处。器物文化关键在于无处不在。一是搞好环境建设、创造本质安全的作业环境。二是寻求适用的物化载体,通过橱窗、微信群、手机APP等多种媒介,注重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在不同场所设立相应的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警示标志,使职工在各种场所都知道哪些不允许做,哪些要引起注意等,起到提前告知、超前预防作用。三是突出各级文化理念、亲人寄语、安全格言等内容,井上井下一起搞,使职工始终处于被一定的文化熏陶的状态之中,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