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2019-01-17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肩周炎移位肩关节

宁 娜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报道肩部疾病中肩周炎发病率约为42 %,占骨科疾病的8 %[1]。本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疼痛以夜间及一定体位时明显,病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推拿是我科的特色推拿技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特色,采用了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护理技术,发现对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症状有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4例肩周炎患者均为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我院针灸推拿科的患者,均经X片或CT影像学排除肩关节骨质病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组(以下简称手法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45岁~67岁,平均(51.41±7.53)岁;病程1个~18个月,平均(6.21±2.89)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5.11±3.23)d。手法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43岁~69岁,平均(50.36±8.24)岁;病程1.5个~20个月,平均(7.02±3.0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5.48±3.66)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天数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采取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中医特色治疗包括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灸相关穴位)等护理技术。手法组采取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操作护理技术。

2.1 常规的症状/证候施护方法

2.1.1 疼 痛

了解疼痛部位、性质、发作体位及时间、诱发因素,有无并发症等。记录疼痛的VAS评分。指导患者平时注意肩关节的保暖,可自我按揉或局部热敷,改善肩关节的气血循环,夜间疼痛时注意睡眠时肩关节的摆放姿势,以不引起疼痛为佳,以免影响睡眠。

2.1.2 功能受限

了解受限姿势、体位,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功能锻炼。

2.1.3 情志护理

肩周炎患者疼痛时间较长,体位受限明显,夜间影响睡眠,且病情容易反复,对日常生活、工作影响较大,而致身心苦恼,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严重焦虑情绪。因此护士应经常和患者沟通,关心安慰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向患者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本科室的治疗方法细节和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恢复治疗的信心。嘱咐家属共同关心患者。在治疗之余,指导患者多参与各种娱乐活动,鼓励患者豁达乐观,遇事平心静气,切忌恼怒,平时应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心情的愉快,有利于气血调达,调整局部神经功能,有利于缓解疼痛。

2.1.4 饮食护理

可选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主食,如粳米、小米、小麦等;肉食可选猪、牛、鸡、兔肉;蔬菜、水果可选芥菜、菠菜、番茄、丝瓜、蘑菇、芒果、栗子、葡萄、梨、苹果等。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过热食物,戒烟酒。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防便秘。当归、木瓜等可舒筋活络,疏通气血,可常食用以改善症状。

2.2 对照组护理措施

在上述常规的症状/证候施护方法基础上,参照我科自拟的肩周炎中医护理方案,根据症状酌情选用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

2.3 手法组护理措施

参照我科室周海旺[2]的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首先选取压痛点明显处或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然后依据病变范围大小,术者把一手或双手拇指放在阳性点旁,采取向下、向外的两种合力进行操作,病变组织深者,向下力要大些,使力能达到病变组织上,拇指向外的推力,目的是将病变软组织推离原来的位置,这种合力可使病变软组织产生较大的位移,再维持此移位状态20 s~40 s。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护理:该手法治疗有一定的疼痛,会使患者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但通常都在可忍受的范围,因此治疗前需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对有高血压、心脏病及高龄患者尽量选用轻巧手法,治疗过程中,需随时询问、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如有头晕、恶心或颈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并了解原因,根据原因进行调整治疗的幅度和频率,直到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为止。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判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3.2 满意度及依从性判定

治疗后进行依从性和满意度调查。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 例(%)

说明:使用2种及以上为依从,使用1种为部分依从。手法组在依从性和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3.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护理效果比较 例(%)

手法组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4 护理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属“痹证”范畴,多因受凉、劳累后局部气血失畅,日久化瘀,导致经筋失养,则发为疼痛,病情迁延,又可导致局部肌肉经筋粘连,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松解经筋粘连,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势。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正是基于此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手法。通过对肩周痛点及条索结节状物阳性点以持续移位手法,使病变软组织产生较大的位移,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从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的护理效果分析,发现手法组在减轻疼痛症状中,护理效果好或者较好占97.67 %,优于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对照组的76.92 %(P<0.05);改善功能受限症状中,护理效果好占77.78 %,高于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对照组的51.28 %。提示在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护理中,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护理对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受限症状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对照组。同时由于该手法针对性强、痛苦少,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在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明显优于中医护理方案组。

护理结果表明,在肩周炎的治疗中,笔者使用阳性点持续移位手法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明显,无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提高了肩周炎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及可操作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周炎移位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