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

2019-01-17刘振宇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间层调度建模

刘振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配网调度班,广东 肇庆 526300)

0 引 言

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在系统平台、模型、功能以及接口方面。构建时,相关人员应关注和解决两者结合中的问题,避免影响系统最终的运行测试结果。一体化技术主要指将各种先进技术集成,形成综合性和统一性较强的技术。该技术利用优势比较显著,相关人员应使其与系统相适应。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电力调度系统应用进行探讨。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缺陷

1.1 系统平台差异性太大

传统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作用不显著,一方面是因为应用技术和设备不先进,另一方面则是配电网的运行要求不高,自身功能不多。信息化时代,配电网系统为满足用户用电需求量和质量的提升,需增加自身功能,革新其运行所依赖的平台[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有多个分布较散的差异性平台,无法满足操作系统要求,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劣势明显。

1.2 配电网模型需要不断改变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自动控制电力调度的相关问题。不同的电力调度工作,需要借助不同的模型。相关人员需要按照绘制的图形采集所有的相关数据,并将其应用在新模型中。这促使电网模型变化的频繁化,增加了工作量,还会使系统运行失稳,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1.3 功能要求增多

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多,功能实施要求也会增多,如数据库使用要求、人机界面使用新要求等。实际中,这些功能虽然作用于同一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但其数据库却不是同一种,即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库建立不同的模型[2]。当模型和数据库不对应时,系统对电力的自动调度会出现问题。目前,电力调度功能需要满足人机界面实现统一化、标准规范化。

1.4 信息交互性差

信息交互性差主要指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且面临的级别和区域不同,其运行过程无法得到完整的信息和资源,导致作用大打折扣。市场上提供的自动化系统种类繁多,但无法完成资源和信息共享。相关人员需要打破不同系统的独立运行模式,以期在信息共享中完成电力调度问题。

2 基于一体化技术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

2.1 系统平台一体化

将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系统,需要改善所有的平台,减少其差异性。一体化技术在系统平台建设中主要体现为中间层平台。该平台主要依赖中间层技术控制系统运行。该中间层平台是可以代替不同类型软硬件的存在。在中间层框架中主要分布着系统运行需要的软件,可以完成信息交互工作。即使系统之间存在差异,该构件也可以完成信息传递工作。在中间层平台的作用下,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更加标准、统一,兼容性更强。中间层处于客户端和系统平台中间,相当于两者的沟通桥梁。客户端需要将需求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再依次传递给系统平台,而系统平台的反馈也会通过中间层传递到客户端[3]。

2.2 系统图模库一体化

模型会随着配电网改造要求变化而变化,增加了工作量,使得配电网系统改造更加麻烦。一体化技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系统图模库主要通过整合建模步骤简化和改造建模过程。建模过程和整合建模步骤要在系统常用域建立完毕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下的系统图模库技术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一体化绘图建模。同一款图模库可以应对不同的应用程序要求,也可以满足不同的平台应用条件。相关的绘图建模软件具有可编辑性特点,相关人员可利用该软件实时编辑模型,以快速完成建模工作。另外,相关人员在该软件中可搜寻到相关的模型数据信息,从而实时监控模型的创建和应用过程。第二,全站自动成图。在系统一次建模成图中,需要完成电线定义、设备编号、设备定位以及布局等工作。系统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使系统能全站自动成图,满足建模成图的所有要求。第三,图模库的多重校核。虽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建模速度,简化了建模过程,但存在绘图建模精度低的问题。相关人员需利用技术校核输入参数和连接关系,若合法,图模库应用效果才更显著。

2.3 系统功能一体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创新中增添了许多新功能,导致新、旧功能的数据库和操作界面不同,相互之间的适应性也不理想。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利用一体化技术,统一和整合数据库和操作界面,增加其适应性,从而顺利应用集控功能和DTS功能[4]。系统功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通信中间件的应用中。该构件和相关技术可以打破不同功能模块间的信息孤岛,使人机交互效果更佳。一体化技术在系统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一体化技术在分布式服务平台中的应用。该平台为不同功能模块提供交流平台,模块间可进行信息交互和灵活组合,优化模块的整合,使冗余设备正常运行。第二,界面一体化。人机界面统一规范化,将促使处理功能模块的过程更加标准,且不同功能模块在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中更加统一。第三,功能一体化。一体化模式下,集控功能、PAS功能及DTS功能可实现一体化,同时添加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4 系统接口一体化

系统接口一体化可使接口的兼容性更强。一体化的接口可连接不同的平台和数据模型,且可使信息共享程度更高。在构建一体化接口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按照统一标准,使信息模型适应于多种功能模块,且使不同模块间的集成度更高。集成度更高的模块在信息交互中作用优势更显著。这种模型有CIS、CIM等,构建时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数据访问要求建立统一接口,以便各种功能访问顺利完成[5]。模型构建完毕后,要将其应用在具体的系统任务中,如数据库编辑、信息备份以及数据库重建等。

3 结 论

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体化建设,是现代配电系统的运行要求,也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人员需从实际出发,在现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的结合点,促使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更好应用,同时不断改进优化两者,不断提高一体化的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猜你喜欢

中间层调度建模
Zn-15Al-xLa中间层对镁/钢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性能影响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如何利用合作教学激发“中间层”的活跃
浅谈通信综合营帐数据中间层设计原则与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