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9-01-17陈海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发病率危险

陈海强

201504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上海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指出[1]:卒中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造成我国人群寿命年损失第1位病因的疾病为卒中。《柳叶刀》杂志上2016年发表的一篇来自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表明,全球90.7%的卒中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相关,这提示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卒中一级预防也是降低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2]。本研究将从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为卒中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年 龄

近年来的研究数据表明,卒中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41~50 岁人群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最高,且与每隔10 岁的年龄组增加呈指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卒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3]。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卒中发病率增高且逐渐超过男性,尤其在绝经后,孕酮水平降低和绝经前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可能和该差异有关[4]。

性 别

全球各国地区卒中的发病率普通男性高于女性。有临床数据表明,不同年龄卒中患者的发生有性别差异,男性高发病率从新生儿期持续至青春期,青春期后转变为女性高发病率直到30 岁,30 岁过后,男性的发病率再次超过女性。随着目前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女性的寿命普通长于男性,其终生卒中的风险更高。

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与卒中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卒中的发病风险将越高,吸烟者是非吸烟者的2~4倍[5];长期被动吸烟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饮酒与卒中的关系为“J形”曲线,在卒中的发生过程中,大量饮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适量饮酒可保护心血管。我国人群开展的队列研究和Reynolds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此观点[6]。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存在不合理的饮食如脂肪摄入比重增加、高盐饮食及糖的摄入增加等[7],均为增加卒中的发生。WHO对17个国家的资料统计结果也验证这一观点[8]。在生活方式因素中,体育锻炼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增加运动强度可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Lee博士等队列研究结果表明,体力活动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27%~41%[9]。

肥 胖

体重指数(BMI)已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联系。王静等研究分析指出[10],控制混杂因素后,超重或肥胖者患卒中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5倍以上。朱卫红等研究结果显示[11],超重或肥胖暴露率仅次于高血压。王云鹤等研究表明[12],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整体随着BMI 增加而上升。

高血压

很多研究均表明,不论何种类型的高血压,在任何年龄、性别均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卒中发病因素中,高血压均居于各危险因素首位。陈歆等研究发现[13],在卒中患者中,70%有高血压病史;在世界范围内,大约54%的卒中的发生归因于高血压;血压水平与卒中的发生呈线性相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降压治疗能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糖尿病

糖尿病是已知的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高出近2倍,马翠等[14]调查发现,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高。在发病年龄上,糖尿病卒中具有发病年轻的特点,且对女性的影响更显著。Khoury 等[15]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特别是<65 岁的患者,不论其种族,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卒中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存在性别差异,Zhao等[16]调查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卒中风险呈等级相关,对于血糖控制欠佳的年龄>55 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影响更大。

血脂异常

国内外对血脂各成分在卒中发病风险及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研究,但血脂异常与卒中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清总胆固醇血症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孙红光等研究发现[17],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载脂蛋白Al 与出血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一项印度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与正常个体相比,卒中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高。金飞峰等对青壮年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高脂血症是青壮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是卒中发生和发展的一项最为敏感的检测指标。艾民等研究发现[19],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卒中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且随着血浆Hcy 水平升高,卒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有研究数据表明,血浆Hcy 水平每升高5 μmol/L,卒中发病风险升高59%,Hcy 水平隆至3 μmol/L,卒中发病风险则减小24%。但目前对HHcy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无统一结论。王宏伟等研究结果显示[20],卒中患者中有高达62.6%人群的血清Hcy 增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外周血中Hcy>10 μmol/L 列入我国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卒中协会共同发布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卒中发病风险随血浆Hcy升高增加。

综上所述,卒中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各危险因素之间既可独立致病,又可相互协同。针对年龄、性别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应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便于早发现和早干预。针对不良生活方式,应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卒中的发生。针对高血压、糖尿病、HHCy等危险因素应加强认识、严格控制,减少卒中发病率。我国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本文就卒中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希望为卒中早发现和早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发病率危险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喝水也会有危险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
话“危险”